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芽为了捂白自己,是能不出门就不出门,没事就躺在炕上小憩一下。要不是为了身体着想,都不想出屋门晒太阳了。 就算是晒太阳,黄豆芽也是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的,戴着草帽,草帽两边还带布帘,生怕自己被晒黑了。 前世没白过,也没被人夸过漂亮,倒也不怪别人发现不了黄豆芽的美。实在是没有人会认真打量一个穿着破衣烂衫、手脚长冻疮、脸上皲裂得严重的“小叫花子”。 不过这也让黄豆芽在前世安全了许多,上山下河时,也不用害怕身边有男人,只要在有人的地方待着,就不会出事情。 这一世好不容易漂亮一回,黄豆芽作为女孩子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小姑娘哪有不爱俏的,自是想尽办法让自己更好看一些。 黄豆芽一出门就是去干活,要么就是去干活的路上,走一阵子就发虚的身体,自然要好好养护。 黄豆芽寡言少语、不爱笑是为了保存体力,这才给村里人留下了她为人高冷的错觉。 没想到村里人竟然喜欢高冷的,这倒让黄豆芽没想到。黄豆芽喜欢那种爱笑爱闹的人,感觉跟这样的人一起玩或者过日子才有意思。 杨老七逗一下小孩还行,真对上了黄豆芽,立马就歇菜了,杨老六跟黄豆芽说话的间隙,杨老七趁机脚底抹油溜了。 送走了杨家哥俩,得知自家人还要晚一些回家,黄豆芽也没着急进屋,家里没安窗纱,窗户现在还用窗板子挡着呢,即使是白天,屋里也发暗,倒是很适合睡觉。 不过今天这样好的天气,黄豆芽自然舍不得睡觉,尤其听杨老七说自家买卖很火爆之后,那更是睡不着了。 黄豆芽姑侄俩在家里翘首企盼,在镇上赶集的三人则不慌不忙地逛街买东西。 因为买卖好,赚了不少钱,就连黄念文说要买饴糖的“无理要求”也得到了满足,黄豆腐一口气买了半斤的饴糖,把黄念文高兴得都蹦跶起来了。 黄家炸油条的价格是一文钱一根,油条做得比黄豆芽在家第一次做时长粗一些,炸起来会膨得又长又粗,看着就很实惠。 十斤油能炸十五斤白面,一斤白面能出十七八根油条,也就是说,十斤油加上十五斤面,差不多能炸出二百五六十根油条。 白面是自家用小麦磨的,小麦是在粮铺里按照三文钱一斤买的。 一斤小麦能出六七两面粉,黄家为了做买卖,面粉留的都是最好的,一斤小麦大概出了五两半的面粉。 十五斤面粉需要用大概二十八斤小麦,约莫八十四文钱。 榨油的黄豆是自家卖豆腐换的,跟市面上的黄豆价格差不多。 十斤黄豆八文钱,十斤豆油顶多能用九十斤黄豆,九十斤黄豆也才七十二文钱。 油和面是大头,其他的材料可以忽略不计了,油面的成本往多了算也就一百五十六文钱。 十斤油加上十五斤面做的油条若是全都卖光了,能净赚了一百文钱。 不过这只是黄家人在家算的账,第一次可不敢做这么多油条,实际上第一回 就做了五斤油和七斤面,全卖光了,赚了近五十文钱。 不过幸好黄家人比较理智,没有多做,七斤面的油条,将近散集才卖光。 虽说百姓爱吃,但是毕竟人数有限,舍得花钱的人更少了,这回是吃个新鲜,油条才卖得快,等下个集,可能连七斤面的油条都卖不完了。 不过因为油条吸引人,豆皮和草鞋也卖得不错,黄家这三样买卖加在一起,赚了一百多文钱,可谓是收获满满。 作者有话要说:
