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不重来》作者:疯二神
简介: 唐浩泽重生一九九八年,绝意不走前世老路。在与前世截然不同又充满未知的道路上,他一路努力、一路奋进,遇到过新困难,战胜重未遇过的对手。 当他再度回头,发现已不经意间走过一路荆棘和激情。 身后,是奉他为传奇的人群……
第一章 人生无常
一九九八年的年头还没过完,农村海边的空气很清新。 才退潮没多久,一群妇女已经开始在带着海腥味晨风中的泥滩上做海。 在狭窄的沙滩边上,远远可以看到,她们赤着脚踩着泥滩上存留的冰冷海水搜寻着,手里挥着锄头在泥滩上挖着。挖到了什么就捡起丢到小篮子里,然后继续找、挖,周而复始。 唐浩泽在自家鱼塭靠海一侧的堤坝边上,拉起最后一个被沙子埋了一半的鱼狗。 鱼狗不算重,但也不算轻。里面有货,但不会很多。 他将鱼狗拖上堤坝,打开尾部绑紧的绳子,又提高鱼狗将尾部放到塑料桶里,并用一根木棍敲着鱼狗的四周。 鱼狗里掉出几条鱼,还有二十来条大小不等的品种不同的对虾。收获确实不多。 不过一只举着双鳌的大青蟹让人不至于那么失望。 青蟹很大,至少有七八两重,大概能卖二十来块钱。 唐浩泽将鱼狗放地上掰开尾部往里面瞧了下,看到里面的东西全部出来了。他这才伸手按住青蟹的背部,从它尾部抓起来,然后随便在堤坝上拔了一根草绑住它的双鳌丢到一个网兜里。 网兜里已经有不少渔获。有几只同样已经被绑了双鳌的螃蟹,加起来应当有两斤左右。另外还有一些沙箭和一些针鱼,那都是小鱼小虾。不过也有一条巴掌大的鲻鱼,还有几条只有两三指大的。另外还有一堆杂鱼。 网兜可能有十斤左右的渔获,但他脸上却没半点笑意。将鱼狗随意地丢到自家鱼塭里,然后用绳子绑在岸边的一个木桩上。他就提着东西返家。 唐浩泽家在海边防风林背后的路唐村。一路上,他遇到不少同村或者邻村赶去做海的妇女。 看到唐浩泽手里提着的网兜,那些妇女都会和他逗趣几句。说这些鱼提去卖掉,怎么也能卖百来块钱了。 他也笑面相对,只是眼底没什么笑意。 一觉睡醒,从二十二年后回到两天之前重新面对家庭的窘困。在没解决掉这个问题之前,唐浩泽无法真心笑出来! 他提着东西回到家,妹妹唐小芸正好提着空糠桶从屋后猪舍出来:“哥,今天捉到这么多?” “不是很多。”北部湾的鱼已经越来越少了,能在岸边设陷阱捉到这么多其实已经非常不错。但唐浩泽却无法满意,因为他需要更多的钱。“妈在家?” “她在给爸熬药。”唐小芸脸上马上布满了阴霾。 唐浩泽听到这话也抿住着嘴,不过又马上笑着说:“来帮我分鱼,趁还新鲜,我拿到镇上卖了。” 唐浩泽父亲两天之前才刚从医院回家。因为没有资料费了。 在去年的十二月初,唐浩泽的父亲——唐郑敏在一户人家做外墙装修时,从三楼的脚手架摔下来受了重伤。 唐郑敏在ICU病房住了一周才脱离了危险期,后来又做了两次手术。但腰部受伤太重,就算是治疗好也会不良于行。 工头赔了几万,但那远不够医疗费用。 那个医生主治医生也有点无良。因为有内出血,动手术用的手术器材,大多是进口的。止血钳就要两三百元一个。一场手术下来,就用了几万。后来知道其中的猫咪,但后面用药也有不少进口药。每隔一天打一次白蛋白——这是额外花几百块钱买的。一瓶营养乳液要一百多。就算是在普通病房一开始一天都要近千元的花销。 唐浩泽家不仅将之前存下准备盖房子的钱全部搭了进去,还借七八万。最近实在借不到钱了,而唐郑敏也只能是慢慢康复,就决定回家修养。但每天正常吃药,还要两三百块钱。 唐浩泽看了一眼有些古旧的土坯房,正厅是瓦房,其它房子就是茅草房,只不过弄得比较整齐。 他将手里的网兜放在院子里,然后进屋拿了一个红色的大塑料盆。 他拿着盆子还没出屋,母亲孔凤荃从被烟熏得黑糊糊的厨房里出来,小声说:“老大,等会卖了鱼看有没有牛骨头,有就买点回来,没有就买猪骨头,我给你爸熬点汤。” 唐浩泽面对眼里掩饰不住忧戚的母亲,尽量让自己笑得真一些,点头说:“妈,我知道了。” 根据唐郑敏的医嘱,在吃药期间不能吃海鲜。最好是吃牛肉,但界门镇距离县城有六十多公里的路,只是一个海边小镇,市场很少有牛肉卖。 不过他可以想办法。 他的妈妈是典型的农村妇女,勤俭持家,却没有太多的见识。但遇到突变后,她会变得很坚强,撑起一头家,最后也熬坏了身子。 现在他回来了,不想让母亲还像上辈子一样。他希望母亲能过的更加乐观坚强一些,但不希望她像上辈子那样用她单薄的肩膀支撑这个家,最后早早离世。 他是长子,而且他并非和外表那样只有十六岁。 他有这个责任,也自信有这个能力。 老天让他回到此时,或者就是让他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不至于日后留下太多的缺憾。 他提着塑料桶刚放到院子里,唐小芸马上将网兜里的渔获都倒了出来。 