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邓川考虑到爷爷的缘故, 对外称有事要提前一天去老宅, 办完后再与他们汇合。 罗十二他们并没有怀疑。 爷孙俩一路跟着城乡巴士晃晃悠悠抵达鹤门,下了车后,老爷子摆手让他先去找他同,自己则将手别在背后晃晃悠悠朝相反的方向走去。 邓川点头应下, 看着爷爷长衫长裤的背影怔怔出神。虽然已经到了处暑节气, 但宁化的天气依旧炎热, 可爷爷却早就穿上了秋天的衣裳, 这件怪事是一个月前出现的,而且爷爷将自己越裹越严实了…… - 罗十二是最先发现邓川的, 他站在海边的堤坝上挥着手呼喊:“川哥,在这——” 跟随人群邓川抬步上了台阶与他们汇合。 罗十二笑得一脸没心没肺:“川哥, 你怎么那么慢?” “今天人多, 路上堵。”邓川解释。 鹤门不单只有渔港, 还有一片古城,虽然只剩下了三四道街巷, 但留存至今已经极为不易, 渔民在休渔期就是靠着宣传旅游补贴家用的。 祭海仪式还需要些时间, 罗十二提议先到古城的街巷逛逛, 其余人也表示赞许。 街巷交错, 几人穿过一扇扇洞门,行走在青石板间, 各色贝壳串起的链珠以及栽种在海螺中花卉吊挂在屋檐下随风晃动,一路上叽叽喳喳的只能听到罗十二的声音,言粟粟偶尔会回应他几句,只有邓川和陶妙妙一路沉默着。 因为今天的游客实在太多了,很快几人在耕海牧渔馆里走散了。 罗十二与言粟粟听说这里的藏品中有副千年鱼骨,立马就窜进人群,紧接着就不见踪影了,四人行如今只剩下了邓川和陶妙妙两人。 两人面面相觑,气氛变得尴尬起来。 陶妙妙搜肠刮肚想要说些话来缓解,却愣是憋不出一个字,就算比之前瘦了许多,她依旧没有什么信心。 因为瘦下来的陶妙妙还是那样……平平无奇。 对于自身的缺陷,陶妙妙内心依旧是自卑惶恐的,更何况身边还有言粟粟这种漂亮女孩衬托,从前她很少在意穿着打扮,只是躲在宽大的校服后,在某天,陶妙妙莫名被点开了窍开始注重自己的外表。 因为减少了高热量食品摄入体重有所下降,但是想要穿上漂亮的衣服还是远远不够。 美术班几乎都是女孩子,就算陶妙妙很少与她们接触,但课间的时候依然能听清女孩子们围成一团讨论的各种节食减肥变美的办法。每到这个时候陶妙妙就会停下画笔,安静地聆听着她们的讨论结果。 陶妙妙从前没有什么特别的心愿,而如今变瘦便漂亮就成了她的执念。为了这次见面陶妙妙连早饭都没吃勒紧了裤腰带就出来了。 这是她从女孩子们口中听来的急救办法,而事实是在某种方面这一方法并不可取。 两人一前一后走出了展馆,还没多远陶妙妙的脸色突然变了。 虽然没有和陶妙妙并肩走,但邓川一直注意着和她保持一步的距离,免得被人群推散。很快,他就发现了陶妙妙的异样。 “怎么了?”邓川回头问她。 陶妙妙微抿唇角,眼神下沉:“胃、胃有点不舒服。” 听清缘由后,邓川带着她在附近休息区坐下,又到旁边的摊上买了份米粥和黑米糕。 陶妙妙绷直了背显得拘束又无措:“谢谢。” 热腾腾的米粥划入食道,暖了胃,陶妙妙紧绷的身体突然变得放松起来。 她已经很久没有吃过早饭了,在妈妈面前咬了几口匆匆出门然后吐掉,有时候一整天干脆只吃中午一顿,还能省些钱买画具。 甜丝丝的米糕融化在舌尖,陶妙妙盯着眼前甜粥忧愁地想道:这下得少吃多少顿才能救回来…… 两人坐在巷子阴影处,各怀心事谁也没说话。 