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人对田地的渴望是刻在骨子里的,再加上有河套人这样的榜样摆在眼前。大家对种地能发家这事,可谓是深信不疑。 种了一辈子的地,大家都知道良田是最宝贝的东西。所以即便是掏空家底, 村民们也要买上几亩良田,传给子孙后代。 宁恋本乡一捻土, 莫爱他乡万两金。 农人的乡土性, 是由老祖宗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所决定的。 农耕不同于游牧,游牧是逐水草而居, 一个地方的草被牛羊吃光了,他们就会直接迁往他处。 但农耕是直接扎根于土地的,农人以庄稼为生, 扎根后很难再迁移, 因为迁移的成本与代价实在是太高了。 像莲花山村这种由移民组成的村子,村民们来自四面八方,刚聚在一起时,人心都是散的, 大家心里怀念着老家,只把村子当成个临时的避难所。 但等移民们开了荒地后, 田里长出的庄稼让村民们吃饱了饭,大家对家乡的怀念也就一点点消散了,逐渐开始认同关外的生活习俗。 这就是土地对人的改变。 正是这种长久对土地的依赖,造就了农人对于土地的深厚感情。 中原人哪怕去了最适宜放牧的草原上生活,依旧会锄地播种,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 因为只有面对土地和上面的庄稼时,外乡人才能在内心深处得到一种原始的满足感。 接连丰收了这么多年,只要不乱花钱,每户人家基本上都能攒下不少家底。 虽说让一户人家掏出四十贯钱有点困难,但亲兄弟们合伙,四五家一起掏这四十贯钱,还是能凑齐的。 不过买水田地的前提是,买地人不能欠朝廷的钱。 现在是人多田少,稍有犹豫,可能田就卖光了。 像李富贵家这种本地人,不欠朝廷钱,政令下来的当天,就拎着钱去镇上买田过户了。 镇上负责卖水田的官员也是个办事勤快的,当天就量好了地,把地契给了李富贵。 黄豆腐怕好的水田地被挑走了,所以着急去县里还钱,赵晟肯定是要买田的,所以也跟着大舅哥一起去了县城。 赵晟和黄豆腐拉着满满两大箱的铜钱去了镇上,两人还清了欠款,赎回了欠条。 两人手里的地契和房契也换了样,盖上了大红章,以后房子和土地就可以正常买卖了。 所谓是无债一身轻,赵晟和黄豆腐从衙门里出来后,神清气爽,腰杆子都比平时挺直了几分。 “等明个,你再跟我去镇上走一趟,帮我把水田买了。” 黄豆腐这些年做买卖攒下了不少钱,就算买完两垧水田地,他家仍旧有余钱。 黄豆腐从未像今天这么兴奋过,一路上都开心的哼着小调。 “明天这地一买,我算是对得起地下的爹娘了。这地给我家文儿和武儿一人一垧,以后兄弟俩也不用往出搬了,我给老黄家留了两个根,这辈子也算是值了。” “两个小子都安排好了,我再给我大闺女多攒点嫁妆,以后就不用拼死拼活地干了,等我过了四十五,我就啥活也不干了,就在家享福。” 黄豆腐看到了路边的小孩,想起了自家的三个儿女,忍不住跟妹夫感慨道。 作为家里唯一的男丁,黄豆腐撑起了这个家,还把家过得红红火火的,对于他来说,真的是此生无憾了。 “大哥,你跟嫂子也真厉害,攒了这么多钱。” 赵晟还是很佩服大舅哥的,一个移民过来的人,家里就他一个壮劳力,竟然能攒下一百多贯钱。 “攒这点钱可老不容易了,你嫂子跟着我受苦了,舍不得吃喝,从牙缝里往出抠钱。” 黄豆腐家的伙食在村里算是好的了,但跟黄豆芽家比,肯定是要差点的,所以他总觉得对不起媳妇。 “你俩也不算差了,攒下了六十多贯钱,也不容易。你家不像我家,我家做两个买卖呢。” 妹夫家没攒下钱,黄豆腐怕妹夫把事怪小妹身上,所以赶紧替自家小妹找补。 “本来还想着盖个大瓦房呢,我媳妇都惦记一冬了。这下钱都拿来买地了,这瓦房也不知道啥时能盖起来。” 赵晟此时心里只有大瓦房,完全没意识到大舅哥话外的意思。 赵晟家的钱只够买一垧水田地。去年卖药材的钱都用来买皮袄了,所以下半年赵晟家攒的钱,全靠粮食和小买卖。 卖粮食攒下了五贯钱、冬捕卖鱼和做买卖一共攒下了四贯钱、卖给亲戚的猪肉,攒下了两贯钱,一共攒下了十一贯钱。 今年刚开春,男人们都忙着学沤肥,赵晟和黄豆腐都没有空,再加上赵家人的到来,黄豆芽还没来得及上山采药,这春天的药材钱,算是赚不到了。 算上五十八贯钱的家底,赵晟和黄豆芽两口子一共攒下了六十九贯钱。 赵晟还完欠朝廷的三十五贯钱后,家里还剩三十四贯钱。 好在赵甫买牛钱会提前给赵晟。这样即便赵晟买完田后,家里还能剩下十四贯钱,足够家里的日常开销了,不用把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盖瓦房不着忙,晚几年盖,备不住还能便宜点呢。” 赵晟只是跟大舅哥闲聊,一点别的意思也没有。但黄豆腐听后,却品出了好几层意思。 这臭丫头真的是想一出是一出,家里有点闲钱,就总想瞎折腾,一点过家的样儿都没有,还得他这个当哥的帮忙找补。 