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柳并不知道沈长君此刻的心里正在为昨晚的事而懊悔,看他回过神了也就没再理会,他走出房门便帮着家里准备去集市的东西。 院子里的响动大了,应该是都在忙着准备东西,看来很多人都起来了,沈长君也不再耽搁,忙整理完毕出去帮忙。 这次去集市,只有沈父沈母沈长富沈长君和江柳五人,其他人都在家留守。 沈家村所属的县城名为福盈县,福盈县每七日一个大集,跟福盈县的街市商区隔着一条街,他们就是去那里赶集的。 几人带上煮熟的地瓜和芋头,这是早上的口粮准备饿时吃。 赶车的是沈长富,待沈长君几人在牛车上坐稳之后就挥着鞭子出发了,他们走出村子的时候,村里去赶集的人家才刚刚起来。 沈长君是这样想的,如果只是把炸好的薯片带过去卖,效果不会太明显也不会吸引人,如果是现场制作的话就不同了,所以昨晚他就问了沈父,是否可以现场制作。 没想到沈父竟轻而易举的就给出了答案,他道:“想要现场制作,难的无非就是灶台,我们有牛车,在路上捡些石头垒个临时的灶台,带些柴火不就行了。” 沈长君简直不知说什么好了,佩服的点点头道:“还是老爹您有办法”自己想想也是,活人还能让尿憋死,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做嘛。 一路上很安静,天色也渐渐的亮了起来,临近县城的时候,他们捡了些大块的而且是规则的石头带上,因为如果现在不捡,等进了福盈县以后就没有大块的石头了。 集市上已经有人开始摆摊了,不过只有零星的几家,沈长君看了看,最后选择了一个卖饼的老婶子旁边的位置,他像大婶打听了一些情况,大婶说她几乎每天都来卖饼,无论是不是赶集她都在这里卖,同时也向沈长君表示了他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在集市的正中,还是比较好的,人流量也多。 既然已经决定了位置,几人就开始围起了简易的灶台,大婶好奇的问他们是要卖什么,沈长君告诉她是一种以前没有过的吃食,大婶虽然仍是好奇,但也没有再问。 简易的灶台还是很好搭的,只这一会儿,集市上的摊位就已经满了,沈长君左边的摊位是卖菜的,右边的摊位就是刚才那位卖饼的大婶,路人们开始陆陆续续的多了起来。 灶台里已经生起了火,把锅坐好倒入猪油,等油热了以后,就可以开始炸土豆片,这边等着油热,那边却已经将昨晚炸好的土豆片摆好了。 油热开炸,只一会儿,滋滋的油锅中,土豆的椒香味就已经散发了出来,经过此处的人都会驻足地望一望,闻一闻,却是没有一个人上来买,不过沈长君并不着急。 “这个是什么,怎么这么香?”有客人来了,此人大概十五岁左右的年纪,身材略胖,一双笑眼给人的感觉很亲和,身上穿的是浅色的华服,腰间带着一块上好的玉佩,一看就是个富家少爷。 沈长君把手里的活交代给江柳,然后道:“这个叫炸薯片,是个新吃食,口感椒香酥脆,福盈县独一份儿,你是我们的第一位客人,给你一片免费尝尝” “哦?那我得尝尝”这位客人道。 拿过薯片咬了一口,咔滋~“嗯,的确如你所言,椒香酥脆,不错不错,多少银钱?” “2文钱一碗,这位客人想来多少”沈长君道。 这个小胖子名叫陈嘉豪,是陈员外的小儿子,平时就喜欢吃,尤其是今天还是个大集,吃的能少得了吗?所以早早的就来了。没想到还真来对了,他老远就闻到一股香味,却并不是他所熟悉的,所以才寻了过来,没想到吃过以后还真是不错,只一口就喜欢上了。 他看看那个小碗,一碗才装那么一点,想了想道:“来10碗”,于是拿出自己的小布包,让沈长君给他装在里面。 “好嘞,这就为你装上”沈长君给他装了10碗,还附赠了一碗,道:“你是我们的第一位客人,又买了10碗,所以我们就买十送一,赠送你一碗。” 陈嘉豪可高兴坏了,买十碗还送一碗,真不错。于是开开心心的给了钱就走了。 “奶奶,好香啊,我也要”一个小胖墩大概有三岁左右闻着香味跑过来,咬着手指头站在这就不走了。 “这个怎么卖的”小胖墩的奶奶走过来后问道,她并没有嗔怪孩子,一看就能看出这个小胖墩在家里是个受宠的。 “两文钱一碗”沈长君道。 “那给我来一碗”。 “好的”沈长君给小胖墩包了一碗,小胖墩刚接过,就迫不及待地咔滋咔滋的吃了起来。这声音把一直看着的路人都吸引了过来,大家都围过来看,到底是个什么吃食。 有那忍不住好奇的就买了一碗,结果一吃,就停不下来了,于是你一碗,他两碗的都想尝尝。 “这个是什么东西,以前怎么从来没见过”有位客人忍不住好奇的问道。 “这个可是以前没有过的吃食,福盈县独一份儿”沈长君说道。 那人听到这个是福盈县里独一份儿的吃食?愣住了,他仔细的回忆了回忆,他以前确实没在福盈县见到过这种吃食,别说是福盈县,其他县里也没有,他也是走过南闯过北的,他肯定没在别处见到过。 今天是大集的第一天,这一家子应该是第一次来卖,那不就说明只有这几个人吃过,别人都没吃过吗,这么说连县太爷都没吃过喽,自己吃过县太爷没吃过的东西,这代表着什么,代表他们比县太爷还厉害啊。 