只是贾母静默着,黛玉也不好开口询问,只巴巴等着贾母主动开口。 半饷,贾母才叫服侍的人出去。 偌大的屋子便只剩贾母与黛玉二人。 贾母叫黛玉到她身边,黛玉听话走过去,贾母拉起黛玉的纤纤玉手,拢在自己手中,和蔼道:“近日,你父亲来了信,说是从房州过继了一门宗亲,你往后便多了个叔叔了。” 黛玉讶然,以为自己听错了,忙道:“可是过继到我祖父名下?” 贾母点点头,“这是自然。那位族亲与你父亲同辈,自是过继到你祖父名下的。” 黛玉听了,低下了头,只觉得心中五味杂陈,似忧似喜。 贾母又道:“你父亲说了,今年年关,会带着你叔叔一同进京,届时你便可得见了。” “过后不久便能见到你爹爹了,可欢喜不欢喜?”贾母用手别了别黛玉耳边的鬓发,慈爱道。 黛玉听了,只低垂着头,半饷,才小声的“嗯”了一声。 作者有话说: 因为曹公在一开始就说过,《红楼梦》“无朝代年纪可考,无地域邦国可考”,所以也没法用现有的地理位置去判断文中城市的方位。 但其大概的方位还是可以通过文中的蛛丝马迹去猜测一下的。 【比如第三回 黛玉进府提到过“那日到了都中,进得神京”,虽然全文没有提及“神京”具体在哪,但也可以判断这里的“都中”是首都的别称。但是这个京都并非是文中的南京,像《红楼梦》三十三回贾宝玉被贾政打那里,贾母嚷嚷着说要带着宝玉回南京,如果他们已经身处南京,那没必要再回去了。后来的“元春省亲”,看里面路程和时间描写,感觉贾府所在地离皇宫并不远,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贾府其实就在京城?但是不是在南京。】 【还有,在第三回 “次日起来,省过贾母,因往王夫人处来,正值王夫人与熙凤在一处拆金陵来的书信看,又有王夫人之兄嫂处遣了两个媳妇来说话的。”这里特地说了,王夫人和王熙凤拆的是“金陵”来的书信,所以是不是也可以从一方面证明贾府也并不在金陵?】 【其实现在普遍认为金陵并非一个城市,而该是个省,甚至可能它指代的东西更为宽泛。至于“护官符”里门子说的四大家族,金陵四霸,贾史王薛皆在其内,或许可以认为金陵是四大家族原籍所在,但贾史王薛的嫡系都在京城做官。 而“姑苏”在不在金陵有些存疑,比如“护官符”没有林家,要么是贾雨村没有看完“护官符”,要么是姑苏压根不在金陵。 或许有人会说,可能是林家权势地位比不上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所以没排上。当然这也非常有道理,但笔者认为,贾母会在贾府鼎盛之期把自己唯一的女儿嫁给林家,这林家当时定是不差的。
至少笔者没想出贾母要把自己的独女低嫁的理由,若说贾家看中的是林如海“探花郎”的声名不免有些勉强,因为“探花”虽然稀罕难得,但也年年都有,对贾府那般显赫的人家来讲,这只能是加分项,肯定还有更重要的可供考量的地方。 最最关键的一点,贾雨村听门子说“护官符”是在第四回 ,那时林如海还活着呢!且已经统管江南盐政数年,林家较之他年轻还没娶贾敏的时候应当更显赫,因为彼时的林如海在官场已然成气候,而不是当初堪堪进入仕途的探花郎。 但在这种情况下,林家依旧没有排进四大家族,反倒较为弱势的皇商“薛家”排进了里头。】 【【综上,笔者认为,“姑苏”在不在金陵存疑,但应该是在江南一带的。贾家原籍在金陵,但生活在京城,大观园的故事发生地也在京城。 说的没那么严谨的话就是,京城不在金陵,南京可能在金陵但并不是文中所说的京都。 有点类似于明朝的南北朝庭,北京是首都,南京是朱元璋时期的首都,自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虽不是首都但仍旧意义非凡,也有六部等机关。】】 申明:这只是笔者个人的理解,大家随便看看就好,主要是为了后续的剧情做铺垫。 就像开头说的“无朝代年纪可考,无地域邦国可考”,大家切勿当真,也不要带入真实地名。且既说了这个国家是“南柯国”,大家都只当是笔者做的“南柯一梦”,乐呵乐呵就行。 标题取的“北上京都”,也是本文特意将首都定在姑苏北边,而不是《红楼梦》原文中的京都就一定在姑苏北边。
第5章 贾府 年关说到就到。 林清自被过继到林家后顿觉心中放下了块大石头,林如海本人也颇感春风得意。 他膝下荒凉,仅有黛玉一女,而今年近半百,正愁后继无人,谁承想竟有了清哥儿这个弟弟? 往后就算他下去面见列祖列宗,也算有所交代,不至于让林家的传承就此断在自己手中。 唯一让他放心不下的却是黛玉。 原先他是出于长远周全考虑,才把玉儿寄养在岳家。 毕竟他自个儿的身子自个儿知道,早就日薄西山,也就在这些年了。 再一个,就是江南的贪腐问题。明面上,他帮着皇上管理盐政,外人看着风光无限,内里的艰辛却有何人知晓?他如今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无异于在虎口上拔牙,不知哪天就要“死于非命”。 他倒是不怕死,为国为民,他问心无愧。 可就苦了他的玉儿了,本来玉儿就早早没了亲娘,若是自己这个做爹爹的不再为她好好打算一番,届时自己突然暴毙,她的下场可想而知。 一番考量之下,林如海还是觉得贾家是最好的人选。 论血缘,玉儿是贾太君的嫡亲外孙女儿。