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华正要上前相认,却突然想起来,这里可不是紫禁城,这里是京城的市集,如果他当街把福临认出来,只怕到时候会引起其他更麻烦的事情。于是若华怀揣着好奇,回到了家里。 明珠今天不当差,正在家里聚精会神地看书。若华将菜放在一旁,上前询问道: “明珠,你告诉我,皇上是不是出家了?” 因为在历史上,顺治的死一直都是一个谜,有正史上说,他是染了天花而离世,然而在野史里面,顺治是因为失去了董鄂妃,感到心灰意冷,最后才走上了出家的道路。
明珠听若华这样问,并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而是走到若华的身边,轻轻拢起她耳旁的碎发。道: “华儿,有些事情,已经成了定局了,再去探究那些没用的做什么呢?” 明珠相信,若华是聪明人,很多时候,他们夫妻俩说话都只是点到即止。若华听罢,点了点头,似乎看淡了一切。 是啊,知道了又有什么用呢?康熙王朝马上就要到来了,没有谁能够阻止历史滚滚的车轮向前驶进。 又过了一个月,便到了玄夜登基的日子。这一天,天气都要比往常好些,雪也停了,刚好可以让皇上在太和殿外昭告天下,官员们也不用冒着雪站在雪地里了。 只听见远处静鞭的声音传来,接着便是一阵阵沉重的号角声,伴随着一声: “皇上驾到!” 于是群臣们便看见,一个8岁大的小孩,坐在16个人抬着的步撵上,缓缓的朝他们靠近。 等到玄夜走上了太和殿门前,下面的一群臣子们才甩两下马蹄袖,通通跪下,山呼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玄烨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面,然而因为经历过太多的事情,他的情绪已经不会因为害怕而产生波动,他深吸了一口气,坐在那张用金铸的龙椅上。平静道: “众爱卿平身。” 于是就这样,这偌大的大清江山,全部的都交到了这个8岁的奶娃娃手里。 玄烨的继位,让京中部分权贵,以及一些读书人十分不满。茶楼酒肆里,经常听到一些尖酸刻薄的言语。 “我满洲是没人了吗?太皇太后竟让一个乳臭未干的臭小子来继承着大清江山。” 只见说话的男人傍大腰圆,喝着高度的蒙古酒,双颊微红,一看就知道是喝多了在这里开始胡言乱语起来。 另一个书生模样的男人,抚了一把胡须。十分人间清醒的模样,道: “唉,一个8岁的奶娃娃,能干出什么名堂。” 满洲的人真是好笑,怎么老是爱让奶娃娃当家? 在这些声音当中,也有支持的声音,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喝了一口茶。笑着说: “可别忘了,当初入关的时候,先帝顺治爷也才6岁而已。” 自古英雄出少年,想当年,先帝顺治爷在时,重用汉人,倡导“满汉一家”,作为异族皇帝,此举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不是一样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的嘛。若不是后面出来个祸水,说不定先帝也是一世明君呢。 另一个听到有人支持,也上前凑了一嘴: “说来也是,如今皇上8岁,前有太皇太后教导,后又有四大辅臣辅政,说不定青出于蓝也未可知呀!” 这厢,明珠和若华也在此用餐,听着大家的讨论,两人的心里也有着同样的担忧,8岁的孩子,真的能扛起这么重的担子吗?不过因为知道历史的走向,若华也只是担心了一会儿,就不放在心上了。 “婶婶,三哥哥前天给我来了一封信,他说想让我到宫里去住几天,他自己在宫里闷得慌。” 吃饭间,惠儿突然和明珠两口子说起前两天的事,她口中的三哥哥,自然就是玄烨。不过话语间,似乎不是商量,而是告知。 夫妻俩猝不及防,异口同声道: “哈?” 于是夫妻俩相互对望了一眼,这唱的是哪一出啊?
第96章 儿女归宿 原来让惠儿进宫是太皇太后的意思, 虽然惠儿叫玄烨三哥哥,但实际上,惠儿的年龄要比玄烨大个3岁, 按照孝庄的意思,是为了让玄烨在宫里有个伴, 两孩子从小一起长大,以后让惠儿做个妃子也好。但是若华却觉得孩子还小, 于是用“终身大事,先回禀了惠儿的父母”,由此推脱。 夜晚, 明珠和若华躺在床上, 明珠看她心事重重, 知道她是在为惠儿的事情发愁: “让惠儿进宫是太皇太后的意思, 你这么耗着,是不是不太给太皇太后面子?” 若华翻了个身,叹了一口气,道: “惠儿小小年纪来到我们家,我可是当作亲闺女来养,后宫那地方,能不去就不去罢, 我也是为了她好。” 这话说得确实不错, 惠儿到她们家,都快十年了,这期间夫妻两个是没少操心, 现在突然要把女儿送出去, 小两口哪里舍得。况且紫禁城又不是什么好地方, 看看如雪以及其它的妃子, 就算受宠如同董鄂妃,到最后还不是一样落得个香消玉殒的下场,如雪现如今做了太后,似乎也没感觉出来她有多高兴。自古以来,谁愿意没事把自家女儿往宫里送。 可是一想到历史的走向,以及惠儿今天和他们说要进宫时那坚定的目光,若华就心烦意乱。明珠也翻过身子,看见她的肩膀露出来了,于是给她盖好,才道: “可是,你还不知道惠儿到底愿不愿意呢,也要考虑孩子的意愿,你觉得好,她不一定认为好。” 