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甫见到闺女和儿子回家,心里十分开心,抱着闺女就不撒手。但等狗子从小灵芝的新屋里出来后, 赵甫的好心情立马烟消云散了。 这个夏天, 狗子没少跟关山岭的孩子们疯玩,膝盖和胳膊肘都摔秃噜皮了,上面还结着痂呢。 小孩肉皮嫩,蚊子特别爱挑小孩下嘴, 狗子被蚊子咬得浑身是包。 小孩子受不了痒,大人一时看不住, 狗子就把自己挠出血了,结痂时身上痒,孩子使劲挠,把痂抠掉了,血呼啦的,瞅着都吓人。 再加上狗子在太阳底下疯玩了一个来月,浑身晒得黢黑,在姥姥家吃得也不好,又瘦了不少。 眼见着白胖胖的大儿子变成满身是包的黑瘦小叫花子,赵甫怎么可能不生气。 王氏见男人发了火,非常有眼力见地没反驳,老老实实地听着,乍一看,就跟受气的小媳妇似的。 赵甫把火发了出去,心里痛快了不少。 他见王氏认怂了,也就没继续数落她,去弟弟家要了点干艾草,煮了艾草水,打算晚上给儿子好好洗了个澡。 王氏回到家没几天,对小叔子家瓦房的酸劲还没过呢,就到了摘棉花的时候。 夏末秋初,棉桃渐渐长大,一一绽开,露出雪白雪白的棉花,这个时候就可以摘棉花了。 几十垧地的棉花一起开花,那场景可是相当地壮观了,白茫茫的一片,一眼望不到边。 棉花杆上长满了棉桃,多的有三四十个,少的也有一二十个,一些在土地里吸足了养分的棉花杆,甚至能长出五六十个棉桃。 等整个桃全咧开了嘴,吐出白得晃眼的棉花时,就到采摘的时候了。 摘棉花这活可不是一个人就能干得完的,需要全家出动,才能快点把棉花收进屋子。 赵晟在地里摘棉桃,黄豆芽则带着小灵芝在家从棉桃里拽棉花。 在棉桃还没大面积成熟前,县里就来人教大家摘棉花的方法了。 一个法子是把棉桃整个摘掉,把棉桃运回家,然后再从棉桃里拽出棉花;另一个法子是把棉桃留在棉花杆上,直接在地里把棉花拽出来。 家里有老人孩子的人家,一般都采取第一个法子,男人把棉花摘下来,运回家,再由老人和小孩坐在院子里,把棉花处理好。 棉籽藏在棉花里,若是采用第二个法子摘棉花,回家也要再从棉花里把棉籽挑出来。 黄豆芽和小灵芝分工协作,小灵芝负责从棉桃里薅棉花,黄豆芽负责从棉花里挑籽,虽然娘俩干活有点慢,但干得却十分快乐。 黄豆芽家的空房子被利用起来了,两边的窗户全打开,坐在里面摘棉花,太阳晒不到,还能吹到过堂风,别提多美了。 黄豆芽和小灵芝在西屋挑棉花,她家的东屋则被金氏占用了。 金氏领着小闺女和小儿子摘棉花,黄豆腐则领着大儿子在地里摘棉桃。 挑棉籽是个麻烦活,没有薅棉花来得痛快。别看小灵芝人小,但手却十分灵巧,不大一会就拽满了一盆的棉花,黄豆芽都撵不上闺女的速度。 攒满了一盆棉花,小灵芝就会找小表哥出去玩,两人在外面疯跑一会儿,直至娘亲挑完棉籽,再把她喊进屋继续薅棉花。 可以边玩边干活,孩子们对摘棉花这活一点都不反感,反而觉得十分有趣。 年纪大一些的孩子被派到地里摘棉花去了,在地里摘棉花也十分有趣。 摘棉花不是啥累活,小孩子很喜欢摘,白白的,软软的棉花,手感特别好。 棉花很轻,却占地方。村里人摘棉花时,会将一个布兜子拼接起来的大袋子绑在腰上,开着袋口,袋口就在腰间,手一伸,摘下的棉花就顺手放进袋子里了。 