围着的人越来越多,沈长君今天只带了两大盆炸好的薯片,还有两盆没炸过的,眼看着炸好的两盆薯片见了底,这两盆正在炸的就有点跟不上溜,但是这也丝毫没有影响人们的购买欲,大家都耐心的等着,还有那些已经吃过的人回过头来还要买,他们有的人觉得现炸出来的比已经炸好的那些还好吃。 人们都有个从众心里,一看这围着的人多,那一定是好东西,所以你买他也买,这四盆薯片很快的都卖光了,事实上那后来现炸的薯片,是原来那已经炸好的薯片的四倍,可以说他们今天已经赚的盆满钵满了。 大家都没想到这薯片卖的出乎意料的好,每个人都面带着笑容,浑身上下似乎都有了使不完的力气,他们把摊位收拾收拾,锅碗瓢盆都装车,石头搭的简易灶台却没有拆,明天还要来卖呢,石头到处都是,也没人在意这些,放在这也不会有人动。 沈长君准备先去铁匠铺看看,沈父说要一起去,反正也没什么事,倒不如跟着去,顺便再买些米面油什么的。 一行人来到铁匠铺门口时,铁匠铺的活计正在院子里打铁。 沈父几人并没有下车,只沈长君带着江柳走了进去。 两人走进去后,掌柜的看见有人来,忙迎了上来,问道:“客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沈长君道:“我们想打些东西,不过比较特殊,如果有图纸的话,照着图纸你们能打出来吗?” “哎呦客官,那可得看看图纸上是什么东西,才好知道”掌柜的说道。 沈长君拿出图纸给他看,并为掌柜的详细的讲解了一遍应该如何做,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嗯,这个到不难,我们能做”。掌柜点点头道。 “这个东西我要5个不知多久能完成”沈长君问道。 “这个简单,今天就可以完成,明天就可以来取”掌柜的估算到。 “那好,不知需要多少银钱?” “一共30文” 沈长君想,30文就是30个铜板,这里1000个铜板是一贯钱,相当于一两银子,按照猪肉一斤14文的说法,也就相当于14块人民币,也就是1文钱相当于1块钱人民币,30文就是30块钱,古代的铁本来就贵,应该差不多这个价。 “这是10文钱定钱,我明日来取货时再把剩下的银钱结清。”沈长君把钱给了掌柜,这钱是刚才在牛车上何氏给他的。 “好,好,您放心,我保证给您做的妥妥的”做成了一笔生意,掌柜的高兴地保证道。 沈长君又想了想,那个现搭的灶台始终不方便,遂又说道:“对了,我还需要一个铁桶,不过这个铁桶的下面得开个口”沈长君在地上给掌柜的画了画,其实很简单,掌柜的一看也就明白了,答应可以赶工,明日能够一起取走。 沈长君点了点头,就带着江柳回到了牛车上。
第23章 规劝何氏 解决了工具的问题,一行人来到了粮油店。 白面4文钱一斤,大米6文钱一斤,粳米4文钱一斤,糙米2文钱一斤,大豆油13文钱一斤,菜籽油10文钱一斤。沈长君决定买100斤大米,100斤白面,10斤菜籽油。何氏也没反对,基本上是小儿子拿主意。 何氏还想买些糙米被沈长君拦下了,道:“娘,我们家现在也算是做上生意了,照今天的情况看,以后只会更好,所以娘,以后大家就都吃白米饭吧” 何氏忙道:“这哪行,白米饭是专门给你吃的,我们吃些糙米就行” “娘,以前是我不懂事,如今我们家已经有固定的进项了,日子会越来越好的,我又怎么可以自己吃白米,而让娘你们吃糙米呢,那我不是不孝嘛” 何氏一听沈长君说自己不孝,忙急道:“胡说,谁敢说你不孝,我儿是这天底下最最孝顺的了。” 沈长君趁机劝道:“您说我是最孝顺的,可如果我只是自己吃好的,而让娘和爹吃的不如我,外人又会怎么看待我,更何况哥哥们都是娘的孩子,怎么可以只我一人吃的特殊,这不是让我跟哥哥们离了心,所以娘,您就听我的,以后我们家每个人都吃白米饭,可好?” 何氏扔有些犹豫,她既不想让儿子背上不孝的骂名,又不舍得吃这么贵的白米,这可是白米啊,一斤要6文钱呢。 沈长君也猜出了何氏的想法,忙道:“娘,您放心,我以后会让家里过上好日子的,以后家里的钱也会越赚越多,让您数钱数到手软,您呀就等着享福吧。” 何氏感动极了,觉得这是小儿子心疼他们老两口呢,天底下再也没有比小儿子更贴心更孝顺的了,至于其他人,其他人都是顺带的,谁敢有意见,她第一个不饶他,不过既然小儿子已经决定了,她也只好点头答应了。100斤大米,100斤白面,10斤菜籽油一共花费了1100文钱,把米面油装车,沈长君决定去药店看看买点老姜,做菜不放姜总觉得差了些味道。 来到福盈县最大的药房,高高的牌匾上写着“百善药堂”,门脸很大,里面也很宽敞。 沈长君带着江柳来到柜台前,掌柜的便迎上来道:“您二位是来拿药?” “我来买点药材,不知你这里可有老姜”沈长君说道。 “自是有的,只需要这一味吗”掌柜的道。 “还要些小茴香,暂时就这两味吧”沈长君道。 “好的客官,您需要多少,老姜是2文10钱,小茴香是5文10钱。”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45 首页 上一页 1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