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把散布在江南各处的田产、房产、客栈、酒楼、木料场、山林全部变卖后,就带着肚子里的我去了临安,因为急着救人,各项产业都没能卖个好价钱,与实际价值相比所得不过五六成。而为了携带方便,母亲又要的是纸钞,到了临安才发现,现今的贵人都看不上纸钞,说那东西跌价太快,今个能买一头牛,明个就只能买一头驴,后天怕是连条狗也难到手了。母亲只得托人把纸钞兑现成真金白银,心急手慌,所托非人,无形中又损耗了两成。 都说钱能通神,可金山银山在手,没有门路也是枉然。 在临安奔波了一个月,能找的关系全找了,钱像流水一样地花。有人拿钱办事,只是办不成,有人只拿钱不办事,好在也不坏事,有人拿了钱,不办事,还暗中使绊子。 母亲就挺着日渐丰隆的肚子跟各色人等周旋,她变瘦了,瘦的皮包骨,变虚弱了,没走两步就脸色煞白,额头冒虚汗,心里焦虑又落头发,夜里常哭,眼圈总是红肿肿的。终于有人看不过去了,就指点她说可以去求求临江王府老太妃,老太妃是佛面仁心的好菩萨,有普度众生的好德性。拭剑堂的现任堂主是她族里的侄辈后生,她若肯说句话,一定事成。 总算拨开乌云见日月,这时离母亲带着我来到临安已经足足过去了三个月。知道了路怎么走,只能说是成功的开始,老太妃虽是观音菩萨转世,可是深居简出,想见一面谈何容易?顾同扳着指头把能挂上临江王府的关系都摆出来,一条条一缕缕,盘算来盘算去,盘算出一阵茫然无措。 母亲听了直冷笑,拿出一千两银子让顾同在临江王府后花园外的街巷口搭设一座舍粥的善棚,上等的大米、红豆熬粥,一日六个时辰往外发放。顾同一听拍掌叫好,说:“真是自古至今没有过的妙计,老太妃是菩萨转世,听闻夫人这样做功德,岂能不要见见。” 粥棚搭建起来,乞丐饥民们一传十,十传百,整个临安城就轰动了,人们排成长队来领施舍,颂扬的声音响彻天地。粥舍了七天七夜,终于惊动了老太妃,就派人来打听谁是善主,要请到王府来见一面。母亲就这么带着我进了临江王府,老太妃果然是佛心佛面,菩萨转世,一见母亲憔悴的面容,就动了恻隐之心,她离了座,亲手搀扶我母亲坐下,那双养尊处优得来的白白嫩嫩的手抚摸着我母亲干枯黑瘦形如鸟爪的手,说:“看你也是大户人家的孩子,因何闹成这幅光景。” 母亲的泪止不住就流了出来,就把丈夫怎么跟人斗殴吃了官司,被关进拭剑堂的大牢,自己多方奔走无效,才出此下策,求见老太妃,为夫请命。夫君罪孽深重,死有余辜,自己惊扰了老太妃,也是罪该万死。只望老人家看在尚未出世的孩子份上,怜悯则个。
老太妃听罢眼圈也红了,宽慰了母亲几句,又摇头叹气了几声,叫人唤进一个女官说:“百川现在怕也是忙糊涂了,年轻人吵嘴打架本该由余杭县去管,他操哪门子闲心。”女官望了母亲一眼,陪着笑说:“哪里与他相关,他手底下几万人,他哪能个个都看得住,一定是下面人不知天高地厚造的祸。”又对母亲说:“这位大嫂回去问个清楚,莫要以讹传讹呀。”母亲就连忙赔罪说自己说错了话。 老太妃笑了,说:“你不要怕她,她是他姐,自然帮着弟弟说话,咱们娘儿俩见了面,你的事我一定要管呀。” 有老太妃这句话母亲当晚就和父亲团圆了,夫妻俩成亲这么久,还是第一次在一起吃饭,在一张床上睡到天明,经历了这场磨难,父亲似乎把什么都看透了,二日一早他向临江王府方向遥叩了个头后,就丢下母亲和我登上一艘往南洋去的船飘然离去了。 