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家,大丰收呀!这么多年我还从没见过这样的丰收情景。” “就是,就是,山下那些上等的土地上, 长出的苗都不如我们这粗壮。” 沈瑶华笑了笑夸奖道:“都是你们功劳。”说得姑娘们脸红扑扑的。 看了一圈, 交代好牛婶之后的育种工作, 便又跟着去看她们做皮蛋的地方。 原先梨花湾一排的房子, 因为人越来越多又要专门腌咸蛋和皮蛋的地方, 上次牛婶派木棉过来问她意见,沈瑶华给了银子, 直接让牛婶自己做主再加几间房子。 想着人住到原先的房子里,新搭建的房子用来腌咸蛋和皮蛋。 没想到牛婶等人都没有找人,一群姑娘自己便搭建出来了。沈瑶华当时就来看了一眼,顿时心生敬佩,知道她们是想给自己省钱,又给每个人多发了些月例,当做奖励。 让众人不用在身旁忙活,沈瑶华单独叫了牛婶:“牛婶,我准备扩大一下我们这皮蛋和腌蛋的生意。”和她说了一下自己的计划。 牛婶点点头道:“东家,若是要做生意,现在都鸡蛋、鸭蛋确实是不够,我们再买些鸡鸭回来养?” “不必,直接找周边农户用市价收过来做,我们自己养也养不了多少。”沈瑶华摇了摇头道。 接着从随身带着点包袱里拿出一大袋铜钱,递给牛婶:“我换了些铜钱来,你们买了直接把钱给人家结了,别欠着,看着快不够了,派人捎个口信,我让人送来。” 牛婶慎重的点了点头,叫了木棉进来,对着沈瑶华说道:“木棉会驾车,人也能说会道的,就让她去收这些鸡蛋鸭蛋的,东家看行不行。” 沈瑶华哪有不同意的,转头和木棉交代:“一定以市场价格去买,这些农户都不容易,万不可压价,等熟悉了,你也可以让那些农户又多余的蛋,可以直接送过来,这样也省事一些。” 木棉点点头,说记下了。 沈瑶华交代清楚之后,也没多留,独自驾车回城里。 进城的时候发现,城门口竟又有好些衣衫褴褛的流民。 去岁入冬之后,吉州那边可能也缓过来了,之后几乎再没有流民过来,加之宁王一连惩处了几个豪绅,收缴了青州周围和下属辖区内好些土地。 除了像梨花湾这样卖掉的,官府留了好些土地,全赁给那些生存不下去的流民了,三年内不要赁钱,不收税,只用把官府赊出去的种子农具钱再还回去就成。 春天的时候,沈瑶华听说三等公房那边都快没人住了。 没想到这才几个月的时间,城门口又汇集了这么些流民。 沈瑶华在城门打听一番才知道,竟又是吉州。 一个月前吉州下属的陵县地动,房屋倒塌,河流改道,百姓流离失所。没想到那知州依旧欺上瞒下,非但没有赈灾救助,甚至还加重了赋税填补亏空。 沈瑶华听得也是一阵唏嘘,这古代实在是太难了,天高皇帝远,碰到一个这样的贪官,百姓的日子实在艰难。 还好有宁王这样心怀天下的好王,有宁王青州这块封地,让这些在吉州活不下去的人,起码还有个苟且存活的地方。 回去之后,沈瑶华把自己在城门口的所见所闻和大家说了,店里好几个当初有过逃荒经历的姑娘们都在感叹,还好她们当初选择了到青州。 时隔一月,苏青山回来了。 “快来让我看看,有没有瘦了。”苏青柔也是第一次隔这么久才见到弟弟,眼中含着泪花,仔细摸摸苏青山胳膊腿。 沈瑶华想她们姐弟俩可能有话要说,就把众人都叫出去,把地方留给姐弟俩。 过了一刻钟,两人收拾好情绪,苏青山就过来找沈瑶华,详细汇报了这一段时间,他在宁王庄子里的一些事情。 说着从怀里掏出了一沓子银票,递给沈瑶华说:“二姐,这是他们让我带回来的,说是分成。” 银票全是一百两一张的,沈瑶华一数,竟有十张之多。 沈瑶华有些诧异的问道:“怎么会有这么多,当初说好的一九分账,这才一个月就赚了一万两?我听你说那庄子里人手不多,不应该赚这么多呀。” 苏青山点点头:“确实不止是这一个月赚的,赵哥…就是宁王府负责管这事的人说,我这次回来,刚好提前把分成带回来,后面几个月就暂时不送了。” 沈瑶华点了点头,见他有些犹豫,好像有什么想说的,便开口问道:“是还有什么事拿不定主意吗?” “二姐,赵哥说要在别的地方也做这些坛子肉。” 沈瑶华点点头说:“我知道,当初和孟公子谈的时候就说了,若是成功,他们可以在其它地方也开办做腌肉的工坊,不必再征求我的意见。” 苏青山捏了捏拳头道:“赵哥,问我要不要一起去。” “那你是一个什么想法?”沈瑶华看着他的眼睛问道。 苏青山深吸一口气:“二姐,我想出去看看。可是我姐有些担心我,我……二姐,你帮我想想办法劝劝我姐。” 沈瑶华没有直接答应,转而问道:“那个赵哥准备什么时候启程?” “三日之后。” 听到答案的沈瑶华点点头,只说让他先回,容她考虑一下。 思索了一阵,沈瑶华让韦二娘把刚烤出来的麻辣猪肉脯包了一些出来,提着食盒就去了宁王府。 她运气很好,上门的时候孟清和刚好在。 见到人,沈瑶华也不拐弯抹角,拿出猪肉脯,放到桌上,介绍了一下这新的吃食后,才说到正题:“孟公子,我这次来主要是为了我弟弟。” 孟清和轻笑一声,拿起一块猪肉脯,放入嘴中,慢慢品尝,随后才开口,却不顺着沈瑶华所说:“沈姑娘总是能拿出这么多新奇有好吃的食物。” 