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名声大地位高,但终究没有什么权势,曹操却是实打实掌握了内阁权势十几年的高级官员,在朝中底蕴深厚,科举时代以前,也是有一些故吏为他奔走的。 科举时代到来,科举时代以前的门生故吏关系一次性清算完毕。 但是过往的一些情分大家还是记在心中,被曹操提携过的官员为数不少,之后贪慕曹操的权势主动接近他的也不少。 这些人都是广义上属于曹操的政治势力,曹操病逝了,于情于理他们也该来给曹操送别,同时见一见曹操的继承人曹昂。 当然,这时就没有前汉那种举主过世故吏戴孝的必要了,也没有把这层关系转移到下一代的必要,只是一种礼节性的告慰。 曹操没了,内阁首辅现在是满宠。 他们想要获得一样的政治地位,需要积极靠拢满宠,而不是继续靠拢无法把尊荣维持到第三代权力核心的曹氏。 更何况曹氏眼下最高职位的官员就是在内阁做辅臣的曹昂,至于曹昂什么时候能走到曹操的那个地步,可就不好说了。 大家来送一程,也算是全了之前曹操对他们的提携之恩。 曹操为官数十载,从前汉入魏,作为太上皇郭鹏的妻兄,与之从小就有好的关系。 后来加入郭魏政权,历任国相、郡守、州刺史、内阁首辅等官职,深耕郭魏官场二十余年,没有犯过大的政治错误,一路有惊无险的走下来,自有一份传奇的味道在里面。 能走到这个地步,自然是曹操的本领,是他的政治智慧,是他谨小慎微的处事态度。 他在地方安定百姓,为冀州战后的平复立功很大,在中央执掌内阁大权,为魏帝国政令通达立下很大功劳,总体来说,是一个优秀的官员。 于是太上皇郭鹏和皇帝郭瑾携带家人一起参加了曹操的葬礼,之后太上皇郭鹏亲自给曹操拟定谥号,谥曰【敬】。 曹操的政治遗产大部分都归属了曹昂,其他的被他的几个儿子均分,曹丕和曹植得到了职位的升迁,曹彰也得到了军职的提升。 不过对于曹家的几个孩子来说,或许曹操能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没能在曹操在世的时候赶回来的曹冲之而言,或许更是如此。 曹冲之接到曹昂的信件之后就紧赶慢赶的往回赶,他当时正在罗马首都,一路往回赶。 本来时间是够的,结果不幸遇到了海上风暴,船只在印度地区搁浅,幸亏得到了郭珺的帮助才得以重新上路,但是耽误了时间。 等他回来的时候,曹操已经在谯县老家安葬了。 曹冲之只能对着父亲的坟墓痛哭出声,哭到昏厥也不能抚平心中的遗憾与伤痛。 他决定为父亲守孝三年,结草为庐,穿布衣,吃素食,不饮酒,不作乐,以此弥补自己未能见父亲最后一面的错误。 虽然说科举时代之后,守孝这种事情已经不再有任何政治上的利益,但是所有人都愿意相信曹冲之是出于纯粹的孝心而做出这样的决定。 丁夫人因为过度悲伤,从曹操下葬之后就生病了,缠绵在病床上,让曹昂心神不宁。 曹昂只能上表向郭瑾请求让他在家里侍奉母亲,他实在是不能放任母亲在病床上而忙于公务。 郭瑾答应了曹昂的请求,让曹昂的副手暂时接替曹昂的工作,给曹昂一段时间的休假。 除了曹家遭遇这样的变故,曹兰也十分伤心,为了曹操的去世病了一场,让郭鹏十分紧张。 他日日守在曹兰的身边不离开,亲自给她煎药、喂药,守在她身边伺候她吃饭睡觉,就和一个普通人一样。 曹兰的病终究还是治愈了,郭鹏长长松了口气。 这些事情好一顿折腾,等折腾完,时间也来到了兴元七年。 期间郭瑾特意找曹冲之做了一番谈话,得知此时此刻罗马帝国正在内战的边缘徘徊。 皇帝卡拉卡拉通过军事威望获得了更大的权力,并且亲自掌握了近卫军,开始向地方要权,要学习魏帝国搞中央集权,要把地方行省的财政和军事大权收到皇帝手里。 这哪里能让地方答应呢? 于是皇帝和地方行高官官们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政治斗争,你来我往,拳脚相加,眼看着政治矛盾无法调和,双方就要大打出手了。 这段过程之中魏帝国外交人员和商业人员作为重要的调和势力还参与过双方的谈判。 也正因为魏帝国商业力量的存在,所以双方投鼠忌器,勉强进行了一些政治上的妥协,把一些无关紧要的监督权力交给皇帝之类的。 但是卡拉卡拉并不满足,接连获得了几次镇压叛乱战争的胜利之后,他的野心越发的膨胀,开始要求更多的权力。
他采取了往地方派遣更多忠于他本人的官员的方式争夺权力。 地方军头们渐渐不能忍受的皇帝的诸多无理要求和夺权行为,双方的气氛越来越紧张,战乱一触即发。 因为涉及到了军头们的核心利益,商业利益与之相比也就不能算做多么重要的利益了。 魏国的外交使馆和商人们对此无能为力,无论怎么找人斡旋都没用,曹冲之作为卡拉卡拉皇帝身边的红人,也没用。 卡拉卡拉皇帝是哑巴吃秤砣铁了心,就是要搞。 鬼知道之后会发展到什么地步。 但是不管罗马帝国怎么乱,魏帝国的政局始终是安稳的,君臣和睦,安定团结,大体上没有什么波澜,帝国战车不断地向前进。 当然,前进的过程之中,也不是没有一些小小的波折。 兴元七年二月,幽州传来消息。 张飞去世了。