陶妙妙的脸风吹得发凉发凉,再加上刚出锅黑米糕冒着蒸汽的缘故,她的脸上很快蒙了一层薄薄的水汽,陶妙妙下意识伸手去擦,可看到手上脏兮兮的痕迹突然傻眼了。 她一早就知道邓川今天也是要来的,为此她穿上了言粟粟借给她的漂亮衣裳,她一直留着短发,因为羡慕言粟粟秀丽的一头长发,便也开始留长了。 她偷偷攒着钱到街头的小商铺里买了化妆品,她见过班里一些女孩子使用,涂到脸上以后会比平常白上很多。 因为美术需要额外花很多钱,所以陶妙妙在其他方面极为节省,她分不清化妆品花里胡哨的款式和区别,试用后一下发现真的能变白,就挑了个便宜的。 陶妙妙起了大早,瞧见妈妈去上班后,立马从床底翻出了化妆品,她不会化妆,但隐隐觉得和画画应当差不多,是以陶妙妙对着镜子将自己的脸当做画板画,一层一层地刷。 她原本的皮肤是黑黄的,只涂了一点点就能看到巨大差别,她搓着脸望着镜子里的人忍不住叹气,要是能和言粟粟一样白一样瘦,一样漂亮,那就好了…… 陶妙妙私以为只要变白就会比之前顺眼那么一些,可是她用的实在太多了,整张脸看起来反倒有些僵硬,最后还是言粟粟发现替她擦掉了一些,才看起来“正常”。 但陶妙妙不知道的是用在脸上的化妆品如果太糟糕的话很容易就会掉,而且还会变黑变黄,一路下来看起来几乎和自己原本的肤色差不太多了。 她慌乱地转动着眼珠,她无法想象让别人看到自己脸上一块白一块黑的模样,尤其是在邓川面前。 等到邓川察觉她的异样时,陶妙妙已经攥着纸巾冲到一个公共水槽前了。 因为没有卸妆工具,陶妙妙反反复复搓着脸,才勉强洗干净。不能在他面前变漂亮,至少别出丑吧。 邓川一直等在原地,远远瞧见陶妙妙后这才松了口气。 陶妙妙心情忐忑着不知该怎么解释,邓川率先开口解了围:“你去洗脸了啊。” 他抖着衣服上沾上的芦苇飘絮,“刚刚你脸上粘了一些,我还想要不要提醒你。” 陶妙妙愣了片刻:“你没有看出区别吗?” 邓川低头看她,眨了眨眼:“你洗脸太用力,把脸搓红了。” “……”
第37章 .零件 · 察觉到女孩懊恼的神情, 邓川忍不住勾了勾唇角。其实见到陶妙妙第一眼他就知道她化妆了,虽然她的技术可能并不算好。 就在这时,罗十二站在不远处的鼓楼上冲他们喊道:“川哥——” “陶妙妙——” “快过来!这边马上就要开始啦——” 罗十二选位置的本事一等一, 他没有跟着人群去挤海岸堤坝搭建的台子那,而是将地址选在了鼓楼, 从这儿眺望, 几乎能将鹤门的全景收进眼底。 邓川陶妙妙两人刚走上鼓楼城墙来就听到了烟花爆竹的声响,彩色的烟弹应声而起跃上天空,渔民代表开始诵读祭海文;长队挥舞着鱼龙马灯奔走于台前;船老大们抬起装着海产幼苗的鱼缸放生祈求丰收……① 邓川看着眼前的一切又熟悉又新奇,祭海其实年年都有, 他以前也跟着爷爷来过, 只是第一次见到那么盛大的祭海仪式。 升帆号响, 红黄的祭海祈福旗在海风中张扬, 锣鼓震天,大小各异的渔船上纷纷插起了祭旗, 迎着海风远航一艘艘渔船扬帆出海。 尽管鹤门上下都沉浸在一片欢庆之中,但喧嚣并不属于邓杉。 老爷子没有到人多热闹的地方去, 而是绕到了一个废弃的泊船处, 邓杉以前喜欢叫它小港, 但其实并不算港,它半封闭的空间只能站下几个人而已。 这里曾经是他的父亲停渔船的地方。 他记得造渔船的时候, 他还小, 但也有他的一份, 因为他帮忙去山上运木材了。 邓杉负手望向出海的渔船, 陷入了回忆。 每次父亲出海, 他就知道家里又没粮了。 老人们常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恰好他家住在山脚下, 又离海不远。 家里连年收成不好,因为春旱庄稼不长苗,父亲就带着他一起顺着大路走到小港去。但父亲只是让他一个人呆在小港,不允许他一起跟出海。
