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金千两。” 赫连山随口赏赐了常生金银,本想将这位神医打发开,不料人家并不买账。 “金银身外物,还请陛下将这些金银留给金石十八寨的山民,如果不是快饿死了,走投无路,没人会想到造反这条绝路。” 常生没说太多,面对一国之君,他只能点到而止,说得太多必然会引起赫连山的恼怒甚至是杀机。 即便如此,当听闻常生要将金银送给造反的山民,赫连山的脸色立刻沉了下去,最后的一丝笑容也消失不见。 能看得出来,这位帝王在强忍着怒火。 “既然你不要赏赐,那就退下吧,你是山外隐士,不懂得人心险恶。” 赫连山沉声道:“造反,是诛九族的大罪,没将他们全部杀光已经够仁慈了,从现在开始,谁敢替造反的叛贼求情,就与叛贼同罪论处!” 金银没得到,差点被判为同谋,皇帝把话说死,常生再想求情已经不可能了。 无奈的叹了口气,常生不在开口,退回了人群。 接下来,大皇子与二皇子一方开始了真正的交锋。 从各自封地的繁华程度,兵力安排,到百姓是否安居乐业,税赋的多少,都开始一一比较。 两位皇子属下的门客幕僚大展身手,吹捧自家,罗列对方的不足,大殿的文武百官也开始各自站队,各显其能,偌大的金銮殿成了菜市场,你方唱罢我登场,你来我往斗了个不相上下。 看着大殿上斗鸡似的众人,抻着脖子争辩的文武,常生忽然觉得有些好笑。 一场典型的争夺家产,只不过争夺的双方是皇家之人,而非百姓罢了,想当初自己这副肉身陨落的时候,各大金丹长老也是如此模样。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无论凡人百姓,皇族贵胄,即便是那些自谓跳出凡尘的修真强者,依旧避不开一个‘利’字。 狗屁的跳出凡尘,身在红尘却不自知而已。 常生摇了摇头,暗自苦笑。 他是局外人,自然不在乎谁输谁赢,这场争储大戏的结局对他来说无关紧要,但是身在局中的两位皇子则不同,争得越发凶狠。 除了武力,二皇子赫连黎歌各方面都能压着大皇子一头,怎奈被咬住了金石山事件。 二皇子的封地出现造反,大皇子的封地也有山贼不断,双方的幕僚开始唇枪舌战。 随着争斗的不断升级,大殿上的气氛变得越发肃穆。 两位皇子各有长处,也都存在短处,难以分出个上下高低,至于老皇帝心里的打算,根本无人得知。 “启禀陛下,二皇子封地内的林荫镇,在今年出现了瘟疫事件,小镇百姓伤亡惨重,数百人病死,险些酿成大祸。” 终于,大皇子一脉的幕僚提及了瘟疫这件事,听闻疫病之后,大殿上的所有人都不由得吸了口凉气。 瘟疫猛如虎,绝非刀兵可挡,一旦泛滥,后果不堪设想。 别看疫情早已被控制,林荫镇也恢复了正常,但是死掉的数百镇民,始终是二皇子的一份疏忽。 大皇子一方一旦提及瘟疫,立刻有二皇子的幕僚极力反驳,甚至摆出证据。 常生这位神医就是最好的证明,林荫镇的损失也不算太重,本来这件事应该算不得筹码,可是不知为何大皇子一方却掐着不放。 至始至终,大皇子赫连星汉都显得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 他在担忧着什么? 担心着皇位旁落,还是另有缘由? 常生看不透大皇子的想法,但他注意到那个叫白奇的家伙没出现在大殿上。 中午时分,帝王用膳,群臣告退。 一侧的偏殿摆着酒宴,文武大臣吃饱喝足之后继续论战金銮殿,直至天色黄昏,两位皇子也没分出个上下高低。 红皮大象依旧站在大殿里,等候着自己的主人出现,赫连青花早已回了公主府,老皇帝始终安稳的坐在龙椅上,闭目养神。 立储大典到了最后的时刻,所有人都在期待着老皇帝开口。 皇城外,一匹快马踏着黄昏的夕阳一路疾行,直接冲进了皇宫的大门。 那是八百里加急的快骑,带来了无比重要的急报。 “报!!!” 背着黄旗的骑手在金銮殿外翻鞍下马,急匆匆跑进大殿,跪倒禀报。 “启禀陛下,疫病来袭!林荫镇大疫!一夜之间病死百姓超过千人!” 哗!!! 一句疫病来袭,惊得文武百官瞠目结舌。 一夜病死千人的瘟疫,可怕的程度无人能预料。 龙椅上的皇帝微眯双眼,听闻禀报后一动不动,好似入定的高僧。 皇帝没动,二皇子却大惊失色,惊呼出声。 “不可能!林荫镇的疫病已经控制住了,早在几月前就没有了病患,怎么可能还有人病死?” “死灰,最容易复燃。” 大皇子赫连星汉带着越发忧心的表情,沉声道:“那是可怕的瘟疫,不是狩猎场里的灰熊,也不是风月场上的诗词歌赋,二弟,你太大意了。” 始终没说过一句话的大皇子,一旦开口,便如同凶猛的孤狼,一口咬在了猎物的要害。 这是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战争的过程与结局,注定惨烈。 皇子争储,其实常生并不在乎。 谁赢了都是赫连家的人坐天下,但是听闻林荫镇再次发生大规模瘟疫,常生十分诧异。 在他离开林荫镇之后,曾经打听过小镇的消息。 自从瘟疫结束,小镇已经逐渐恢复,赫连黎歌派遣的物资与人手绝对没有偷工减料。 除非二皇子是傻子,否则瘟疫这么大的事,谁敢大意。 瘟疫既然已经被掐灭,又怎么会再次出现?
