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里赚的”? “从东洋人身上赚的”。 “二姨夫还能从东洋人那里赚钱?你是怎么赚的”? 这一点,林驹倒是真的挺好奇。 “当初东洋人投降,光复以后,东洋人撤退回国,就有不少是从绿江那里撤退的”。 “那个时候他们等着遣返,都集中在绿江海边儿。你知道他们那个时候最缺什么东西么”? “缺船,缺火车”。 “错,他们缺粮食。缺船缺车可以等,缺粮等不了,不吃就要饿死”。 林驹已经隐隐猜测到了二姨夫的思路。 不过他没有直接问,又给二姨夫倒了一盅酒,两人喝了下去。 “我拿粮食,就跟他们换东西,你知道我换的是什么”? “这个我还真想不出来”。 “我告诉你,我换的是金银珠宝,古董字画。这些东西,都是咱们华夏的宝贝,落到他们手里,想带回东洋去,哪有那么容易”。 “他们就愿意跟你换”? “自然不愿意,不过他们没吃的,这些东西一不能吃,二不能喝,总是活命要紧,不愿意换,也得换”。 “老子就狠狠地宰他们,我拿一个苞米面饼子,换过一块金表。十个地瓜,换过一两金条”。 “哎呦,二姨夫,那你可发大财了”。 “唉,本来应该发大财,可惜后来叫人给告到南京来的接收大员那里,叫我给交上去”。 “那你交了么”? “不交不行啊,把我给抓去了。不过,老子也不傻,留了后手,交上去一些,把我给放回来了”。 这才符合二姨夫的性格。 以他的精明,不会忘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鸡蛋不会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 现在看来,二姨夫手里还会有存货。 只是这些东西,现在还不值钱。等到过个二十几年后,人们富裕起来了,兴起了收藏热,才会把价钱炒起来。 现在即使想卖,也没有渠道出手。 “好好念书,有文化才能有见识。将来有机会,要往大地方走,出去见见世面。总是呆在山沟里不行。大地方人多,钱也多,山沟里面,能有几个钱”? “出去之后,要有一身好行头,人靠衣装马靠鞍,有了排场,人们才敢跟你做生意。就你现在这身行头,到了大地方,别说做生意,车船店脚牙都瞧不起你,在路上就不顺当,还怎么做生意”? 车船店脚牙,是古代流传下来的说法,意思是这些人最为势力眼,惯于以貌取人,比较难缠。 车,就是车夫。 船,就是船夫。 店,就是旅店、饭店之类的小二,伙计。 脚,就是搬运货物的脚夫。 牙,就是牙郎,也就是经纪人。 “二姨夫,我也打算过些日子就换一身叶子”。 “这就对了,没有钱,二姨夫给你拿”。 “谢谢二姨夫,外甥再敬您老人家一盅”。 这一晚,二姨夫说了很多。 最后两人都喝醉了。
第24章 裴大爷的人脉
平常的时候,老五、老六、老七中午都不回家,早晨带了饭,中午就在学校热一下吃了,晚上再回家。 今天中午,老五却回来了。 “老五,有事儿么”? 一看老五愁眉苦脸的样子,就知道一定出了什么事儿。 “二哥,陈老三欺负我”。 “陈老三?是二队那个陈老三么”? “不是他还能是谁”? “他怎么欺负你了”? “他总是占我的桌子,老是过线”。 现在的课桌,都是长条课桌,两人共用一个课桌,一人一个桌洞。 桌洞虽然是分开的,桌面却是一个。本应该从中间分开,一人一半。 有的时候,一个人就未免多占一些,占用了别人的一半。 小学生里面,时常出现这种情形,有的时候就要起争端。 这个陈老三,林驹知道。一共哥三个在学校,大概是家里比较娇惯,在学校里也就骄纵了一些。 有时候跟小朋友有点冲突,就哥三个一块上。 “偶尔过线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别跟他一般见识”。 “二哥,这可不是偶尔。他划线了,把我的地方给占去了”。 “你没跟老师说么”? “说了,老师批评他了,他叫我等着,说要找陈老二和陈老四,放学的时候堵我和老六,老七”。 这帮小屁孩儿,你们想干什么啊。 这件事儿,倒是叫林驹有些为难。 他现在的连环脚,练得虽然不算熟练,但是对付陈家几个小孩儿,还绰绰有余。 问题在于自己的前世已经好几十岁了,现在跟几个十来岁的小孩子斗,他还真的不好意思下手。 另外一点,他现在给老师们上课,是老师的老师。为了这点事儿,跟几个小学生打架,也实在有损自己的形象。叫外人看着,不是那么回事儿。 但这件事儿要是不解决,老五就要受气。放学的时候林家兄妹三人遇上麻烦,林驹也不能袖手旁观。 如果不给老五找回公道,陈家三兄弟以后就可能得寸进尺。以后别的孩子也可能欺负自己的弟妹们。 “行了,老五,你回去上课,下午我就去学校,去找陈老三”。 “二哥,你要打他们么?你一个人打不过他们哥三个”。 “我是老师的老师,怎么会打架呢?你回去吧,我自有办法”。 几个小屁孩儿,要是收拾不了你们,我也就不用混了。 老五走了之后,林驹就拿着几个快要晾干的蛤蟆,到了供销社。 这几个蛤蟆,是昨天晚上从二姨夫家里拿回来的。 之所以如此,林驹有两个目的。 一是先拿几个样品,叫裴大爷看看,让他心里有数。免得到时候因为质量和等级出什么岔头。 