因为小渔船并不牢固,若是遇到坏天气随时有倾覆的危险。 邓杉并不是第一眼就认出这处小港的,它已经变得很不一样了。以前这里只有生满了牡蛎的礁石,每当退潮是就会爬满了“海蟋蟀”,每回他一跑过去,海蟋蟀迅速散开,因为动作太快邓杉从来没抓到它们。 父亲出海,他就等在原地,退潮时堤坝下一大截都是裸/露出来的。他捡了石头就开始凿牡蛎,砸不动了就开始捡海螺,抓小螃蟹。 他记得小港的石头下藏了许多“红蹄虾(ha)”②,它们非常机灵,跑得又快,而且和其他螃蟹不一样,它只有一个红色钳子,另一个小得可怜。 这种螃蟹是长不大,也没有什么肉的,所以附近的渔民很少捉它,只有小孩子拿来玩。 尘封的记忆一幕幕在眼前出现,邓杉叹了口气,可现在这片礁石间被填充了水泥,现在几乎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模样。 不远处耸立着巨型的红白烟囱,鹤门新盖了一个大型发电厂……那里本来还是片荒田。 再念也回不去了,邓杉悠悠叹了口气,在心里对自己说。 老爷子是个实用主义者,和那些游玩的孩子不同,他蹲了一会,等到渔船归港,渔民们早早就在回航时开始分拣海鲜了,他跟着大人们涌入了码头在白色塑料筐里挑拣海鲜。 第一批上岸的海鲜又新鲜又便宜,邓杉跟着他们一块挑拣,怎么看都有些怪异。 挎着菜篮的中年女人瞧见她,笑:“怎么还有小伙子来这里买东西。” 邓杉摇头笑了笑,伸手从框里挑出一条鲳鱼,他已经很老了。 女人诧异地望着他袖口露出那一块手腕上皮肤,干瘪松弛,如同一位老者。 他费力起身,喘了两口气,在夕阳下提着塑料袋往车站走。 走了几步,邓杉又忍不住回头,放眼望去,除了山便是海,尽头是看不尽的天。 他也快到尽头了。 老爷子要比邓川更早到家,回来后他也什么没说,自顾自地忙着,很多时候连邓川也不清楚爷爷到底在忙些什么。 周一一早,邓川拎着书包正准备出门,老爷子叫住了他。 “怎么了?” 邓杉把自行车从仓库间推出来:“我给你修好了。” 邓川惊讶之余满脸欣喜:“不是说没有零件修不好了吗?” 老爷子瞧他高兴样瘪嘴道:“什么零件一定要人家生产了才行,自己也可以做,早些年哪有那些厂。” 自行车缺失的零件形状,是邓杉反复量着尺寸,一点点画出来后让镇子里的铁匠给做的。 虽然只是些小东西,精细度高不容易做,但老板还是高高兴兴接了生意。从周围的厂房新式店面一间间盖起来以后,很少有人再来找他做生意了。 从画图到做完,一共废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而花出去的钱也快够买半辆自行车了,一向痛恨不知节俭的邓杉这次意外的大方。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9 首页 上一页 2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