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嫂,既然清楚三哥快要乡试,就当一切以他的前程为重。”吉安看着黄氏,心里莫名生疑窦:“孝居百行之先,你以为三哥后院若沾上不孝之名,他还能继续科举?” “没没有,”黄氏慌忙摇头,挪膝转过身,面向吉孟氏:“我没有要吓娘,我真的没有要吓娘的心思。相公私在外搞营生,娘生了大气,夫妻一体,我我想求娘原谅。娘” 吉安蹙眉:“原谅?” “相公不得已的,他那么做也是为了家中能和睦。不患寡而患不均,科举花用大,他不能让家里一直偏着他。”黄氏痛哭,可怜巴巴地仰望着婆婆。 “别在这咬文,”洪氏听出音了:“你把话说清楚,谁患不均了?这家里除了你三房会折腾,还有谁跟谁闹过?” 吉安吐了口气,笑了:“三嫂,原来你和三哥心里头都清楚,家里一直在偏着你们。那我可就放心了。”冷眼瞧着那人,“如果仅是担心大哥二哥会因此不忿,进而对三哥心生怨气,这事好解决。 今儿大哥大嫂都在,二哥虽不在但二嫂和信宜在。你给他们句承诺,待他日三哥腾达,必定十倍、百倍地回报爹娘与两个兄长,否则此生仕途无望。” 闻言,黄氏一愣,竟忘了哭。吉欣然诧异,扭头望向小姑。其脸上虽有浅浅笑意,但眼波平静。此刻她看她们,就像是在看戏台上的丑角。 吉安不避吉欣然的目光,又言道:“夫妻一体,三哥又那般爱重三嫂。你给的承诺,想来大哥大嫂、二嫂信宜都会信。” 拐了下边上的二弟妹,朱氏附和:“她三婶,你说,我们都听着,肯定一字不漏地把你说的话铭记在心。” “三弟妹,原是二嫂我误会你跟三弟了。一直以来,我还以为三弟被养惯了,不会念爹娘恩,兄弟情呢?是嫂子心眼小,我跟你赔不是。你说,我跟我大儿子听着。” 洪氏有点子佩服小妹了,到底是爹娘精养着的,心思就比她这憨妇要周全。 看黄氏被架在那,闭口不言。吉孟氏心里火都冲上了鼻头,抬腿一脚蹬开她,怒步出了厨房。 吉忠明背手站在正屋门口,淡看闹的这一出,对之前猜测更是多了两分确定。黄氏闹老妻,就是故意的。只是今天的情况,出乎了她的意料。以往家里每有不平,村里都会起阵风。这回,他倒要看看会吹什么风? 厨房里,黄氏被蹬得摔在地上,久久不动。吉欣然回过神,惊呼:“娘” 杵在门口的吉安,没有上前。她娘也是有心了,没这一脚,黄氏可糊弄不过去。 转身准备离开,只脚后跟才抬起又落下。她知道之前莫名生的那股疑惑在于哪了。书里吉家未分家时,黄氏懦弱得像只包子,任人拿捏,遇欺也从不还击。吉欣然重生归来后,黄氏在她的“引导”下,渐渐有了脾气。 分家后,她更是一夜成长。随吉彦到书院生活,家里家外也是面面俱到。 回头看向被吉欣然抱着掐人中的妇人,吉安敛目。
第11章 收拾 吉家在枣余村头,占地不小,靠近的人家少。故早上闹出的动静虽大,但并没传出去。半天下来,村里风平浪静。只冬日里没事,闲下来的老婆子小媳妇聚到一块,最爱谈的还是双秀才吉家。 这不村北王二婶家,午后就热闹得很。七八妇人坐在院里晒着暖阳,一边闲谈一边纳着鞋底。 “昨天在镇上,我遇着村西红媒婆了,在买千层底。”脸嫩的妇人,髻上插着一根螺旋纹老银钗,低眉笑着说:“这一到冬闲时,红媒婆就忙得脚不沾地。” 边上颧骨略高的妇人接上话:“那是当然,娶了媳妇好过年。” 