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个沈大人要请客,小姨夫已经在临江镇订了肉,我托他多买几斤,明个咱三口人好好解解馋。” “那我明早跟小姨夫一起出门。” 一想到明天就能吃到肉了,赵晟立马神清气爽,也顾不上累了,赶紧把明天要送的东西准备出来。 “不吃饭了,我媳妇给我留饭了。” 赵晟非常坚决地回绝了自家大姐留饭的好意,即便大姐说要炸鸡蛋酱,家里大鱼大肉等着他呢,他才不在大姐家吃黄瓜蘸酱呢。 “给你送的蜂蜜,你别舍不得喝,我跟四哥今年还能割两箱子呢,差不了你点吃喝。” 赵晟简单叮嘱了大姐两句,就急匆匆地往家赶。 赵晟一大早就拉着两小罐蜂蜜出了门,先是去了小妹家,在她家藏起来一罐蜂蜜,然后去了大姐和三姐家,给每个姐姐各舀了一斤多的蜜,正好送空了一罐。 赵晟又回到小妹家,从藏在小妹家的罐子里,给小妹舀了两斤多的蜜,然后将个罐子直接拎去了赵家村,把送空的罐子暂时放在小妹家。 倒不是赵晟爱折腾,实在是赵家奶奶太爱挑理了,若是让她知道赵晟最后给她送的蜜,那肯定不能消停了,所以赵晟才只拿一个罐子,装作特意给她送的。 赵家二嫂将罐子里的蜜都倒干净了,倒出一斤多的蜜,又往罐子里倒了点水,把罐子里的蜜刮得干干净净的。 赵晟已经习惯自家二嫂的处事风格了,他也没往心里去,全当洗罐子了。 赵家奶奶很满意小孙子的孝敬,破天荒地给他拿了二十个鸡蛋,说是给孙媳妇补身体的。 赵晟心里惦记着家里的美食,也没在赵家村多待,拎着鸡蛋,就急匆匆地往家赶,路过大荒地村时,顺手把另一个空罐子拿回了家。 “奶给的,说是给嫂子补身体。” 虽然嘴馋得厉害,但赵晟回村后,还是先给四哥送去了十个鸡蛋,又传达了一下姐妹们的问候,然后才回的家。 给姐姐妹妹们送礼事,赵甫实在不擅长,所以就全权交给了弟弟。 赵甫不善跟人打交道,虽然跟姐姐们关系好,但好久不见面,他也有点怕生,不知道该说点啥话。但赵晟则不然,他爱溜达爱唠嗑,送礼活交给他办正合适。 赵晟匆匆忙忙赶回家,正好赶上饭点,见到媳妇给自己留的好吃的,喜逐颜开,吃得那叫一个香啊。 黄豆芽最近新学了两道菜,一道是糖醋里脊,另一道是锅包肉。 在黄豆芽看来,俩菜的做法差不多,无非是一个切成条,一个切成片,然后沾上面糊下锅炸,再调点酸甜口的料汁。 两道菜是府城的名菜,府城里有不少人都会做。 沈曲得知黄豆芽还有做宴席的活计后,特意打听了两道菜的做法,写成菜谱,送给赵晟表达谢意,好让黄豆芽多会两道招牌菜,可以多接些活计。 黄豆芽自从得了两张菜谱后,在家细心专研,把两道菜复刻得差不多了,也找到了做菜的妙招。 锅包肉得在油锅里炸两遍,炸出的肉质干硬,口感焦脆,即使放到冷了,仍然很酥脆,不会变的软塌塌的。 糖醋里脊只炸一遍就行了,不要炸太久,要达到外焦里嫩的口感。不过糖醋里脊出锅后,最好趁热吃,不然放久了,就会变软而失去酥脆口感。 沈曲请客,黄豆芽可一点不藏私,做菜时用料十分舍得,菜做得又香又好看。 黄豆芽特意去嫂子家借了摆席用的盘子,做好的菜放在盘子中央,还在盘边点缀了几朵暴马丁香花,么一摆盘,农家菜也高雅了不少。 除了新学的两道菜,黄豆芽又做了熘鱼片、爆炒蝲蛄、炸茄盒、红烧肉、拔丝麻花,全都是肉菜,绝对给沈曲长面子。 