若华听见这话,惊得直接转过了身子,她不可置信地看着明珠,这真的是清朝家长能够说出来的话嘛? “明珠,如果当阿玛要考试的话,你肯定能位居榜首……” 不是若华要做那独断家长,是因为若华实在不想让惠儿跳这个火坑。明珠笑笑,道: “皇上平日里无聊,喜欢到钦天监去,汤若望说西方就是这样教孩子的,我听了也觉得十分震惊,可是又觉得在理。” 自打玄烨登基后,明珠便被调回乾清宫,重新做回了御前行走,这也是先帝顺治爷的意思,因为别人来的话,顺治还是不太放心,让自己的好兄弟保护玄烨,才是最靠谱的。 于是夫妻俩就着教育问题,聊了十来分钟,最后入睡时,若华才道: “那我明天去问问惠儿的想法罢,唉!女大不中留呐……” 明珠看她像一个老太太一样哀怨,一把抱住她,笑道: “说什么呢,孩子大了,你应该感到欣慰才是。” 说罢,若华便觉得困意袭来,闭上眼睛沉沉睡去。明珠看着若华安静的睡颜,心里五味陈杂。 其实今天明珠这么说,并不是全部站在惠儿的角度上,他也有自己的思量。皇上幼年登基,朝中的臣子们都当他是个奶娃娃,特别是鳌拜,今日退朝之后,留在乾清宫里和皇上议事,也不知道说了什么,明珠突然间就听见茶水杯子破裂的声音,明珠赶紧破门而入,只看见鳌拜居然走到了龙椅旁边,一只手拿着玉玺。 见明珠进来,他这才缓缓退下。按理说,鳌拜这种行为,属于欺君之罪。然而,鳌拜却以皇上年纪尚幼,不懂决策为由,强行解释刚才他欺君的那一幕。 明珠倒还想和他理论一番,但见皇上一言不发。他便忍住不说话,站到皇上身边。 这样一想,明珠便大概知道了太皇太后的意思。为了证明皇上已经不再年幼,太皇太后便给好几家穿了消息,要求他们把家里的女儿送到宫里住。一则可以让皇上平日里排忧解困,二则又可以拉拢他们这些人,无形之中,大家便绑在了一条绳上,必须要跟着皇上一致对外。 而他们纳兰家,好歹也是玄烨的姑丈姑姑,没理由不在玄烨这边的。现在让惠儿进宫,不过是个由头罢了。 若华听了明珠的建议,先去问了一下惠儿那孩子的意思,果不其然,惠儿还是愿意进宫的,这边恰好索尔和的信也到了,上面的意思也是希望惠儿能够进宫。 既然大家都没什么异议,若华若是再横加阻挠,到是显得不够灵活了,于是在收到了索尔和的来信之后,便开始准备起入宫的事宜来。 终于在三月三这一天,宫里抬来了一顶小轿,停在纳兰家门前。若华看着那顶豪华无比的轿子,心里并没有嫁女儿的欣喜,只觉鼻尖得酸酸的。 房间里,若华正给惠儿准备各种物件,这些都是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的。前不久,若华在知道了惠儿的心意之后,便拿着索尔和夫妇寄过来的银子,自己又添了一点,给惠儿买了些胭脂水粉,首饰头面,又定做了几身四季衣裳,总而言之,断不能让惠儿进了宫,让其他的小女孩小瞧了去。 待将东西都收拾好了之后,若华看着眼前已经长得亭亭玉立的小姑娘,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不舍,一入宫门深似海,也不知道下回再见是什么时候了。 “惠儿,宫里不比家中,做什么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 纵使心中再多不舍,该嘱咐交代的事情,若华还是一件也不敢落下。惠儿看着若华雾蒙蒙的双眼,心情似乎也一样受到了影响,点点头,泪水也开始在眼眶里打转: “婶婶,惠儿知道了。” 说罢,若华直接将惠儿搂进了怀里,心里是越来越疼,还这么小的孩子,就要去那金丝笼一般的地方。 惠儿拍着若华的后背,似乎是在安慰她: “这些年劳您辛苦照抚,您就是我半个额娘,受惠儿一拜吧。” 说罢,便跪在了地上,双手扶地,郑重的给若华磕了个头,若华连忙把她扶起来,她实在是不喜欢这一套。 “倒是不必如此多礼,都是一家人。” 说罢拍拍她的手,两人正还想多聊一些。奈何梁九功却已经在外面催促,若华不好再多留,只能忍着泪,将惠儿送上了轿子。 看着渐渐远去的那顶小轿,若华最终再也忍不住,伏在明珠的肩膀上哭了起来。虽然惠儿不是她的亲女儿,可她这些年来,一直视如己出,如今这孩子,连凤冠霞帔都不能穿,一想到这些,她就心疼得不得了,也不知道惠儿以后会不会因为这个事情而感到遗憾呢? 轿子里的惠儿,也哭花了一张小脸,一入宫门深似海,这道理她不是不懂,她只是,只是不想再麻烦明珠和若华这一家子,虽然她们待她极好,可是终究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越是待她好,她心中的亏欠感便越发严重,如今好不容易有个机会为他们纳兰家做贡献,惠儿想都没想,便打定了主意,一定要进宫…… 明珠看她哭得梨花带雨的,忍不住拿自己的衣袖给她擦了擦脸: “快别哭了,又不是以后都不能见面了,太皇太后好歹也是你伯母,你若是以后想见惠儿,求个恩典怕是不难。” 事到如今,还能有什么办法,若华也只能坦然接受,想着日后孝庄能够顾念一些亲情。一旁的容若也跟着安慰道: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95 首页 上一页 8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