在孩子眼里,摘棉花其实就是吃和玩,孩子们好动又没有耐心,摘不了几把就和小伙伴们在田间地头打闹嬉戏起来,三五成群,像小鸡一样叽叽喳喳穿梭在雪白的棉花地里。 一条杆上的棉桃吐絮也分先后,棉桃吐絮能吐将近两个月。 今天刚摘完的棉花,可能杆子上又有新棉花炸开了,棉花盛开在晚秋,那十几天里,地里的棉花总是摘也摘不完。 前一天刚刚被摘过的棉花地,两三天后,又是白花花的一片。 眼看着盛开的棉花,虽然有丰收的喜悦,但农人们的心里还是有些着急的,因为地里的粮食也到了收割的时候。 赵晟家跟着棉花一起套种的花生和大蒜已经熟了,这两样比较好收,直接薅秧子就行,那些被薅折在地里的花生和大蒜也不用犯愁,翻地时就会被翻出来。 莲花山村的村民们今年是异常忙碌,棉花还没摘完,就又要收粮食了。粮食刚收回家,就又要摘棉花了,一直忙到霜降,这才算消停下来。 今年赵晟和黄豆腐忙里偷闲,只把莲花山上的郁臭苗割回了家,至于狗头山的,那是真没时间割了。 十斤棉花大概能出六斤棉籽,赵晟家种了半垧地的棉花,收回家一千三百多斤棉籽和将近九百斤的棉花。 去了籽的棉花叫棉花瓤子,朝廷收价高达二十文一斤,棉籽的收价是一文钱一斤, 不去籽的棉花叫籽棉,朝廷收价是八文钱一斤。 所以把棉花和棉籽分开卖,才是最实惠的。 农人们不用留棉籽,明年的棉花籽,还是由朝廷提供。下来收棉花的官爷说棉籽有毒,村里那些想要留棉籽榨油喂牲口的人家也不敢留了,把棉籽全卖了。 朝廷不允许农人私卖棉花,所以大家在留够自家做被褥和袄子的棉花后,把剩余的棉花和棉籽都卖掉了。 赵晟家卖了九百斤棉花,得了十八贯钱,卖了一千三百多斤棉籽,得了一千三百多文钱。 其他村民的收入跟赵晟家相差不大,那些伺候田地伺候得精细的人家,赚得比赵晟家还要多出一两贯钱。 种了半垧地的棉花,足足得了将近二十贯钱,往年种一垧地的麦子或高粱,才勉强能得十贯钱,这可真是赚翻了。 早前嚷嚷着不想种棉花的农人们,也立即改口了,开始大赞朝廷的政策好。 除了种棉花的收入,农人们还免了一年的粮税,还白得了不少棉花和半垧地的棉花杆。 得了二十贯钱后,一想到还有半垧地的粮食没卖,村里的男女老少,笑得嘴都要咧到耳根了。 今年赵晟家,小麦和高粱各种了一亩,剩下的地全都种了黄豆,小麦和高粱各收了六百多斤,黄豆收了两千多斤。 今年赵晟种黄豆是真种对了,因为朝廷收黄豆的价格涨了,变成两文钱一斤了,黄豆一下子变得比小麦和高粱都值钱了。 其实关内一直都是黄豆比高粱小麦贵,但关外却正好相反。 黄豆腐移民过来关外时,还挺纳闷呢,以为是关外人不爱吃黄豆呢。 现在黄豆终于比高粱和小麦贵了,但黄豆腐却懒得想原因了,只知道自家的豆腐该涨点价了。 赵晟留够了下大酱和榨豆油的黄豆后,卖掉了一千五百斤的黄豆,得了三贯钱。至于小麦和高粱,赵晟是一点都没卖,全都囤在了家里。 反正家里现在有了空房子,就算下屋放不下这么多粮食,老房子也能放得下。 在赵晟看来,多囤些粮食,总归是没坏处。 “哎呦,这还是我嫂子吗?秸秆不卖留着烧火?” 黄豆芽见嫂子只卖了五车秸秆,把棉花杆留下烧火了,很是诧异,就欠欠地去打趣嫂子。 “我不是你嫂子了,我现在是地主婆了,我家种地发家了,明个我还要买俩丫鬟呢。” 金氏被打趣了也不窘,反而顺着小姑子的话,开起了玩笑。 “花那冤枉钱干啥,现成的丫鬟就在你跟前呢,你一个月给我一贯钱,我能把你伺候得舒舒服服的,天天给你端洗脚水。” 黄豆芽笑着向嫂子举荐自己。 “可拉倒吧,找丫鬟都找勤快的,谁能找你这懒丫头呢。还给我端洗脚水呢,你的洗脚水都是妹夫端的。你就话说得好听,干活比你哥还费劲。” 金氏毫不留情地戳穿了小姑子的“甜言蜜语”,顺便把自家男人也一起埋汰了。 “我这不是大着肚子嘛,平时我可没用他端洗脚水。等我闺女大了,让我闺女给我端洗脚水。” 被嫂子嘲笑爱偷懒后,黄豆芽不仅不以为耻,反而想要变本加厉,直接使唤小娃娃。 “那你慢慢等着吧!等咱家小灵芝能端动水盆时,你正好怀老三。” 金氏瞅了一眼在院外跟自家皮小子一起疯跑的小灵芝,又看了一眼小姑子的肚子,认真地说道。 “娘,我爹回来了!” 黄豆芽跟嫂子聊得正起兴呢,小灵芝突然在窗外喊了起来。 赵晟和黄豆腐去县里卖茺蔚子去了,赵甫也跟着一起去了。今年兄弟俩没少上山采蜜,就顺便在莲花山弄了不少松油,全都拿去一起卖了。 “一会你去四哥家走一趟,跟四嫂说,四哥留在县里学弹棉花呢,得过几天回家。” 金氏见男人们回来了,就起身回家查钱去了。赵晟在前厅把自己收拾利索后,才进了屋子。 “学弹棉花?跟谁学啊?”黄豆芽真是打心里佩服四伯哥,偷师都偷到县城去了。
“跟县里弹棉花那人学,四哥要给人家白干几天,再从人家手里买一套弹棉花的工具,那人就答应教他了。” 赵晟对自家四哥的“好学”早就见怪不怪了。 “对了,咱家的炉筒让我换成铁锅了,往里添了点钱。这是剩下的钱!” 赵晟跟媳妇交待完花销后,就把钱袋子推给了自家媳妇,钱袋里装着卖茺蔚子和松油的钱。 赵晟一家三口住进了大瓦房,瓦房老暖和了,屋里根本用不着再安火炉了。 火炉还有用处,能拿到集上卤猪头肉,炉筒是一点用处都没了。 赵晟就把炉筒拿去县里换了铁锅,这样以后赶集摆摊时,就不用拆家里的铁锅了。 毕竟现在的铁锅是用水泥砌在灶上的,取下来一回特别费劲。 “我还给你买了点好东西!” 赵晟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从前厅拎进屋里一个小筐,筐上还盖着稻草,里面貌似放了怕冻的东西。 “葡萄!这么大粒?” 黄豆芽一脸好奇地扒拉开稻草,发现筐里放得竟然是葡萄,而且粒特大,有她吃过的山葡萄两倍大。 “你吃过啊?” 赵晟是第一次见到葡萄,大家都说是稀罕东西,他才舍得钱买的,本想给媳妇尝个新鲜玩意,没成想,媳妇竟然吃过,弄得他还有点小失落呢。 “我老家山上有野葡萄,特别酸,不好吃!这个粒大,瞅着就能好吃。” 黄豆芽见自家男人有些失落,赶紧扒粒葡萄送到男人嘴里安慰。 “娘,我也要!” 小灵芝怕娘亲把自己忽略了,赶紧喊声娘亲,刷一下存在感。 “甜的!老好吃了!”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31 首页 上一页 11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