第40章 立储大典(下) 瘟疫的消息,如同消息本身一样带着可怕的气息,金銮宝殿里鸦雀无声。 林荫镇瘟疫的死灰复燃,成了悬在二皇子头上的一柄利刃,随时都能斩断赫连黎歌与储君之间的关联。 一次瘟疫可以说成是疏忽,两次大疫横行,只能说明二皇子连掌管封地的能力都没有,更谈何掌管一国。 “不可能,不可能,怎么又出现了瘟疫” 赫连黎歌方寸大乱,抓住一个负责林荫镇的幕僚厉声质问:“到底是什么原因!瘟疫怎么会死灰复燃!” “不、不应该啊殿下,我上个月还派人清查了林荫镇的病患情况,绝对没有疫病的征兆,而且按照常先生的吩咐,镇子里的各处角落都洒满了熟石灰,连着茅厕都被翻修一新,可以说如今的天云国,林荫镇是最干净的城镇,不可能有疫病存在啊!” 松开手下的幕僚,赫连黎歌转而盯住了背着黄旗的骑手,喝问道:“林荫镇的瘟疫是你亲眼所见还是道听途说!你给本王说清楚!” “回禀殿下!林荫镇发生瘟疫是我亲眼所见,镇子里全是尸体,臭气熏天。” 骑手单膝跪地,低着头禀报:“瘟疫发生后我立刻启程,耗时六天,跑死了五匹快马,星夜兼程赶到皇都,小人所言无不属实,愿以人头担保!” 骑手的保证,听得赫连黎歌脚下一个踉跄。 “六天前” 赫连黎歌面如死灰。 他现在才想起来林荫镇与皇都相隔有多远,足有十天的路程,八百里加急的快报也要走上六天六夜。 如果瘟疫发生在六天前,那么现在的林荫镇怕是没有活人了,非但如此,瘟疫一旦扩散开来,赫连黎歌的整个封地恐怕都要陷入疫病的肆虐当中。 “堂堂皇子怎能如此大意!连瘟疫都没治理好就离开封地,二殿下这次回来恐怕不是为了争储,而是回来避难吧!” 站在大皇子一方的文武开始蠢蠢欲动,这么好的借口,正是击败二皇子的好机会,都无需制造新的手段,只要落井下石就够了。 “疫病猛如虎,一旦泛滥,后果不堪设想!” “星火可燎原,瘟疫比星火可怕得多,二殿下铸成大错,为今之计是该如何应对这场大疫啊。” “已经六天了,林荫镇应该没有活人了。” “病死一镇子百姓还算好的,如果有林荫镇的百姓流窜出去,那才是大祸!到时候一旦瘟疫大范围扩散开来,将是我天云国的浩劫!” “什么神医,原来是沽名钓誉之辈,怕是行脚的村医,二殿下真是遇人不淑,识人不明啊。” 一句句埋怨与质疑,将赫连黎歌逼到了进退两难的地步,连着常生这位神医都被当做了滥竽充数的村医。 “二弟太年轻了,年轻则必然气盛,气盛虽然是好事,可是一旦出错,容易陷入万劫不复。” 赫连星汉此时叹息一声,他脸上不知为何现出了一种悲怆的表情,对着皇帝深深一拜,道:“二弟的封地不会出现大范围的瘟疫,请父皇放心。” 所有人担心的瘟疫大爆发,大皇子居然一句话轻描淡写的化解了过去。 “哦?你为何有如此把握。”龙椅上的赫连山睁开了眼皮,看向大皇子赫连星汉。 不仅皇帝好奇,大殿上的所有人都在好奇,就连常生都觉得奇怪,不明白赫连星汉因何如此笃定。 “由于林荫镇与儿臣的封地相隔不算太远,三月前林荫镇发生瘟疫的时候,儿臣曾经亲自赶往查看。” 面对着帝王,大皇子面目悲壮的说道:“儿臣深知瘟疫的可怕,所以提前做了预防,派遣军兵镇守在封地边界处,时刻关注林荫镇的情况,并且下了死令,如若林荫镇再次发生大范围瘟疫,在无法阻挡的情况下,为了阻断瘟疫蔓延,可壮士断臂,舍弃一镇之地,保全我天云国。” 一句壮士断臂,赫连星汉说得悲壮无比,听在其他人耳中更是连连吸气。 如果真如这位大皇子所言,那么此时的林荫镇,怕是已经成为了真正的死地。 天边的最后一缕夕阳就此退去,阳月失去了所有光泽,夜幕来临。 大殿里早已燃起了无数灯笼,整个金銮殿被照耀得亮如白昼。 肃穆的气氛开始弥漫,当赫连星汉说完,大殿上无人再开口。 “你是说,林荫镇已经” 二皇子赫连黎歌脸色苍白,声音颤抖,他不怕一镇的百姓死绝,他怕的是就此与皇位无缘。 “报!!!” 夜幕中,又有八百里加急的快马出现,身背黄旗的骑手跌跌撞撞冲进大殿。 “禀报陛下!林荫镇大火,镇上居民无一幸免!”
哗!!! 第二次的消息,犹如掉进油锅里的冰块,激起了千层浪。 “大殿下英明!自断一臂比起全身腐烂要强出百倍。” “大殿下领过兵,上过阵,自然知道患处虽小却能涉及全身的道理,此乃刮骨疗毒,快刀乱麻!” “以大火阻断瘟疫,虽为无奈之举,为的却是更多的黎民百姓,大殿下无需自责。” “怪不得大殿下始终闷闷不乐,连冬猎都没有精神,歌舞更懒得去看,原来在担忧着瘟疫大事。”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87 首页 上一页 2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