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下载尽在---【清舞。】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版权归原文:作者! ==========================================================═ ☆〆 《中南海风云人物沉浮录(出书版)》作者:顾保孜、杜修贤
内容简介:
“文化大革命”十年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忘却的十年,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在这场动乱中,我们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了重大的挫折和损失。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兴风作浪,进行了大量祸国殃民的罪恶活动。许多党和国家的久经考验的领导干部遭受冲击,被迫害致死;大批的优秀知识分子和各界爱国人士横遭凌辱,饱受折磨,家破人亡……但是,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人民的意志不可抗拒。“文化大革命”在亿万人民的愤怒中被制止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了,文革中的风云人物终于收到人民的审判,浮上高层又沉入地狱,成为历史的罪人。十年生死、十年沉浮,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本书资料丰富、翔实,文字准确、流畅,既是一本政坛风云人物传记,又是一部披露鲜为人知的重大事件始末的纪实文集。
第一章 李立三在悲剧中闪光
第1节 在当年的莫斯科,很多人一听到李立三这三个字就会警觉起来,离他远远的,唯恐被沾上“机会主义”的病毒。但叶莉扎维塔却认为,不管他是叫李明,还是叫李立三,都不能阻止她对他的友谊。她喜欢他的爽朗、耿直,常听中国同志戏称他为“坦克”、“大炮”,那是他性格的真实写照;她爱他有理想、有追求,有脚踏实地的革命精神;她欣赏他那极富传奇的浪漫色彩的革命生涯…… 他分别在苏联和国内坐过牢,两场举世震惊的政治大灾难,他均是受害者 鲁迅有句名言:“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本世纪中,两个社会主义大国里先后发生了举世震惊的政治大灾难。这两次灾难,给本篇的主人公——?一个坚贞不屈的革命者带来了一生的悲剧。 本世纪30年代,在苏联,由于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基洛夫遇刺身亡而引发的一场大规模的“肃反运动”,或称“大清洗”,造成了全苏联的政治恐怖局面。据统计,有70%的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56%的党代会代表被逮捕和枪决;苏联红军3.5万人遭难,全军近半数的军官被送进集中营;1933年联共(布)有党员350万人,1937年只剩下200万人以下。 这场政治灾难发生30年过后,中国大地上也发生了同类性质的政治大灾难。即从1966年到1967年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长达十年的全国性动乱。它摧残了大批干部,包括受牵连的在内,约有上亿人,占全国人数的1/9,造成的经济损失约5?000亿人民币。 两场灾难,李立三皆为受害者,也是见证人。他用鲜血和生命写下了对那些疯狂的、丧失人性的邪恶政治势力的声讨和控诉,表现了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为捍卫真理和正义,宁折不弯的高尚情操。 1930年底,年仅30岁的李立三遵照共产国际的命令,只身来到莫斯科检查交代错误。此时的他已被免去中共中央负责人的一切职务,因为他在中央工作期间所犯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在策略上脱离了共产国际的指导,受到共产国际的严肃批判,并且将“立三错误”定性为“反共产国际”的“立三路线”。 谁知一去就是15年,这期间,他在莫斯科遇到了红颜知己——苏联姑娘李莎,缔结了跨国姻缘,留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佳话。 1933年夏季的一天,19岁的苏联姑娘叶莉扎维塔·巴甫洛夫娜·基什金娜(即李莎)去看望朋友莎丽达·列依索洛娃,列依索洛娃的丈夫叫杨松,是中国人,在共产国际工作。 当叶莉扎维塔推开杨松家的门时,一眼便看见沙发上坐着一位身材高大、笑容可掬的中国青年。杨松指着这位中国青年对她说:“认识一下吧,这是我的中国同胞李明同志。” 李明当即站起,不失礼貌地同叶莉扎维塔握手,就这样,他们相识了,并开始了交往。 过了些日子,还是在杨松的家里,许多朋友来这里聚会,叶莉扎维塔也来了,她很乐意同中国同志聊天,同时可以更多地与李明会面。通过前几次的接触,她对李明的印象颇佳。今天,她渴望在杨松的家里再度与李明会面,可是,李明还没有来。 有人大声问杨松:“老杨,李立三今天能来吗?” 叶莉扎维塔一惊,也大声地问:“怎么,李立三在苏联?他是什么时候来的?” 