父亲走了,母亲一滴泪都没流,她已为这个男人流尽了眼泪,在了结了父亲遗留下来的那些繁杂的账目后,母亲变得一贫如洗,最后是靠老太妃资助的五十两银子,才回的故乡青阳县。依仗着顾氏族人的资助,母亲含辛茹苦把我拉扯到两岁半,终于一病不起。那时正是花红柳绿的春末夏初,恰逢师祖云游到青阳县。 师祖身材高大,体态略显肥胖,一张古铜色的脸膛,一部花白胡须,虽然衣着邋遢,倒也有些仙风道骨的气象。那日他背着脏兮兮的褡裢一手拄着柳条杖一手抓着酒葫芦,兴致勃勃地沿河看柳,柳树丛外是一片绿油油的早稻田,正稻田中间,一户寒酸破旧的草屋门前却是骏马香车云集,那穿着绫罗绸缎的大腹便便的男人,抹着厚粉擦着红通通胭脂的女人,或进进出出,穿梭不歇,或三五成群,聚在一处嘀嘀咕咕。只有两个肥胖的女人粗声大气地说:“我早说他要给老二家么,谁让人家是一家子人呢。” 师祖正巧也走累了,就插了竹杖坐在柳树林里歇脚。这会儿有人哭闹着从门里打出来,一个披金戴银的女人就在门口的泥地上打滚,边滚边嚎:“这还有天理吗,这些年不是我供她母子吃穿,她能有今天吗?忘恩负义,遭天谴呀!”众人劝不住她,就只能围着她看,她却一骨碌爬起来,揪住立在一旁哭瘪瘪的一个小童,在孩子的脸蛋上狠命地拧了又拧,小男孩偏是一声不吭,女人就愈发生气,下手就更重,把那孩子的脸都拧青了拧紫了,她又狠命地拍打他的头,喝骂:“小王八,养条狗还知道叫声汪汪,你哑巴啦。” 那男孩子突然“哇”地一声哭泣起来,那声音又尖又亮,直可穿透云霄。那男孩就是我,母亲染了重病,姑姑叔伯们一起涌过来,他们哪是来可怜我们孤儿寡母呀,他们是看中了我家的祖宅,那是太爷爷传下来的,雕梁画栋的都是上等的好木料,石料和瓦当都是从几百里外的江州和芜湖运来的,多少能工巧匠,耗尽了他们的心血才建造起它。当初母亲为了营救父亲把能卖的都卖了,有人出三万两银子来买这所宅子。母亲思来想去,却是左右为难:卖吧,对不起顾家的列祖列宗;不卖,她怎么能救自己的丈夫。 权衡再三,母亲出了个外人看来匪夷所思的主意:卖房不卖地,房子和地本是连在一起的,卖了房子不卖地,那怎么成呢?总不能把房子架到天上去吧,那也不成呀,遮挡了风雨,地主也要找你麻烦呀。我私下猜想,母亲本意是不想卖,可又抵挡不住叔伯兄弟们的毒舌诽谤,才想出的这个办法。 可当地人真有办法,真就有人买了房子去,真金白银,一手交钱一手立字据,房买去,不住,拆掉,把房梁、木料、砖瓦、石墩、拴马桩,门前的石狮子、柱础……总之,能拿走的全拿走了,不能拿走的就地打碎了,四邻要用土垫地基的,就套车来拉,分文不收,算作是对拆房时惊扰四邻的一点补偿吧。最后还有些剩余杂料,就拉去填了村口的一口天坑,那口天坑是一次暴雨后形成的。先后有三头猪、两头水牛,八个小孩掉进去,山区土薄,就一直空在那。 师祖后来跟我说他第一眼看到我就喜欢上了我,说我有慧根,洪湖派将来能否发扬光大就看我了。直到我十六岁之前,我都相信他这些话是发自真心的,直到我吃过十六岁的生辰面后看到父亲的遗书知道了我的身世。师祖一定是同情我才收留我的,而且我可以肯定,当时的场面一定不堪入目,否则以师祖散淡的性情,他岂肯收留一个二岁大的孩子在身边缠着自己呢。 师祖带我回小平山时我已经四岁了,他那时还没有辞去掌门之位,不过已经不大管事了,别有用心的人说他是在栽培自己的儿子贺复主,让他积累人脉资望,等时机成熟就扶他上位。我不这么看,他就是爱闲逛的性子,你让他在哪一气呆上一个月,他准不舒服,若让他呆上一年那简直比杀他还难受。 