二是两千个蛤蟆能卖四百块钱,供销社里面,不一定有充足的现金。 林驹打算跟裴大爷事先约定交货的日子,让他提前准备好现金。到时候一手钱,一手货,当场就交割清楚。 裴大爷就在供销社的后院办公,就他一个人,林驹就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两千个?林老师,真的假的?不是一百个么”? 现在,就连裴大爷也跟别人一样,有时候也把林驹叫做林老师。 “嘿嘿,裴大爷,这两千个我瞒下来了,不想招风”。 “行,有点儿心眼儿。不过,这事儿还得从长计议”。 这有什么计议的? “你看啊,上回就因为蛤蟆的事儿,闹了一回,那还是一百个,要是两千个?风声传了出去,弄不好就又有人眼红。供销社的人,一年也就挣个三四百块钱。这么多蛤蟆卖到我这里,风声肯定传出去”。 “裴大爷,你说怎么办好?要不我卖到外面去”? “林老师,你敢不敢到绿江去”? 这个裴大爷,我前世全世界都跑遍了,连南极都敢去,如今连个小小的绿江都不敢去了? “敢,不就是绿江么,有什么不敢的”。 “那就好,我就给你写个条,你到绿江土特产公司,去找一个叫葛昌盛的人,就说你是我外甥,到他那里把蛤蟆卖了”。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这里的人不知道,二是他那里价钱高。我这里收,只能给两毛钱。他那里收,一个两毛四分钱。你两千个蛤蟆,就能多卖七八十块钱”。 是啊,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些呢。枉我还是重生的人呢。 唉,看来我还是有些保守了。 “谢谢裴大爷,过几天放农忙假的时候,我就去。正好那个时候蛤蟆也干了。裴大爷需要点儿什么,到时会我给你带回来”。 “我要你什么东西?卖了钱别乱花。把家里饥荒还了。叫你爸你妈省点心。留点钱,将来你好念书”。 裴大爷所说“饥荒”,也是当地的方言,就是债务的意思。并不是饥饿的意思。 林驹走在路上,不仅哑然失笑。 这个黄老道,算的还真准。 他说我在绿江有一笔偏财,现在还真就着落在了绿江。 看来,这一回真的要跟黄天大到绿江走一趟。 不过这样也好,这回跟那个葛昌盛接触上了,今后就是一条路子,以后有什么东西,也可以到他那里卖。 价格的优势是一个,关键他那里地方大,有更多的销售渠道和信息优势。 这就是裴大爷给我的一条人脉资源,不好好利用,就浪费了。 似乎应该从现在开始,就要建立自己的人脉圈子。 葛昌盛算一个,黄老道也算一个,黄天大也算一个。 别看黄老道和天大现在不得志,过些年,也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啊。 偏财这件事儿,黄老道和天大算的倒是准了。 可他们说的桃花运的事儿,是怎么回事儿呢? 罗雅家就是绿江市的,难道跟罗雅有关? 不至于啊?真要是罗雅,在家里就行了,似乎用不着舍近求远。 再说了,我才十四岁,哪里会有什么桃花运呢? 算了,不想那么多了,走一步算一步吧。 目前的主要任务,还是读书和赚钱要紧。 从现在开始,至少在以后的十几年时间里,光有钱还不行。 这段时间的有钱人,还被视为个体户和暴发户,社会地位也不高。 但是有了大学毕业这个光环加成,地位和品味就不一样。做起事情来,也更加方便。走到哪里,也更加易于被人接受。 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也是二姨夫所说的排场的一部分。 当然,象二姨夫倒卖大烟土那样的生意,是不能做的。 正经生意有的是,没必要捞偏门冒险。 偷逃税款的事情,也不能做。 前世就曾经有过教训,那还是无意漏税,不是故意偷税,都叫税务局来查了。 虽然最后补交税款了事,也没罚款,但信誉上受到了损失。因此耽误了好几笔生意,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买卖好,不在税上。皇粮国税,哪朝那代都是如此。
第25章 必要的手段
每年的谷雨季节,是这里种地的时候。 这些年的农村学校,都有农忙假,一般是十天左右。 老师和学生放假,除了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之外,还有家里的自留地也要种。 农忙假一年两次,春天种地的时候一次,秋天秋收的时候一次。 算是寒假和暑假之外的假期。 这里一般四月二十号左右种大田,今天是四月十七号,再有三天就放假。 放假的时候,老师的培训也暂停,林驹就打算利用这个时间,到绿江市去卖蛤蟆。 到了学校,林驹就去找陈老二、陈老三和陈老四的老师,叫他们把这三兄弟留下,放学后给他们补课。 林驹也没瞒着,就把事情跟老师们说了,又跟他们要了以前的试卷。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314 首页 上一页 1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