第16章 .割艾草驱蚊 借用村长家的火炉赚了这么一大堆的铜板,金氏送还火炉时特意挑两块大点的豆腐当谢礼。 炸油条这门买卖既然赚钱,黄家人肯定要一直做下去的,火炉自然也不能总借别人家的用,自家还需得把炸油条的家伙什配全了。 黄豆腐散集时当即就去镇上订做了陶炉子,在下一个大集前能做好,以后家里就可以用陶炉子代替火炉去镇上卖油条了。 不过金氏还是跟孙大娘打听了一下火炉的价格。打算等手头松快了,置办一个火炉,平时可以用来炸油条,冬天还可以用来取暖。 都说关外的冬天难熬,买个火炉还是十分实用的。 一个火炉连带着用来排烟的炉筒子,得需要三十斤铁,这可比黄家买的大铁锅还贵呢。 黄家的三张铁牌子都用光了,不用铁牌子买铁制品,价格要高很多,现在买火炉,可真得掏光家底了。 铁牌子倒是能借别人家的,杨老六和杨老七家的铁牌子是一张都没用呢。 他俩得知黄家人把铁牌子用光时,也曾说让黄豆腐随时来拿他两家的铁牌子用,反正他俩家这几年是没钱买那么多铁制品了。 不过现在摆在黄家人面前的困难,不是有没有铁牌子的问题了,而是有没有钱的问题。买铁炉子的钱还得攒,现在就只能用陶炉子了。 黄家在老家时也是用过陶炉子取暖的,只不过这东西实在不抗烧,仔细点用,倒是能烧一整个冬天,稍微不注意,用的时间长了,陶炉子就烧裂了,最后家里没法子了,花钱买了个炭盆用。 炭盆算是家里比较贵重的东西了,离开老家前,被黄豆腐拿到镇上卖掉了,换了些铜钱。 黄豆腐是个急性子,陶炉子做好的当天就跑到镇上取了回来。想在家用陶炉子试试火候,免得下一个集时用不明白,白白耽搁了买卖。 卖油条的钱,黄豆腐是打算分给自家小妹一半的,但黄豆芽坚决不要。 黄豆芽觉得,自己不过就是发个面而已,而且发面的手法,嫂子也已经学得差不离了,自己马上就能当甩手掌柜了,断没有白白拿钱的理由。 而且家里本就不富裕,就算是这次赶集卖了钱,以后也难保还能赚这么多,炸油条时烟熏火燎的,大哥的手还不小心被油锅烫了一片水泡。 这卖油条的钱可真不是好赚的。黄豆芽觉得自己没有吃这份苦,自然也不应该拿这份钱,就只让大哥给自己两个铜板当零花钱。 黄豆腐拗不过自家小妹,再想想家里还要买小麦、榨豆油,需要用钱的地方还很多,也就不跟小妹继续推拉客气了,收好了钱,打算把小妹的钱攒起来,以后给她当嫁妆。 跟大人因为赚了钱开心不同,家里的两个孩子开心的原因主要是那半斤饴糖。 为了防止俩孩子偷吃,金氏把饴糖交给了小姑子来看管。 半斤饴糖总共有二十五块糖,三个大人各分两块解馋,剩下的十九块全留给了家里的两个孩子。 黄豆腐和金氏坚决不吃,被黄豆芽硬塞进了嘴里。 “大老爷们吃啥糖啊!”黄豆腐嘴里一边嚼着糖,一边絮絮叨叨的,一点没看出来他不爱吃糖。 黄豆芽可不管自家大哥的唠叨,看着自家哥嫂把糖都吃光了才罢休。 为了让这些饴糖吃得长远些,黄豆芽把饴糖当成了奖品,每天早上会拿出一块糖,奖励孩子们前一天喂养小家禽的功劳。 用刀将饴糖对半切,一个孩子给半块。半块饴糖也就只有指甲盖一般大小,放进嘴里嚼几下也就没了,也就能甜甜嘴。不过对于两个孩子来说,绝对是非常奢侈的奖励了。 为了得到小姑姑的赞赏和半块饴糖,两个孩子喂起小家禽来,是相当地用心了。 