网兜里的渔获种类有十多种。各种的价格都不一样,像青蟹,普通规格的能卖十六七块钱一斤,那只最大的,能买到二十三四。但其余的小鱼,大概能卖十块钱左右一斤。那些小虾,买不起价,他打算留在家里晒成虾米熬粥吃。 一些鱼要单独分开,有些则可以放在一起。他们两兄妹很快就将鱼按大小和种类分好,又用小的网兜装了。 唐浩泽将最大的那只螃蟹和另外两只拿出来,又拿了大概一斤左右的小杂鱼,对唐小芸说:“这些放家里!” “哥,家里吃鱼就行了。螃蟹还是拿去卖吧!” 唐小芸虽然才只有十二岁,但从小懂事。她是家里最喜欢吃螃蟹的,但现在她更希望唐浩泽能多卖些钱。 唐浩泽将东西丢到盆子里,说:“好东西当然是自己留着吃。让妈用姜葱抄了。我去买点肉回来给爸吃。” 他说着就推了唐郑敏用的二十六寸五羊自行车出来,然后将网兜放车位挂上了。 去镇上还有四五公里的路,他要快点出发,要不然这些鱼就不新鲜了。 界门镇曾经弄了一个度假村,但交通实在是太差,也没多少可以玩的地方。饭荣娼盛也没能让度假村维持几年风光,那个度假村如今早已关门大吉。不过镇上因为那两年突然增加的“游客”,开了不少的主打海鲜的吃店。 甚至有一家大酒楼。 唐浩泽没有去大酒楼。因为他这点东西人家看不上眼。 他找了日后口碑依然很好的陆记大排档。 镇上的饮食生意没有以前好,但饮食消费习惯在那几年已经养成,现在还是有本地人出来找几个人一起喝点酒的。 而且这个年代,餐饮做政府的生意就能维持下去。有一点级别的人下来,当然会去酒楼。不过很多时候,都是科员下来,这些大排档里招待正合适。 这家陆记的老板现在还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 唐浩泽赶到地头停好自行车提着东西进了门,看到一个胖乎乎的年轻人正坐着抽水烟筒。那正是这家大排档的老板。 “陆老板,我听说你这里收鱼!” 陆老板看到是一个十六七的孩子,不过他看到唐浩泽手里网兜里的东西,就说:“收。不过要看东西怎么样。” 唐浩泽说:“我是路唐村唐郑敏家的老大。这是刚从我家的鱼塭里捉的。” 唐郑敏曾经当过兵,镇上也有点名气,而且前段时间唐郑敏出事,镇上也传过两天。陆老板也知道。 陆老板听说是唐郑敏家的,站起来说:“我先看看东西。”他说着进去拿了一个盆子出来。 唐浩泽将网兜里的东西一种一种提了出来。 陆老板检查过后,还是新鲜的,就说:“这螃蟹十七一斤,沙箭和针鱼十一。鲻鱼大的九块,小的七快。杂鱼五块。怎么样?” 唐浩泽知道这比市场卖要便宜一些,但也比在码头上进货要高一些。这是合理的价格。 他点头说:“可以。陆老板,你这里有牛肉吗?医生说我爸最好是吃牛肉。如果你这里有能不能换一点给我。有半斤就可以。” 陆老板一听,马上说:“我给你匀半斤。就按我进货价给你。” 唐浩泽马上说:“谢谢你,陆老板!我以后捉到鱼都送来你这里,可以吗?” “只要是新鲜的,都可以送来。只要我这里缺货的,我都收了。” 做餐饮的,食材必须要齐全,要不然点这个没有,点那个还是没有,鬼才来你这里吃!而陆老板通常都是这样收食材的。 未来一段时间,唐浩泽每天能捉到的鱼获都不会多。像陆记这样的大排档,是最好的买家。
第二章 计划输给了变化
陆记还有用来熬例汤的牛骨头,唐浩泽就又换了一根牛腿骨。 到最后他只拿到六十三块钱。 严格说来,在一九九八年一天能有六十块钱收入在农村算是不错的。 在这个时候进工厂打工,普通的工厂也就一千来块钱一个月,多一些的就两千。如果唐浩泽每天都卖到这么多钱,他比大部分外出打工的同龄人收入还要高。 但他不会就此满足。他需要更多的钱。而且他对未来很有信心,现在再多的困难也只是暂时的。 他上辈子上过大学,学的正是水产养殖。他在上辈子在池塘边打滚十几年,虽然那经历让他和外界有些脱节,但也让水产养殖融入了他的血脉。 现在他回来了,家里的鱼塭还有一年才到承包期,虽然一年后鱼塭就会被收回。但他有信心利用那个鱼塭在一年之内解决家里目前的困境。 也许他对其他行业不了解,但对水产行业却比绝大部分人都了解。 他在上学时,老师在上课时介绍过中国养虾行业的发展历程,板书有图表介绍过今年全国的对虾养殖业情况。中国大陆的养虾业会因为首先在宝岛爆发的对虾病毒病而崩溃。今年年底的虾价会翻两倍以上。 鱼塭产量确实会很低,但他从未听说过鱼塭养虾发病的。 他只要在鱼塭承包期内最后一年养好两茬虾,收入不仅能保证他父亲的医疗费,还能有一点创业资本。 因为对虾养殖崩溃了两年,未来几年里,中国大陆的海水养殖行业会出现很多的新品种。每一种新品种出来最初两年,效益都非常好。那都是他赚钱的大好机会。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565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