对面在穿线的老妇,扭过身凑近隔着的王二婶:“他二娘,你上回去村东头,怎么说的?” 脸上有肉的王二婶,眼都不抬纳着鞋底:“什么怎么说?” 老妇人啧了下嘴,将话点明:“你侄子的亲事。” 几个妇人噤声,竖起耳朵来听。王二婶装糊涂:“我娘家家景好,大成又在县太爷跟前当差,急什么?” “这么说吉孟氏没应。”老妇人穿好线,针在泛油的发上挠了两下:“她家闺女也不小了,大成这样百里挑一的人材都看不上,还想什么样的人家?” 王二婶倒是不在意:“一家有女百家求。老秀才四十出头才得个靠心近的,在闺女一辈子的事上,他们两口子自是要谨慎。” 凸嘴杨二婆,平日里最见不得一身富贵的吉孟氏。一个绣娘而已,要不是好命嫁给吉二明,看她能日日躲在家中,地里的事一点不沾手?那闺女也是,一身懒骨头。 “别是养着给城里的老爷做小的。” “你胡嘞什么呢?”王二婶不高兴了,在她家院里说这话,要是有嘴不牢靠的传出去,她家日后还怎么跟村东吉家往来?将手中纳了一半的鞋底丢进线篓子里,起身回屋。 脸嫩的妇人瞥了一眼杨二婆子,拿了自己的针线篓子,也打算回去了。祖辈都待在一个村里,有这么说人家闺女的吗? “呵,”颧骨高的妇人嗤笑。老虔婆好不容易生个牙口齐整的闺女,就以为自家姑娘是天仙,一心巴望着吉家。可惜啊,人吉二婶不瞎,压根看不上。 话题中心村东吉家,此刻正不安生。午饭后,豆子才捡了一碗的黄氏昏了,身上滚烫。 她一病,吉孟氏也哼哼哎哎地爬上炕,捂着心头说喘不过气。吉安守在旁,给她顺气。 从不插手婆媳事的吉忠明,叫来大儿:“你去套驴车,让信耘娘和老二家的陪着,送黄氏去镇上医馆。瞧完了病,再送她回娘家待几天。” 该!快十一月的天,一清早的单衣薄裳跪在外,黄氏就是在找病。吉诚一句都不劝,出屋一脚跨进厨房,给正在煮降火汤的婆娘说了事,然后脚跟一转去后院套驴车。 降火汤也煮得差不多了,朱氏又往灶膛里添了把火,便脱了罩衫,喊了二弟妹把小欣欣送正屋去。 跟吉安交代了两句,接着两妯娌就往西厢。西厢里,吉欣然正用细绵巾子沾老酒,给她娘擦拭额头,驱烧热。两眼还肿着,心里埋怨。 娘也是傻,奶昨晚上是骂了,但没点名道姓。她一早上跑去认错做什,不是自找罪受吗?现在就连小姑都觉,她娘是故意要吓奶。大伯娘更是逮着机会,就差指着鼻子骂娘不孝。 “三弟妹醒了吗?”朱氏推门进屋,三两步走到里间,拨开迎上来的大丫头,上前伸手去贴黄氏的额头。黄氏昏睡着,还紧拧眉头。 “大伯娘,二婶。”吉欣然以为两人是来看她娘的,不想才准备去倒茶,就见大伯娘拉她娘起身,二婶也上去帮忙。 “你们” 洪氏抢了话:“你爷让我们送你娘去镇上瞧病。都烧成这样了,人总不能赖家里待着。要是出个好歹,等你爹回来,肯定又要怪罪咱们。你娘日后是有大福气的人,咱们可开罪不起。” 阴阳怪气的,吉欣然只当没听出音,欣喜道:“那就多谢大伯娘、二婶了。”原以为她奶装病,不会有人敢管三房事。她忘了家里还有爷,爷最是要体面。 把人架起,朱氏吩咐吉欣然:“帮你娘收拾两件衣物。” “收拾衣物?”吉欣然顿觉不妙:“不用不用,瞧完大夫就回来了。” 洪氏学起黄氏的作态,耷拉下一双柳叶眉掐着音说:“你奶被你娘惊了魂,身边不能离人。我有个小娃子要看,还要帮着点小妹看顾娘。