除了几道荤菜外,黄豆芽用黄瓜和干豆腐拌了道凉菜,炸了一小碟花生米,又切了盘西瓜和香瓜,绝对能让三位吃好喝好。 次跟沈曲一起来的农官还有两位,他们三个农官一起负责吉昌镇的棉花种植。 跟沈曲不同,其他两位农官可就没那么好命了,没碰到像黄豆芽厨艺么好的厨娘。 两位天天跟着村民们一起吃农家菜,顿顿吃青菜,脸都快吃绿了。 所以一到镇上的大集,两人就结伴往镇上跑,来镇上大吃大喝两顿,好好解解馋。 集上最红火的吃食摊子,莫过于黄豆腐和赵晟对郎舅摆的了。 俩农官不出意外地成了成了黄豆腐和赵晟的忠实老顾客了。 几人混熟后,赵晟和黄豆腐每次都会多给两位农官点优惠。 虽然赵晟和黄豆腐嘴上说是感谢两位农官教种棉花,但人只要不傻,就知道是沾了沈曲的光,不然自己又不管莲花山村种棉花的事,人家没必要讨好自己。 三位农官经常聚在一起吃饭,两位农官也跟沈曲提起过赵晟和黄豆腐。 所以沈曲对赵晟和黄豆腐非常友好,基本上是有问必答,他恨不得把自己会的种地法子,全都传给两人。 黄念文作为家里识字最多的人,暂时充当了文书,黄豆腐和赵晟回家后,就把记住的东西让黄念文记在纸上,盼着以后能派上用场。 “你往鸡圈里扔的啥啊?” 黄豆芽正坐在院子里织渔网,就见男人拿了包叶子,叶子里好像是什么虫子,被直接扔进了鸡圈里。 “刚掐死的雄峰!帮玩意跑咱家蜂箱里吃白食来了,让我全都灭了。”赵晟说得一脸的骄傲。 “你可别被蛰到啊,蜜蜂蜇人可老疼了!” 黄豆芽一想到那密密麻麻的蜜蜂,就忍不住地打颤,她是打心里佩服自家男人的胆量,竟然敢徒手捏死蜜蜂。 “放心吧,我把脑袋裹得严严实实的,蜂子蛰不到我。” “咱家的蜂子好像要分窝了,要不问问大哥家养不养?”赵晟想起了正事,就跟媳妇商量起来了。 “你问问也行,不过我估计大哥不能养,就大哥那小胆,他哪敢养蜂子啊。” 黄豆芽也不怕自家大哥听到,站在鸡圈边,就嘲笑起了自家大哥。 “臭丫头!背后说我坏话,回让我逮住了吧。”黄豆腐刚进菜园子,就听到小妹背后嘲笑他。 黄豆腐本来是查看枣树结没结枣子,高粱杆子正好把他挡住了,他早就听见小妹和小妹夫说话了,听到妹夫惦记自己,十分开心,还没等开心够呢,就被自家小妹无情地嘲讽了。 “嘿嘿,你妹夫让我问你,你养不养蜜蜂。” 背后说人坏话,被人抓个正着,黄豆芽非常有眼力见地转移了话题。 “我可不养,你家留着养吧!” 黄豆腐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一想到前几天妹夫割蜜的场景,他就汗毛直立。 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是自然分蜂的好时候,此时进行诱蜂的话,成功率会比较高。 为了吸引蜜蜂,赵晟和赵甫不仅准备了纯蜂蜡做的巢基,还用糖浆、蜜水作为饵料,吸引些正在“分家”的蜜蜂前来筑巢。 蜜蜂们对于蜂巢的选择,是非常谨慎的。 太多的杂草,会挡住蜜蜂回巢的大门;树叉凌乱的树林,随时会有粗枝掉落砸毁家园的危险;远离蜜源,会影响它们的生长与蜂蜜的收成。 蜜蜂不喜欢居住在杂草从生、树林凌乱、蚊虫蛇蚁自由奔跑、附近无法觅食的地方。 赵晟和赵甫为蜜蜂们提供了非常舒适的蜂箱,所以非常顺利地吸引了一窝新蜜蜂,也成功地让蜜蜂分了窝。 回赵甫把蜂箱立在了小姨夫李富贵家的地里,赵晟则把蜂箱里在了六丫家的地里,让妹夫帮着照看。 作者有话要说:
第95章 .歇夏 · 天气一天热过一天, 山里的花儿早就谢了,果子从花中钻出了头,还没成熟, 就已经被进山的人摘回了家。 但晚种的棉花却才刚刚迎来开花的旺季, 勤劳的小蜜蜂们立马从山上蜂拥至棉花地。 吉昌县辖下的村庄里, 家家户户都种植棉花, 棉花都连成了一片。平时不显,但棉花开花时却很是壮阔, 成片的花海映入眼帘,远远望去,如同世外桃源般美丽。 棉花刚开时是乳白色的,不久后会变成浅黄色, 一眨眼的功夫,又会偷偷变成粉红色, 等到第二天一看, 花又变成了紫红色,十分神奇。 棉花开花时虽然美丽, 但村民们一般也不敢近观,因为地里到处都是勤劳采花蜜的小蜜蜂,稍不注意, 可能就被蛰了。 棉花的花期短暂, 大开半个月后,基本上就谢光了。要想多得些蜂蜜,这半个月绝对不能歇息。 莲花山靠近村民们的棉花地,是蜜蜂们安家的好地方。 赵晟和赵甫这次不用再往狗头山跑了, 直接在家门口就连端了六窝蜜蜂。 哥俩带着防蛰帽,在莲花山搜寻蜂窝的所在。两人都是能吃苦的人, 每天早出晚归的,三天就把莲花山踏遍了。 这帮在莲花山上安家的可怜小蜜蜂们,不光口粮被赵甫赵晟两兄弟昧下了,就连它们也被迫成为了劳工。 好在新家比较舒适,还靠近蜜源,这帮小蜜蜂们倒是很快就适应了,又开始勤勤恳恳采花蜜。 赵晟把这六个蜂箱分别放置到了赵家村和两个姐姐家的地里。 这些都是实在亲戚,蜂箱放在那里,兄弟俩也比较放心,而且哥俩还提前送过礼了,又许诺了谢礼,亲戚们都很乐意帮这个忙。 赵大丫和三丫嫁的人家都是村里的大姓人家,蜂箱放在她们家,还是很安全的。 现在正是农闲,家家也没啥事可干,赵晟的两个姐夫每天就溜溜达达去地里看两眼,确定蜂箱还在就行。 放在赵家村的两个蜂箱更是连照看都不用,毕竟整个村子都是亲戚,没人会为了这点甜头去偷。 要是因为偷蜂蜜被捉了,那可真是把家里三辈人的脸都丢光了。 赵甫和赵晟也不怕亲戚中有人偷学养蜂的手艺,毕竟养蜂这活,可不是啥人都能干的。 赵晟和赵甫当时去关山岭求师时,可是送了厚礼的,找的人是一位养了一辈子蜂的老人,人家传授的养蜂的技巧,可不是光靠看就能学到的。 “这么多蜂蜜,全都做药丸啊?” 赵晟和赵甫连着端了六窝蜂巢,得了近三百斤的花蜜。这回又把家里的四个蜂箱割干净了,又得了二百五十多斤花蜜,这两趟下来,已经卖了五百多斤蜂蜜了。 蜂蜜的产量上去了,赵晟怕药铺收不了这么多,就打算提前探探掌柜的口风。若是药铺不收了,自己也能有个心里准备,早点找新买家。 “那哪能呢,那得搓多少药丸才能用光这些蜜啊!” 药铺掌柜被赵晟的问题逗得哈哈大小,用手捋了捋胡子接着说道:“我们药铺还用蜂蜜调药膳卖,若是这些蜂蜜真多到卖不掉,还可以送到府城去,我们东家在府城有大药铺。” 听完掌柜的回答,赵晟才想明白为啥这家药铺可以收这么多药材,原来人家的东家是府城人。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31 首页 上一页 11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