列依索洛娃咯咯笑起来,戳点着叶莉扎维塔的额头说:“你呀,真是个小傻瓜!李立三不就是李明吗!你同他那么好,还会不知道?” 叶莉扎维塔被这意想不到的事情搞糊涂了,一时愣怔无语。她确实还不知道李明就是李立三,因为李立三没有对她讲过这事。 在当年的莫斯科,很多人一听到李立三这三个字就会警觉起来,离他远远的,唯恐被沾上“机会主义”的病毒。但叶莉扎维塔却认为,不管他是叫李明,还是叫李立三,都不能阻止她对他的友谊。她喜欢他的爽朗、耿直,常听中国同志戏称他为“坦克”、“大炮”,那是他性格的真实写照;她爱他有理想、有追求,有脚踏实地的革命精神;她欣赏他那极富传奇的浪漫色彩的革命生涯……时间荏苒,随着接触增多,两颗心逐渐向一起靠拢,爱情的种子在他俩的心中慢慢地生根,发芽,含苞欲放。 当时,叶莉扎维塔正准备考大学。她狂热地爱上了比自己大15岁的李立三。此时李立三远离祖国,孤苦寂寞之中得到美丽的叶莉扎维塔的爱恋,自然十分高兴,他同样深深地爱着叶莉扎维塔。 1936年2月初,在莫斯科共产国际柳克斯公寓7层楼上的一间14平方米的房间里,李立三和叶莉扎维塔举行了简单的婚礼,陈云等十几名中国同志参加了婚礼,向新郎新娘表示了良好的祝愿。
第2节 按照苏联的传统习惯,女人出嫁后必须在自己的名字后面加上丈夫的姓氏,这样一来,叶莉札维塔应该称为叶莉扎维塔·李,李立三根据莉扎的谐音,给妻子取了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名字:李莎。 从此,李莎便将自己的命运同李立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新婚燕尔的李立三被苏联内务部的人带走。李莎吃尽辛苦千里寻夫 新婚燕尔,李立三和李莎沉浸在小家庭的温馨之中。他们没有休婚假,而是以勤奋的工作来欢度蜜月。 1938年2月23日,天还没有亮,一队全副武装的苏联红军官兵及内务部的人员急速地踏进了高尔基大街上的柳克斯公寓。粗暴杂乱的皮靴撞击地板的响声把李立三和李莎从睡梦中惊醒,一种不祥之兆袭上他们的心头。 有人在敲李立三的家门,固执而粗野。李立三会意地看了看李莎,走过去打开房门。 闯进来几名带枪的军人,为首的军官严肃地问:“你就是李明吗?” “是的,我是李明。”李立三用俄语回答,语气是平静的。 军官斜睨着李立三,冷峻地说:“你被捕了!穿好衣服,立即跟我们走!”他向李立三出示了逮捕证。 几名士兵一拥而上,推起李立三就走。 李莎冲过来阻拦,护住李立三说:“你们凭什么抓人?他是个好人,他没有罪。” 军官冷笑着说:“有罪没罪,请到肃反委员会去解释。”他一把拽开李莎,大喝一声:“带走!” 李立三临出门时,回过头说:“李莎,不要哭,快去告诉我们的党组织,我是清白的,在莫斯科我没有做过任何对不起苏维埃的事情。” 李立三被捕的第二天,有关人员就来撵李莎,让她立刻搬出柳克斯公寓。李莎第一次尝到政治上被歧视的滋味,只好忍气吞声,按照有关人员的指令搬到公寓院子一隅的窄小厢房里,那是专门为被捕人员的家属准备的,已经住进了七八个人,把个小屋子挤得满满登登。 李莎虽然离开了共产国际的干部宿舍,可是,对她的政治迫害并没有结束。她所在的外语师范学院的团组织逼她在团籍和丈夫之间做出选择,要么要团籍,要么要丈夫,二者必取其一。 一天,学院团委召开全体团员大会,让李莎当众表态。面对全体团员期待而冷漠的目光,她的心在颤抖,这是艰难的选择,因为她既爱团籍,也爱丈夫。经过思考,她终于下定了决心,平静地对大家说:“我的丈夫李明不是反革命,我了解他,问题总有一天会搞清楚的。”说完,她默默地掏出团证,轻轻地放在主席台的桌子上,转身走了出去。不知不觉中,眼泪流过面颊。 李立三被捕后同李莎失去了联系,既没通电话也没有书信捎来。李莎到内务部去问过几次,对方不是推说不知,就是缄口不语。因此,她一直不知道丈夫关在哪里。 李莎惦念着丈夫,决心找到他的下落。莫斯科的初春,乍暖还寒,她冒着凛冽的寒风几乎寻遍了莫斯科的所有监狱,得到的都是冰冷的答复:“没有。” “总不会在地球上消失吧,肯定是关在了监狱里。”李莎不灰心,继续寻找。当冰雪开始消融、大地开始泛青的时候,希望的嫩芽也在李莎的心中萌发。这一天,她风尘仆仆地来到塔岗卡监狱,问讯处前仍然排起了长队,她随着人流一点一点地向前蠕动,终于来到了窗口前。她在递上身份证后大声说:“我找一个叫李明的中国人,原名叫李立三,他是我的丈夫。” 里边静悄悄的,没有传出以往听惯了的粗暴吼声。李莎感到奇怪,踮起脚尖向窗口里望去,只见一个上了年纪的看守正低头在一个大本子上查找。 又过了一会儿,窗口里传出老看守的声音:“有这个人。” 李莎心里一阵激动,终于找到了!她问老看守:“我可以见他吗?” “不行!肃反委员会有规定,一律不见。” 李莎怅然若失地离开窗口,轻轻擦去不知不觉中涌出的泪花,虽然不让见面,但毕竟找到丈夫的下落,这对她来说就是很大的安慰。 时间似流水,李莎在痛苦的煎熬中度过一年半…… 1939年11月4日的晚上,忙碌了一天的李莎刚刚上床躺下,就听见有人敲门。“这么晚了,谁会来呢?”李莎疑惑地下了床,走过去打开门。 一名军官微笑着站在门外,态度和蔼地问:“您就是李莎同志吗?” 李莎觉得问话有些特别,因为自打李立三被捕后,很少有人对她露出笑脸,更没有人亲热地称她同志。 “是的。”李莎木然地点点头。 军官仍然是笑容可掬地说:“我给您送来了‘十月革命’节的礼物!”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4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