我们洪湖派创立于靖康南渡前后,立派有一百多年历史,传到师祖这辈,派中枝系庞杂,以长江为界大体可分为“南三族北五家”,五家实力远胜三族,洪湖派掌门例由五家家长轮流担任,这五家分别为江陵刘家,襄阳阮家,洪湖穆家,均州贺家和常山佟家。我师祖就是均州的贺家。在五家中实力只是一般,常山佟家门内人才辈出,一直霸占着掌门之位。 3.洪湖派 [本章字数:3069 最新更新时间:2013-01-06 10:25:59.0] ---------------------------------------------------- 佟家的家长佟松,矮墩墩的身材,紫红色的脸膛,一根胡须都不长,为人不苟言笑,但说起话来声音又极洪亮,瓮声瓮气的,听着满是豪气,初次见面的人多半会误认他是个豪爽的人,不过相处时间稍长你就会知道此人有一肚子花花肠子。 你家大业大,当掌门就当掌门呗,各过各的生活,井水不犯河水,他却偏不这么想,他一心要吞并其他四家,掠人钱财,夺**女,做个真真正正的洪湖派掌门。阮家家长阮乡被整的最狠,差不多要家破人亡了。阮乡也算个英雄,哪能束手待毙,他就暗中联络其他三家预备轰他下台,那三家也早对佟松不满,背地里没少问候佟某人的祖上先人和家里妇女。 不过牢骚归牢骚,真要起来造他的反,就各怀各的心思了,嘴上说“对对对,是该给他点颜色瞧瞧,太不像话!”,私底下却给佟家送田送粮,嘴上还说的好听,他们是贡献给小平山祖庭的养老院,谁不知道小平山就是他佟家呀,丢块肉进狗嘴里还能指望它再吐出来?一年上万两银子贡献上去,养老院的老人们不还是自己种菜,自己捉虾。 阮乡遭难时,师祖远在洛阳,听到阮家一家三十二口被一根细麻绳拴住右手大拇指,让两个赖头小子牵去小平山大香堂受审,他怒不可遏地掀了桌子,向客栈掌柜讨来纸笔,洋洋洒洒写了封万言书,把佟松骂了个狗血喷头,信写好信差也寻到了,他又把信撕了,重写了一封措辞温和的劝和信寄出。不管怎样,这份恩情阮家是记住了。一年后,常山流行瘟疫,佟家八十余口死的死疯的疯,末了只剩八人,佟松从小平山赶回去料理后事,到家的第二天也染了病,上吐下泻,不到三天就咽了气。 佟家算是彻底倒了台,刘家兄弟那时还在穿开裆裤,穆英那会儿一门心思要往官场里钻,懒得理会谁去当掌门。阮乡倒是想东山再起,扬眉吐气一回,也可借机把佟家余孽整个死去活来,出口恶气。可惜当初佟松为了整倒他,曾逼着他写了份悔过书,把历年干过的丑事恶事缺德事一桩桩一件件明明白白写了下来,让他自个签字画押按了指印。 佟松临死前让人转告阮乡两句话:第一,不得为难他的家人;第二,阮乡不能做掌门,否则一定会让阮乡身败名裂。阮乡相信那份悔过书就在佟家的孤儿寡母人手里,投鼠忌器,他哪敢轻举妄动? 我师祖就这样被推上了掌门的位子。因为谁也不愿意看到掌门的位子落入“南三族”的手里。 师祖是个开朗乐观的人,他与人为善、交际广泛,大江南北到处都是朋友,他从未想过去做掌门,因此真的做了掌门后,他的所作所为就显得与众不同。做掌门的第一年,他创设了“议事盟”,规定洪湖派的所有大事由各家(族)长公裁,资历最老的阮乡被推选为“议事盟”大长老,几乎被灭族的佟家也有机会派幼子与会,多年不过江的江南三族在师祖的力邀下也重新登上小平山。洪湖派虽然还远没有合同一家,却也着实比先前亲密多了。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47 首页 上一页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