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丫说的没错,她确实是纺线的一把好手。 周疏宁小时候见过奶奶怎么纺线,二丫纺出来的线简直和奶奶一模一样。 一手摇手柄,纺轮便转动起来,再由绳子串过锭子,带动着锭子一起高速旋转。 将布吉撕出一个绳头,绳头缠上纺车,细白绵软的绵线便源源不绝的被纺了出来。 纺到一定长度,再回摇手柄半圈,纺出来的线便缠到了绽子上。 周疏宁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不错,非常不错,就是这样纺。这一包棉絮有二百多斤,把它全都纺成线就可以了。” 二丫的脸上也染上了惊喜,问道:“这叫棉花?掌柜娘子可还有?” 周疏宁笑答:“有,我种了好几亩地,现在已经出苗了。待到今年秋里,棉花丰收了,说不定还能给你们未来的小宝宝做身棉衣。” 二丫被周疏宁说的害了羞,但还是忍不住的憧憬了起来:“这么舒服宣软的线织出来的布料,定也是十分绵软暖和的。” 周疏宁点头:“那必须的!以后防冻御寒,就全靠它们了!”
第39章 开始批量收购小麦 这个时候众人才明白过来,这不当吃不当喝的东西,周疏宁却把它当个宝,原来真是个宝。 围观了整个过程的长孙清明也是对周疏宁越来越佩服,从前对她不了解,以至于自己对她生出了偏见。 如今了解的越深入,越觉得她是个难得一见的奇女子。 性格虽是狂放了些,但谁说女子就不能狂放的? 这半个月周疏宁忙的脚不沾地,豆腐厂的运行终于进入了正轨,每天至少能做三千斤的豆腐。 这三千斤的豆腐运往北疆的各个郡县,共设立了六个分销点,每个分销点五百斤。 周疏宁交待了营销手段,也不用做别的,只要拿豆腐和五花肉在门口炖着,不出半天五百斤豆腐便能卖光。 如今的北疆便出现了这样一副盛景,家家户户以吃豆腐为荣,豆腐以然成为了北疆人民餐桌上最为时尚的一道菜品。 就连骁王大营也派人去买豆腐,周疏宁为了防止骁王和百姓抢豆腐,专门给他们开辟了订单通道,让豆腐厂做好直接给他们送过去。 骁王虽然嚣张跋扈,倒也从来没拖欠过豆腐款。 可见夺嫡这种事,跟人品没有关系,只是和立场有关。 当然,仅就这件事还不足以评断骁王的人品,毕竟如果他是个贤明的王爷,就不会纵容张鑫昌为祸乡里了。 不过有一点很奇怪,骁王是堂堂亲王,为什么会和张鑫昌之流混在一起? 周疏宁现在没有余力管别的,也只是在长孙清明面前吐槽了一句。 长孙清明竟然也没有瞒着他,直接道出了其中原委:“因为矿。” 周疏宁一脸不敢置信的看向长孙清明,就听对方继续道:“张鑫昌身在北疆,为什么会如此富庶,你可曾想过为什么?” 周疏宁道:“不是说他……鱼肉乡里吗?” 长孙清明嗤笑一声:“你觉得北疆的乡里,能有多少民脂民膏供他搜刮?” 周疏宁的眼中露出狐疑,问道:“你的意思是说……” 长孙清明淡淡的冷笑了一声:“北疆多矿脉,但这些矿脉多数都在公。只有少数矿脉,被私人悄悄掌握在手里。” 周疏宁只觉得自己知道了什么了不得的秘密,立即摆手道:“你把这些告诉我,就不怕我泄了密?” 长孙清明的嗤笑声再次传来:“那我问问太子妃殿下,你打算怎么泄密?骁王手上两大矿脉,一个是铁矿,一个是银矿。靠着这两大矿脉,他不断的壮大着自己的势力。然而好巧不巧,这件事被他的兄长国之储君的太子知道了。你说,他会怎么办?” 周疏宁喃声道:“真的是骁王陷害了太子吗?” 长孙清明却道:“太子和骁王斗了这么多年,你以为他会没有防范?” 他唯独不设防的,只有用性命护过他的养母赵皇后。 周疏宁摇了摇头:“朝堂真的太复杂了,不适合我这样的屁民。” 长孙清明观察着他,问道:“你不是太子遗妃吗?怎么又成屁民了?” 周疏宁不想再和他讨论这件事,只胡搅蛮缠一句:“管得着吗你?我现在吃饭都成问题了,还太子遗妃!遗个蛋蛋!” 长孙清明:…… 这个字是你一个女子可以说的吗? 长孙清明道:“怎么?这个时候殿下又不承认了?” 周疏宁道:“倒也不是不承认,我只是觉得,我现在没有能力管这件事。我知道我母……庶母一族黎氏现在在死牢里,也知道太子一党牵涉甚广,如果不为他翻案那些人都得跟着陪葬。可是我能怎么办呢?我现在这北疆苦寒之地,连京城都回不去,连皇帝的面都见不到,上哪儿给他翻案?” 长孙清明看了他一眼,说道:“下个月,北疆草沃兔子肥,皇帝会携众后宫妃嫔前来春猎。骁王先行,其实也只是为了给他们探路。” 周疏宁的嘴巴张了张,问道:“所以这几天,你一直在打探这件事吗?” 长孙清明道:“我是太子旧部,当然会为了他的清白不遗余力。怎么,太子妃殿下不想出自己的一份力吗?” 事到如今,长孙清明也不想藏着掖着了,他想知道这个太子妃到底想干什么。 周疏宁怔在原地,闭了闭眼睛后才道:“我一介女子,能做什么?” 长孙清明道:“到时候自然有用到太子妃殿下的时候,只看太子妃愿不愿意出手帮忙了。” 