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宁暗暗点头,这才是真正的神童。 这时,延英学堂的钟声敲响了,学生们鱼贯进入学堂,年终大考终于拉开了序幕。 一百零四名学生分坐在三间考场内同时开考,位子基本上没变,范宁的旁边还是朱佩。 刘院主带着十几个教授和助教作为监考。 这时两名助教将一块大木板抬进课堂,掀开上面蒙布,考题终于出现了。 课堂上顿时一片惊呼。 几乎所有下舍生都呆住了。 试题对中舍生还好,但对下舍生却十分严峻。 赋诗一首,题目是《冬至》。 作门联一幅。 默《论语》前三篇,《孟子》前三篇。 默《诗经》任意五篇。 默《道德经》前五章。 默《庄子·秋水》。 要求酉时交卷,也就是下午五点结束考试。 题量大,内容刁,更重要是,很多内容下舍生根本就没有学过,比如《诗经》,那是要入学第二年才开始学。 还有《道德经》、《庄子》这些课外读物,对低年级学生还是要求太高。 这些题目对范宁却是再轻松不过,不过他的弱点在于书法,范宁忍不住偷偷地看一眼朱佩。 只见朱佩望着考题发呆,显然她也遇到了难题。 一个上午,范宁便写完了除作诗以外的其他考试内容。 这时,午休的钟声敲响,他们今天没有午休时间,连吃饭都必须在考场上进行,片刻,外面脚步声响起,几名助教送饭来了。 监考的严教授拍拍手,“大家先停笔,吃完饭再继续!” 大家纷纷将试卷和笔墨收进抽屉,每人上去端了一盘饭食。 范宁端了两份下来,把一份推给朱佩,“吃吧!今天伙食不错。” 在范宁看来,今天伙食还算不错,红烧狮子头,一盘油焖茄子,一碗菜汤,两个肉馒头。 朱佩摇摇头,“我不想吃,你拿去吧!” 她将红烧狮子头放进范宁盘中。 范宁看了看她,感觉她情绪十分低落。 “有不会做的题目?” 半晌,她眼睛有点红了,噘着嘴道:“我没读过《道德经》和《庄子》。” “这个……小问题啦!” 范宁迅速向四周看看,见几个监考老师正忙着分饭食,他迅速将自己的两张卷子塞给了朱佩。 朱佩吓了一跳,这不是作弊吗? 范宁压低声音道:“趁吃饭时间赶紧看几遍记下来。” 朱佩紧张得浑身发抖,她虽然刁蛮胆大,但考试作弊的事情她却从未干过,不过,她还是鼓足勇气细看范宁默写的《道德经》和《庄子》。 范宁却拿起筷子大嚼狮子头,烧得真不错,这是他最喜欢的一道菜,平时饭堂每份只有一个,今天他却一下子有了两个,令他大快朵颐。 等他吃完了饭,再看朱佩,却见她正眉开眼笑地吃着点心。 “都记下来?” 朱佩把卷子还给他,得意洋洋道:“这次你若拿不到第一,别怪我哦!可是你自找的。” “我想起来了!” 范宁嘿嘿一笑,“好像《秋水篇》我一个地方默错了。” “你!” 朱佩大怒,狠狠踢了他一脚,“你这个混蛋……” 范宁见她气得小脸通红,便笑道:“逗你玩的,我这次有自信,你在诗和对联上比不过我。” 朱佩鼻子哼了一声,“那咱们就走着瞧!” …… 考试结束,学生们都聚集在操场里,谁也不愿离去。 “范宁,我完蛋了!” 范宁刚走到操场,刘康便上前哭丧着脸道:“《诗经》、《道德经》和《庄子》都没有默出来,我肯定要被劝退回家!” 年考成绩太差,按照惯例是要被劝退回家的,范宁看了看其他人,每个人都脸上苍白,看样子考得都不好。 范宁安慰他道:“大家都考得不好,那就法不责众,再说,《诗经》要明年才学,这不是我们的责任,我觉得应该是用来考中舍生,我们做不出来也没有关系。” 刘康想想也对,心情稍微好了一点,他又幸灾乐祸道:“其实我还算好的,至少诗和对联都写出来了,范疆那小子,只默了《论语》和《孟子》,其他都没做,要开除也是先开除他。” “你考得怎么样?”刘康问道。 “还行,都能做出来,至于对不对我就不知道了。” 范宁话音刚落,刘康低声喊道:“他们来了!” 范宁回头,只见大群中舍生簇拥着七名学生快步走出来,他们就是竹林七贤,最中间之人正是徐绩,他们满面春风,看样子都考得不错。 “小家伙们,别哭了,赶紧回家吃奶去吧!” 有人怪声怪气喊了一声,众人大笑。 下舍生个个怒视他们,刘康更是大怒,指着范宁道:“得意什么?我们范宁考得不比你们差!” 范宁连忙制止他,“刘康,不要说了!” 七名中舍生对望一眼,脸上都露出了嘲讽之意,其中一人不屑道:“蚂蚁王也是蚂蚁,能和大象比吗?” 范宁淡淡一笑,却没有接他们的话,另一人见范宁不吭声,便走上前故意用肩膀晃他一下,“难道你不是小蚂蚁?” 范宁看了他一眼道:“我确实是只小蚂蚁,很渺小,不值一提,不过你们也算不上什么大象,最多是群小蝌蚪,在井里游来游去。” “混蛋!” 一群中舍生忽然听懂了范宁话中之刺,顿时勃然大怒,纷纷要冲上前。 徐绩制止住众人,他身材瘦高,举手投足间就有一种领袖气质,从容不迫走上前,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冷冷打量一下范宁。 “其实这次题目完全是针对中舍生的,《道德经》和《庄子》都要求我们背过,对联和诗我们也学过,不知道学堂为什么会把下舍生拉进来凑热闹?着实令人费解。我们也不是故意瞧不起你们,但你们确实太弱小,我一贯认为,弱小者应该有自知之明。” “你是在说我们没有自知之明?”刘康不满地质问道。 徐绩微微一笑,目光不屑地投向了范宁,“别人都还好,我只是觉得有个别人太高看自己了。” 这七个高才生都是,家学深厚,又在学堂苦读多年,一个个眼高于顶,怎么可能看得起一个刚进学堂的小字辈。 况且范宁家世贫寒,从乡下来镇上读书,家世比他们差十万八千里,这更让他们发自内心的轻视。 众人一起大笑,有人讥讽道:“确实,某个人真不懂自爱,以为考个入学第一,就天下无敌了,真的可笑之极,延英堂藏龙卧虎,他算老几?” “各位太抬举我了!” 范宁淡淡道:“我一向很有自知之明,一个宋朝平江府的乡下小学童,怎敢和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竹林七贤相提并论?” 范宁格外彬彬有礼,举手投足也温文尔雅,但他说话,却比针还要刺人。 徐绩脸色微微蕴红,他见范宁口齿锋利,便不想和他再啰嗦,便冷冷道:“学弟也不必妄自菲薄,没有谁敢说自己能拿第一,中舍生有很多才华横溢的同窗,像薛俊、陆有为、吴健、张淼、王铮、王应,还有区区在下,我们都有可能拿第一。不过有一点我们敢肯定,这次成绩榜上,绝不会有下舍生的名字。” 说完,他转身扬长而去,众人一个个仰着头,不看他们一眼,从他们面前大步流星而去。 刘康恨得咬牙切齿,“这帮混蛋太狂妄了,范宁,他们根本就从骨子里瞧不起你!” 范宁却轻松一笑,“他们确实有狂的本钱,我才刚刚入没两个月,没必要和他们争强好胜。”
第四十七章 矛盾升级 对于教授和助教,他们的苦日子才开始,今晚他们将熬一个通宵将所有卷子批完,明天上午将公布成绩。 房间里十分安静,每个教授都在批阅厚厚一叠卷子。 这时,严教授走到刘院主身边小声道:“院主,你看看范宁的卷子,挺有意思!” 刘院主正在批阅徐绩的卷子,徐绩可是他的宝贝学生,这次考十分出色,令刘院主赞不绝口。 听说范宁的卷子来了,他连忙放下手中的卷子,笑道:“给我看看!” 他只看第一页,第一页是诗和对联。
诗名叫《冬至杂记》 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 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刘院主赞许点了点头,“还是一如既往的清新而富有生活情趣,和他考学堂时的养蚕诗一样。” “对联也很不错!”严教授笑道。 对联是要求写一幅门联,这主要是新年将至,很多人家都有贴门联的习俗,一般而言,内容比较讲究喜庆。 刘院主又仔细看了看范宁写的门联。 近市声喧,清风明月不用买。 贫家客少,鸟语花香大可人。 虽然不够喜庆,有点自嘲的意思,但写得确实不错。 刘院主立刻笑道:“这副对联我要了,贴到我家门上去。” “院主,你家那座大宅子贴这幅门联不合适。” 刘院主一瞪眼,“谁说的?和朱家比起来,我也很穷好不好。” 严教授有点沮丧,这幅门联他也看上,结果却被院主抢走。 刘院主又看了看后面的默写,笑问道:“后面的默写怎么样?” “我已看过,助教也仔细复核过,全默对了,一字不错,我认为这次范宁可得上上甲等。” “真让我难办啊!” 刘院主轻轻叹息一声,如果延英学堂把范宁推出去,势必会被赵学政趁机收割走。 可如果不推荐范宁,他又觉得对范宁不公平。 沉思良久,刘院主还是提笔在卷子上批了一个‘上上甲等’的分数。 不管怎么说,成绩还是要给范宁的。 “徐绩考得怎么样?”严教授问道。 刘院主把卷子递给他,“发挥很出色,我也很想给他上上甲等,只是可惜啊!他把《庄子·秋水》的文章名忘写了。” …… 次日上午,范宁正在井边洗漱,门外传来刘康的声音,“范宁,可以走了!” “马上就好!” 范宁胡乱洗漱一下,跑回屋穿上外套,便拿着书袋走出院门。 “你还拿书袋做什么?今天又不上课。” “看完成绩,我想去一趟书铺。” “我也去,等会儿叫我一声。” 两人有说有笑离开巷子,向学堂走去。 刚走到学堂门口,只听有人大喊一声,“他来了!” 十几名同窗奔出来,将范宁团团围住,众人七嘴八舌,“范宁,你这次给咱们长脸了!” “大家考得怎么样?” “太惨了,我们下舍生全军覆没。” 原来成绩已经出来了,范宁听到‘全军覆没’,心中不由一动,难道朱佩也没有考好? 但已经容不得范宁多想,众人簇拥着他向学堂内走去。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584 首页 上一页 3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