第1633章 我又该回到哪里去呢? 张飞去世了? 郭鹏骤然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意外,觉得张飞怎么可能死掉呢? 那个家伙多有活力? 整日里活蹦乱跳,身上仿佛有着用不完的力气,吵吵嚷嚷着要上战场打仗。 后来他便觉得也没什么不可能的。 张飞犯了最大的忌讳,触碰到了郭瑾的底线,只要郭瑾做一天的皇帝,张飞就是一天的反面教材,谁都无法让他重返军队、重返战场。 皇帝需要一个反面教材震慑人心,让他们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郭鹏对此也无能为力。 张飞只能在无尽的抑郁中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 然后他就死了。 死的悄无声息,死的安安静静。 不过这样死去,总比被两个部下砍了脑袋要好,至少是正常的去世,而不是横死,连尸体都不全。 好歹能安然下葬。 张飞的去世没有在朝中掀起什么浪花,因为他淡出军界的确挺久,有什么势力也散的七七八八。 他的儿子张苞和张绍目前在军队里只是中层军官,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出彩的地方,也没有积累什么太大的战功。 郭瑾得知以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示,只是因为张飞是太上皇旧部,为魏帝国的建立立下功劳,所以给予了一定的哀荣。 比如赏赐银钱,赏赐土地,赏赐布匹、丝绸,然后把张飞的爵位交给了长子张苞,并且亲自为张飞拟定了谥号,谥曰【靖】。 这并不是美谥,只能算中谥。 郭瑾甚至想要给张飞一个【厉】或者【僖】的恶谥,但是考虑到郭鹏的看法,还有张飞的开国之功,他勉强给了中谥。 作为一个犯了错误的污点将军,能有谥号,就已经说明这是皇帝的特别开恩了,在谁面前都能说得过去。 老将关羽因为张飞的故去非常悲伤,垂泪连连,他上表请求皇帝郭瑾允许他亲自前往奔丧,以全数十年兄弟情谊。 郭瑾思虑片刻,允许了。 关羽得以奔丧,并且在奔丧之后向朝廷乞骸骨,请求辞职,郭瑾予以许可,让关羽荣耀归乡,结束一生征战与辛劳。 除了关羽之外,还有张辽也为此事感到悲痛,他想起当年战场上结下的情谊,便为张家送去了一些悼念的礼品,派自己的次子张青笛前去吊唁。 财政部右侍郎诸葛亮念及当年在北庭都护府的同僚关系,派长子诸葛乔前往吊唁。 然后就再也没有什么人关心张飞的故去。 郭鹏冷眼旁观这人世间,深深叹了口气。 他思来想去,最后以张飞故主的身份为张飞写下了【万人敌】三个字,托人送给张飞的长子张苞。 张苞接到了郭鹏的字,泪流满面,面向洛阳皇宫方向垂泪跪拜。 这件事情所引发的唯一结果,就是卫军大将军赵云的请辞。 赵云以老迈无力,向皇帝郭瑾请辞卫军大将军之位,上陈情表乞骸骨,愿归乡颐养天年,请求皇帝垂怜,答应他的请求。 时人都认为是张飞的去世刺激了赵云。 卫军大将军早已是被架空的职位,赵云只有荣誉性质的权势,早已没了实权,所以他的离开并没有什么实际影响。 有鉴于此,郭瑾答应了他的请求,与他三辞三请之后,答应了赵云的请辞。 准许赵云以退休的名义离开洛阳回到家乡,颐养天年,享有一切退休官员的待遇。 为了表彰赵云的功劳,郭瑾晋升他的军衔为大将军,与早已退休的大将军曹仁一样,成为魏军最高军衔拥有者。 然后赏赐良田、宅邸、银钱,增加食邑,并前封九千一百户。 赵云辞良田,辞增加食邑,只收下其他赏赐和荣誉性的称号,收拾了一下,准备归乡。 归乡之前,郭鹏召见了赵云。 就在他最喜欢的小亭子里,和赵云并排坐着,看着面前的小池塘,吹着微风。 “子龙啊,还记得你与我初次相见吗?” “记得,那是中平二年,太上皇还在幽州做护乌丸校尉的时候,对外募兵,我与乡人得知了太上皇的威名,心向往之,于是集体前来参军,就此跟随太上皇。” 赵云开口道:“承蒙太上皇厚爱,臣一参军,就成为太上皇的亲兵,太上皇让臣读书明理,让臣学会了带兵打仗,臣能走到今日,全赖太上皇的信任与栽培。” 郭鹏笑了笑,摆了摆手。 “我信任和栽培的人多了去了,能走到最后的,只有你,这如何不是你自己努力得结果呢?只是这样一想,真快啊,一转眼就……三十七年了,子龙,三十七年了啊。” 赵云也笑了出来。 “是,三十七年,恍若一瞬间,臣与太上皇,都老了,上不了马提不动刀了。” “三十七年,三十七年……” 郭鹏忽然伸手紧紧握住了赵云的手,抿着嘴唇,眼圈泛红。 “子龙,今后在家里,要多注意休息,每年不要忘了让大医馆的人给你检查身子,有什么不舒服的,要说,万万不可讳疾忌医,懂吗?” 郭鹏的声音有些颤抖,赵云鼻子一酸,随即咬住了嘴唇,强忍着情绪的决堤。 “臣记住了。”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542 首页 上一页 52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