周疏宁叹了口气,心道这一天迟早要来,早一天晚一天而已,便道:“可以,如果能救那成百上千条性命,小女子万死不辞。” 只希望为太子翻案后,他们可以念在自己这份功劳,不要治自己的罪才好。 最好的结果是周疏窈识相一点,既然换了,就别想着换回来。 流放的时候你不想受苦,太子翻案以后你也别来沾边。 说完周疏宁便抬脚继续忙自己的事去了,小木匠已经做好了十台纺车,他把这十台纺车先收进了库房,打算收了棉花再用起来。 又着手让微雨去收小麦,这个历史阶段,小麦的价格很低,只要两文钱一斤。 周疏宁不是很理解,明明小麦磨成粉做馒头饺子面条都好吃,凭什么小麦不值钱? 再一想,这个架空的时代暂时都是以食整颗种子为主,甚至连皮都不会去掉,就这样煮成饭来吃。 小麦吃起来粗糙难以下咽,不如大米小米细腻,所以才会这么便宜。 但北疆气候寒冷,偏偏非常适合种植冬小麦,物以稀为贵,大家都种小麦,所以才让小麦的身家如此低廉。 周疏宁知道,只有普通百姓才会收割小麦果腹,便吩咐微雨:“收小麦的时候价格加到三文一斤,或者他们愿意用小麦来换豆腐也是可以的,一斤小麦一斤豆腐。” 周疏宁的豆腐厂一直还保留着用粮食换豆腐的习惯,黄豆一斤换两斤豆腐,小麦一斤换一斤。 北疆的百姓一听说有这么好的价格,纷纷把自家囤积的小麦拿出来或者卖钱或者换豆腐吃。 长孙清明不是很明白的问他:“你这又是亏本赚吆喝吗?” 周疏宁成竹在胸的说道:“这你就不懂了,山人自有妙计。”
第40章 面条惊艳关内侯 可能是周疏宁收小麦收的价格太好,不过几天的工夫,他就收了足足五百石的小麦,换算成斤的话足有一万斤。 几乎半个北疆的小麦,都被他收入了囊中。 关内侯看着满满几大仓库的小麦头疼道:“比贩夫高一文的价格收小麦,你是不是靠卖豆腐赚了点钱就飘了?这是要做慈善?” 周疏宁就知道,关内侯看似懒懒散散,可不是个会吃亏的人。 不过周疏宁当然也不是做慈善,虽然存了那么几分收拢人心的意思,但他知道自己不会亏。 便对关内侯保证道:“您放心,这些钱,我定能成倍的赚回来。” 关内侯心疼的看着账单,说道:“这穷苦人吃的小麦,你就算贩去京城,它也只能卖到四文钱,还不够路费,你凭什么赚回来?” 周疏宁道:“不必运去京城,咱们在北疆,也能卖出俏货的价。要不侯爷再和小女子打个赌,如果我赢了,您再追加三成投资?” 自从上次周疏宁将臭豆腐变废为宝后,关内侯便不敢再轻易的和这小女子打赌了,他吸着牙花子道:“上回把棺材本儿都输给你了,你还打我这老棺材瓤子的主意呢?门儿都没有!不过我倒是很好奇,你整那么多小麦到底用来做什么?” 周疏宁叹了口气,说道:“也罢,今天我就演示给关内侯看看吧!” 说完他便挥了挥手,微雨便让人抬了个石磨过来。 这石磨的出镜率挺高,上次是磨豆浆,这次又要磨什么? 周疏宁吩咐道:“把这小麦,通通磨成面粉,再用细箩过一遍,筛出麸皮。” 不少来卖小麦的行人见状纷纷驻足,自从周疏宁开办豆腐厂以来,他的大名便在整个北疆声名鹊起了。 外面的人都在戏称他为“豆腐娘子”,周疏宁觉得这跟豆腐西施应该差不多,全当是雅称了。 北疆虽然贫瘠,但冬小麦长的却极好,个个颗粒饱满。 周疏宁命人将小麦过水晾干,晾干后的小麦才倒到磨盘里碾磨成粉状。 关内侯早已命人搬了椅子过来,他就想看看周疏宁又能玩出什么样的把戏。 便见两名壮妇一人扶着巨磨的一端开始推磨,晒干的小麦在磨盘的作用力下渐渐被碾成细白混着麸皮的面粉。 直到小麦被碾到极细,周疏宁才命推磨的壮妇们停了下来。 让她们将磨好的面粉倒进筛箩中,轻轻一晃,较细的面粉便漏进了面盆中,较粗的麸皮则被留了下来。 周疏宁又吩咐微雨:“取案板和水。” 微雨早就准备好了,临时支了个案板,和周疏宁一起将面粉放到了案板上。 看到这里,众人仍没看出有什么特别之处,把小麦碾成粉,就能多卖钱了吗? 却见周疏宁又将面粉加入水,利落的揉成一个面团,再将面团擀成薄薄的面饼,最后将面饼卷起,手起刀落切成了细细窄窄的面条。 旁边微雨已经配合默契的烧开了水,周疏宁将煮好的面条下入沸水中。 同时又扔进去几根青菜叶,几片豆腐干,又打进去一颗鸡蛋,加入一小撮盐巴提味。 不足一盏茶的时间,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青菜面便盛进了碗中。 周疏宁端起那碗面,交到了关内侯的手上,说道:“侯爷请品尝,看看味道如何?” 此时围观的群众已经发出了不绝于耳的赞叹声:“那小麦竟能磨成这样细白的面粉,还能做成这样的……饼?”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95 首页 上一页 2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