贾敏尚在世时,就经常提起自己尚未出阁之际,在贾家是何等风光与受宠,玉儿作为贾敏唯一的骨血,有贾太君在一天,想来是绝不会受什么委屈的。 只是听说这贾府如今却是那王夫人当家,不知已是何等光景。 论权势,贾家也算是上等的王公贵族,多年来嫡系旁系在京城扎根盘踞,早已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力量。有心的话,待的自己走后,完全可以护得住玉儿一个孤女。 当然,心思剔透如林如海,自然也明白,既是寄养在亲戚家,也免不了受些委屈,毕竟不如自己家自在。 可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林如海其实也想过,自己走后,女儿可能会在贾家受些白眼,明面上,看在贾太君的份上,别人不敢说三道四,可暗地里的嚼舌是不可避免的。 但即使如此,他还是坚决要把玉儿送过去,或许他这种做法十分自私,但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他只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好好的体面的活下去。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这已经是他所能为她谋划到的最好的了…… 若说原先带了些迫不得已,那么在认了林清这个弟弟后,一切就变得不一样了。 他走后,玉儿便再也不是孤女了,而是有亲叔叔可以依靠。 法理上,父亲没了,叔叔就几乎相当于是侄子侄女的父亲。以后就算是玉儿谈婚论嫁,做叔叔也可直接出面。 念及此,林如海心中不禁大为宽慰。 这一年来发生了太多事,细细思量起来,林如海顿觉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原先僵持的死局因为林清的出现一下子活了过来。 难不成,这孩子真是上天赐给他们林家的福星? 林如海具体怎么想的林清不知道,因为此刻他正兴奋的不知如何是好。 自己来了这地方也快有四年了,原先不知道这是“红楼”世界还好,没什么期待,而今晓得了,心中顿时对林妹妹的模样好奇的不行。 原著中,曹公刻意避免了对林妹妹容貌外形的正面描写,导致他只能通过有关旁人的一些侧面描写猜测林妹妹是个国色天香,绝色娇姝如“谪仙”般美好的人物。 如今不久就能见到她的“庐山真面目”了,叫他怎能不激动? 显然,林清已经兴奋的有些昏头了。 他也不想想,黛玉如今才几岁,就算日后她如何的风华绝代,而今也不过是个八九岁的小姑娘。 真不知他在憧憬些什么。 其实也不能怪林清,毕竟曹公这个人,古怪的很。不仅刻意避免对林妹妹外在的描写,还一直模糊书中人物尤其是黛玉的年龄。 一提起黛玉,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那个“多愁多病的身,倾国倾城的貌”,这应当是后续黛玉开始长成人时的描写,正经黛玉如今可还是个孩子呢! 京城,贾府。 黛玉从贾母处回来后,便一直蹙着眉,神色较之原先更是凝重不少。 紫鹃见状,忙迎上去,道:“姑娘这是怎么了?可是身子又不爽利?” 黛玉的“身子骨弱”的情况在来贾府的第一天就传遍了。 贾母是不会让她家姑娘受委屈的,故而紫鹃只能想到是不是黛玉的身子又难受起来了,脸色才这般难看。 只见黛玉摇摇头,道:“我无事。只是在想些东西,不免有些沉入。” 紫鹃听的黛玉这般说,以为黛玉是在为宝玉爽约之事难受,便劝道:“姑娘,不是我说。宝二爷到底还是跟咱们最亲近,姑娘和二爷自小一处吃一处玩,情份不是常人可比。那宝姑娘如今虽说在府里人缘极好,可二爷也并非是那等轻易会移了心的人,孰轻孰重他还是知晓的。” 紫鹃怕把话说的太明白反而会适得其反,故而这一番话说的甚为委婉。 若是往常黛玉或许还会因着紫鹃这一番话心情有所转变,可如今却有比它更重要的事。 所以只是淡淡道:“紫鹃,我省的你为我好,这些道理我都明白,你不必再说了,我自有我的思量。” 紫鹃见黛玉听了自己方才这一番话,不如往常那般轻松自在,便只道是黛玉这回气狠了,故才如此。 心中也不禁埋怨起那宝姑娘来。 该不该的,好名声都叫她一人拿去了,还不满足。如今还非得戳她家姑娘的肺管子,明知她家姑娘不比她老子娘兄长都在这,只有一个宝玉真心待她,现下却还得在这给她家姑娘难堪。 那宝玉也是个耳根子软的,被人哄几句就找不着北,真真白瞎了那一副好相貌,内里却是个草包。 紫鹃心里虽然清楚明了,但作为奴才却不能说半句主人的是非,故而纵使心里对贾宝玉和薛宝钗再不满,也只能偷偷在心里说道,万不能说出口。 所以,每每看着黛玉独自一人为着宝玉生闷气,紫鹃只能从二人自小的情谊劝起,其他的却不能多说。 只是原先这法子倒是十分有用,这回怎么不管用了? 正待紫鹃纳闷之际,贾宝玉从外头急匆匆进来了。 “宝二爷。”紫鹃给贾宝玉行了个礼。 “嗯。”贾宝玉忙抬了抬手,叫紫鹃起来。 “你来做什么?不陪你那好姐姐了?”黛玉没好气的说道。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09 首页 上一页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