接着又扯了一些其它话题,见沈瑶华有些着急了,才没有再捉弄她:“我已经安排负责这事的赵霖过来,一会儿到了之后,他亲自和你说。你有什么想问的,全都可以问他。” 作者有话要说: 预收《穿成科举文对照组》求收藏~ 立志报国的孟知行,却被基因病折磨死在了最好的年华。 再次醒来,他居然穿书了。 穿成了被设计赶出家门,好吃懒做的侯府嫡长子。 身无半两银,马上迎来寒冷的冬季,而他住在四处漏风漏雨的破茅屋。 还好原主四肢健全,身强力壮。 这一次,孟知行决定,他要在这古代大展拳脚,实现上辈子的梦想。 这时,一个技能学习系统出现了。 他修缮房屋,做工挣钱。 舅母、表妹:孟知行该不会又想出什么幺蛾子了。 他开荒种地,培育良种。 侯府众人:就他?装的吧,他就一纨绔子弟。 他勤奋读书,准备科举。 曾经的同窗:他学识都不如三岁小儿,信不信?他连童生也考不上。 后来,所有人看他的目光都变了! 曾经的侯府弃子,短短几年连中六元,封侯拜相。 他在世期间, 遍寻高产作物,提高粮食产量,让天下再无饿死之人。 改河道,修水渠,把饱受水灾的贫苦之地变成鱼米之乡。 开海运,平天下,盈国库,让四方来朝,八方来贺。 世人都说:孟知行上天派下来的谪仙人,他以一己之力开启了一段盛世。 孟知行轻笑:他只是努力学习罢了! 侯府众人眼红不已,不过孟知行和他们早已没了关系。
第28章 销路 沈瑶华回家之后, 把苏青山、苏青柔姐弟俩叫到了一起,转述了今日在宁王府,和赵霖的谈话。 若是只在这青州的庄子上做, 后期想要弄到足够的猪肉可能会有些麻烦。 毕竟这古代没有大型的养殖场, 周边的猪肉不是那么容易大量买到的, 目前做坛子肉还好, 量不是特别大。 等到冬天可以做腊肉、腊肠和火腿时,时间紧,任务重, 只是青州的量可能不足以支撑边关将士的日常饮食。 若是买牲畜, 买到之后运输也比较麻烦。这也是一开始就说好的,签契时也约定了, 其他地方也可以做这个工坊。 目前他们决定在每个州府都设定这样的工坊。尤其是在边关, 前期尽量做到自给自足。若是边关真打起仗来。 之后再由其他地方运送过去,反正这肉也能保存很久。若是边关不需要,之后也可以直接在各州卖掉, 剩下运输环节。 赵霖这次出去主要任务, 就是选定各个州府开办工坊的地方。 据赵霖所说,目前计划还是和青州一样,选定地方后,由各个州府原来的一些老兵, 尤其是残疾老兵来做这个事。 他们过去主要是选择地址, 之后把以前这些老兵召集起来。对他们进行一些相应的培训, 让这些工坊可以独立运营之后, 他们则换到下一个地方去。 赵霖以前是上过战场的, 而且他们这次出去随行的好些都是上过战场的。苏青山若是想要出去见见世面,确实是跟着他们一起出去比较安全。 按理说准备这么充分, 应该是没有什么危险的。但这毕竟是古代,若是碰到飞来横祸、意外事件……真要说百分百安全,谁也保证不了。 把整个利害关系和姐弟俩说了之后,沈瑶华给了苏青山一个鼓励的眼神,让他自己和苏青柔说说他自己的想法。 沈瑶华在院子的躺椅下躺着晒太阳,等姐弟俩出来的时候,苏清柔红着眼睛对着沈瑶华点了点头,沈瑶华就知道她是同意了。 其实沈瑶华也是倾向于让苏青山出去走走看看。如果不是她有任务在身,她都想出去看看这大好河山。苏青山这次也算是公费旅游了。 据赵霖所说的计划,若是快一些,都很顺利可能半年、一年就就全弄好可以回来了。但若是不顺利,或是其他事情耽搁了,慢的话,两三年之后才能回来也有可能。 沈瑶华把早就准备好的,银票拿了出来。除了几张大额的百两银票,十两二十两的银票,沈瑶华准备了一沓子,细细交代他不要把所有的钱放到一起,以防万一。 苏青柔在一旁担心他提前把钱花光了,叮嘱他省着点用。 沈瑶华打断了她的话,让他也不必过于节省。告诉他,她已经和赵霖说好了。把分红的一部分直接留出来给苏青山。 苏青山在外面若是钱不够了,直接找赵霖要就行。 三日时光转瞬即逝,在众人的不舍中苏青山带着包袱离开了家,约定好之后每到一个地方都写信回来。 苏青柔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把自己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干货坊中。 在这一段时间里,干货坊的库房里也存了好些晒干的干货。沈瑶华觉得也是时候去找销路了。 其实早在一开始准备办干货坊的时候。通过云霓,沈瑶华就搭上水路上的霸王扈十一。南北水路上,扈家船只最多。别看这水道上,大家都称他扈阎王。实际上却是个女人。只是早年受伤,伤了脸,看起来长得有几分狰狞。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75 首页 上一页 2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