往常喜欢赖床的两个孩子,自打有了饴糖后,起得比黄豆芽都早。一大早饭都不吃,就跑去菜园子里捉小虫子喂小家禽 就因为黄豆芽跟他俩说小鸡多吃虫子爱下蛋,为了实现糖蛋自由,这俩小馋猫算是盯住了自家菜园子里的小虫子了。 黄家种的菜叶子上的虫窟窿要比别人家少多了,要是担到镇上卖,肯定比旁人家的菜受欢迎。 黄家两个孩子还天天出门挖野菜。哥哥负责挖,妹妹负责把野菜根上的土抖干净,放进篮子里。 现在漫山遍野都是野菜,黄家小兄妹俩在路边上随便一挖,不大一会功夫就能挖一筐,再加上他们还有一帮玩伴帮忙,一天挖两筐野菜那是相当轻松了。 家里的小家禽们才刚刚换毛,最快也得秋天才开始下蛋,不过见侄子侄女干活这么积极,黄豆芽也没忍心告诉他俩真相。 时间慢慢转入夏天,山上蚊虫逐渐多了起来,而且因为天气太热,木耳也不怎么长了,黄豆芽就不怎么往莲花山上去了,只在家里做一些活计。 黄家又是养驴儿又是养鸡鸭鹅的,这些小动物的粪便总是能招来蚊子和苍蝇。 虽说黄家的驴圈和鸡圈离着屋子都很远,黄豆腐更是每天都清理圈里的粪便,但还是招来不少蚊子和苍蝇。 谁让苍蝇和蚊子会飞呢,有些蚊子吸食植物的汁液,黄家后院子和前院子还种了不少庄稼,更是招蚊子了。 春天还可以关窗户睡觉,但到了夏天,若是不开窗户睡觉,肯定会闷热得让人睡不着觉。 这么大的炕,要是用蚊帐防蚊子,肯定是不现实的,地主家也不敢这么奢侈啊。 蚊帐的价格比铁锅还贵呢,不过咬咬牙,纱布还是买得起的。 眼瞅着夏天就要过来了,黄豆芽跟嫂子早早就开始制作窗纱了,每间屋子两块窗户,前后各一块,夏天开窗户,正好能吹个过堂风。 这窗户的设计倒是十分的人性化,不过就是有些费窗纱。 在盛夏来临前,黄家终于按上了窗纱,晚上倒是能睡个凉快觉了。 不过因为买了窗纱,给两间屋子定做木门的钱又没有了,只能继续用草帘子对付。 新家好是好,就是啥都得花钱买,凳子和桌子这些东西,黄豆腐倒是能做,就是有些瑕疵。 桌腿不齐,还能垫块小木头,凳腿不齐,坐凳子的人稳住重心,倒也能对付,但木门和柜子这种技术含量极高的家具,可就不能瞎对付了。 黄家搬家前,把家里大件的家具基本都卖了,卖不掉的就都留给了邻居杜家。现在搬了新家,是啥都没有啊,啥啥都得花钱买。 因为没有柜子用,黄家人的衣服都被包在包袱里,堆在炕梢,就算放得再整齐,看着也不美观。 好在家里的炕大,这些包袱倒是不怎么占睡觉的地方,每天叠好被子后,拿被子把包袱盖上,倒是能让人眼不见心不烦。 虽然窗纱能防蚊虫,但这帮蚊子在屋外嗡嗡地乱叫也挺烦人的,而且家里的两头驴儿也被蚊子叮得挺惨,有时晚上还能听到驴儿的惨叫。 爱驴人士黄豆芽自然不忍心家里的两头重要劳动力遭这种罪,于是就特意早起了一个时辰,打算给驴儿改善一下住宿条件。 刚刚亮天时,黄豆芽喝了碗豆浆,吃了三个杂面大包子后,就跟嫂子赶着驴车上了莲花山。 莲花山上盛产艾草,黄豆芽常在山上走动,发现了一大片的艾草。 端午节时,黄豆芽还让大哥上山割艾草,回家煮了艾草水让家人洗澡,所以这个地点黄豆芽十分的熟悉。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31 首页 上一页 1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