你大伯娘操持一大家子,也空不出手。家里暂时没人顾得了你娘。你爷说了,送她回娘家养病。” “这这怎么能行?”吉欣然拦住两人:“我们不去镇上了,请大夫来家里瞧。不用谁照顾我娘,我伺候她。” “不是我说,大丫头,就你娘这样整日哭哭啼啼的,放谁家容得?”朱氏一把将人扯开。吉欣然瘦弱,怎拦得两人? “不不要,”这时昏了有大半时辰的黄氏,撑开了两眼,干裂的唇开开合合:“我我没事,不不要去镇上,”挣扎着想要摆脱架着她的两人,可惜力不及。 强行将黄氏塞上驴车,吉诚立马驱驴上路。吉欣然追出百丈,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驴车远去。待缓过气来,又急急往回跑,她要去求爷。 吉忠明正站在院里等着。吉欣然进远门,不等到近前就扑通一声跪到地上,哭道:“爷,我娘知道错了,她是无心的。十多年了,她就是怕奶,奶脸一冷,她就浑身打哆嗦。她真的不敢吓奶。” “然丫头,厨房的豆子没捡完,你去继续捡。”吉忠明垂目看着这个大孙女:“顺便静静心思。”他早有意要罚她。一个闺门女,也不知受谁唆使,竟三番两次偷听长辈说话。 闺训呢? 吉欣然愕然地上望着她爷,心里到底是有些虚,泪不住地往下流,不敢再言语。目送她爷进屋,迟迟才撑地,挪动已被冻麻木的腿爬起,失魂落魄地走向厨房。 没了黄氏在家中,吉家清静了不少。吉欣然日日捡豆子。捡完了,豆子又被倒进灰里。她接着捡,每日里都腰酸背痛。 家中其他人,都各忙各的事,没人提在娘家待着的黄氏,更没人提给县里吉彦带个信。 入了十一月,又下了一场大雪,天更是寒凉。吉安找出前年大哥送的汤婆子,在里加了木炭,套上一层厚实的棉套子。做女红时放腿上,暖和和。 再有几天就到冬至了,前日二嫂娘家送了半扇猪肉过来,说是给小欣欣剁饺子吃。二嫂接得顺溜,但她娘却不能让亲家空手回。正好家里磨了江米,硬是分了一半给二嫂娘家。 今儿吃完早饭,大嫂、二嫂便称了二十斤面,忙活剁肉包饺子。馅和好了,这才在院里摆好竹帘子,院门就响了。 在带着妹妹玩的信启,跑去开门。 “爷奶,信旻哥的姥爷姥娘和大舅来了。我三婶也回来了。” 帮着揉好面的吉诚,洗了洗手迎了出来:“黄三叔来得正好,中午吃饺子。” “客气了。”戴着瓜皮帽,留着短须的花白发老汉,领着个笑脸老妇进了院子,身后跟着位吊梢眉中年男子。黄氏垂首,小步走在最后。 在厨房忙活的朱氏、洪氏相视一笑,出来招呼了一声,又回去忙了。 黄老娘转头见闺女还杵那不动,气不打一处来,开嘴斥道:“没见你大嫂、二嫂忙着,还不去搭把手?”被婆家送回去,一待快一月,不见人来接。黄家的脸都被丢尽了。 家里大孙女说的好好的亲事,就差换庚帖了,也黄了。老大媳妇昨日哭闹了一通,带着闺女回娘家了。她这头把人送回吉家,还得跟当家的转道去潦河上村接人。 黄氏不动,红肿的双目看向她爹。
黄老爹心里在骂,脸上却堆着笑问吉诚:“你爹呢,我们老兄弟很久没聚一块喝酒了。今日得空,我特地上门来找酒喝。”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75 首页 上一页 1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