黄豆腐此时恨不得拽着自家小妹的耳朵训话。 “没事,等我四哥把买牛钱给我,秋天再把粮食卖了,加上小买卖的钱,明年肯定能攒够盖瓦房的钱。” “不过也只能先盖一间了,反正我家人少,一间瓦房两个屋子,足够住了。” 赵晟说话有点急切,语气中还带着点讨好。 赵晟怕给大舅哥留下无能的印象,赶紧表忠心,就差跪下发誓了。 “你别总听小芽儿瞎念叨,她都是跟她嫂子学的,有点事就爱念叨,不是真的着急住大瓦房。” 看到妹夫这可怜样,黄豆腐真想好好收拾一顿自家小妹,这臭丫头在家得多霸道啊,把男人都逼成这样了。 黄豆腐和赵晟这对郎舅,就这么驴唇不对马嘴地讲了一路,愣是没听明白对方要表达的真正意思,真是两个奇才啊。 “狗子,你爹还没回来啊?” 赵晟刚到家,本想跟四哥商量一下买地的事,但进院却扑了个空,哥嫂都没在家,只得把在村道上玩耍的小侄子喊了过来。 “我爹去姥爷家了,还没回来呢。”狗子拿着小棍子,跑到五叔跟前回话,眼睛却一直往小伙伴身上瞟。 “我知道了,你玩去吧,加点小心,别杵着眼睛。” 赵晟见小侄子玩心这么大,也就不耽搁他的时间了,只简单交代几句,就回家了。 “这个时候,四哥还没回来,估计是在咱爷那没借到钱。” 赵晟望了望天,眼瞅着太阳就要落山了,心里忍不住替四哥担心起来了。 跟赵晟猜得一样,赵甫真没借到钱,在赵家村碰了一鼻子灰,又去了一趟老丈人家,依旧是无功而返。 赵甫成亲时的家底跟弟弟差不多,不过他到底是年长些,懂事早,早早就开始攒钱了。 虽然赵甫赚钱的花样没弟弟多,但他花钱的花样也没弟弟多,靠着勤俭持家,他也攒下了将近五十贯钱的家底。 虽然赵甫攒下了不少钱,但也不够买地的。 所以他打算先不还朝廷的钱,只拿出四十贯钱买水田,把地先划在弟弟的名下,等以后再划回来。 赵晟还差十贯钱才能买牛又买地,但现在弟弟家也正是用钱的时候,买牛钱他肯定得先付。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赵甫这样骄傲的人,为了钱,也不得不向亲戚们低头。 赵甫一大早就出门去了赵家村。开春时,大家都看到了赵家爷爷搬来的两大箱钱。 “小四啊,不是爷不想借你钱,实在是咱家真没钱了。钱都让你爹拿去买地了,剩下的钱,也都让我拿出去放利了。爷手里就剩下三贯钱了,是预备给你奶买药的钱。” “你早点来就好了,爷哪怕不要利钱,也得把钱给你用啊。但现在家里的钱已经放出去了,咱也没法往回要了。” “实在不行,给你奶留着买药的钱,你先拿着。” 赵家爷爷作势要从炕柜里往出掏钱匣子,但被赵甫拦住了。 “爷,你别拿了,我奶的看病钱,我可不能要。我就算不买地了,也不能拿我奶的看病钱啊。” 赵甫本来也没对爷爷抱太大的希望,但没想到会被爷爷拒绝得这么干脆,这让他很心寒。 好歹是亲孙子啊,爷爷竟然连一贯钱都不想借,还真是无情啊。 “小四,这是我跟你娘攒的钱,你都拿走吧!” 看到儿子垂头丧气地出来,赵家老爹有点绷不住了,自己不当家,手里没钱,想帮衬儿子都帮不了。 赵家老爹也不管爹娘咋看自己了,直接把儿子拽进了屋子,把钱匣子递给了儿子。 “你俩好不容易攒点钱,我不能要。” “再说了,这点钱也啥用不当,你俩留着吧,我再想想别的法子。” 赵甫现在很憋屈,十分憋屈,一向坚强的他,眼眶都已经红了,推开了爹娘递过来的钱匣子,直接冲出了门外,快步往家里走去。
“要不,去我娘家借点钱吧?” 王氏见自家男人为钱愁得直挠脑袋,她也忍不住跟着揪心。 “你爹会借咱们吗?”赵晟白了媳妇一眼,大声吼道。 虽然知道媳妇是好心,但赵甫此时正在气头上,没控制住脾气,直接冲媳妇发了火。 “试试呗,万一借了呢。实在不行,咱给他点利钱。” 王氏生怕再惹男人不开心,眼睛一直盯着男人看脸色,小心翼翼地说道。 “行吧,去试试。” 赵甫想了半天,实在找不到可以借钱的人家了,就只能去老丈人家试试运气了。 虽然前几年跟老丈人闹了点不愉快,但赵甫也一直没断了老丈人家的节礼。 本以为老丈人会给自己点面子,就算不借给他十贯钱,至少也会借给他五贯钱,但赵甫咋样也没想到,老丈人说话会那么损。 这次借钱,让赵甫彻底看透了自家的老丈人。他暗暗发誓,以后就算是饿死,也不会再跟老丈人开一回口。 “媳妇,四哥要是真借不到钱,咱家卖牛的钱,能不能先不要了?” 赵晟知道自家四哥的脾气,向来很骄傲,很少求人。这回为了借钱,都跑到老丈人家了,可见他是多想买牛买地。 虽然家里的钱也不多,但赵晟还是想保住四哥的骄傲,不想看四哥低声下气地求人。 “四哥家的钱,实在不趁手,就把我这手镯子卖了吧。” 黄豆芽倒不是真的善良到要为外人牺牲自家的利益,但男人第一次因为钱求自己,她实在不忍心拒绝。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31 首页 上一页 10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