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电话里,莱昂问霍梅尼丝明天能不能带他去波士顿,因为莱昂知道,霍梅尼丝并不住在马什菲尔德,早上她会开车到马什菲尔德做志愿者,到下午就自己开车回去,莱昂希望搭个便车。 霍梅尼丝很爽快的答应了,她告诉莱昂明天她会继续到训练营来,下午三点会开车回波士顿,到时候就可以载着莱昂一起去波士顿了。 霍梅尼丝还好奇地问莱昂到波士顿去做什么,莱昂很诚实地回答道:“奥尔巴赫先生给我在波士顿介绍了一份工作,他让我明天去上班。” “什么工作?”霍梅尼丝像个好奇的小松鼠。 “大概是去给凯尔特人的球馆擦地板吧。”莱昂一本正经地说道,好像他已经爱上了清洁工这份有前途的工作。 …… 第二天,也就是六月二号,莱昂吃过早饭,上了一堂矫正课,做了两个小时的矫正活动,并和一名社工进行了半小时面谈后,便离开了社区管理中心,前往训练营。 在离开社区管理中心前,中心的负责人告诉他,以后他不用再来了,他的社区服务活动已经期满完成,现在,他是一个正常的社会人了。 因为昨天晚上奥尔巴赫吩咐他去波士顿之前来一趟训练馆,于是莱昂便步行前往训练馆。 抵达训练馆的时候,训练营已经正式开始了训练,奥尔巴赫拄着拐杖坐在球场边做场外指导,而安吉、麦克斯韦尔和格雷格-凯特三个凯尔特人旧将开始在场上带着分成三组的孩子进行基础训练。其他志愿者负责为孩子们提供服务与帮助,同时那些喜欢打球的家伙也可以跟着小孩们一起,从曾经的职业球员身上学到一些有用的技能与经验。 美国篮球强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娃娃抓起,小孩很小开始接触篮球,受到的就是非常正规的指导与训练,三个前职业球员丝毫没有因为他们的学员是小孩儿就放松训练随随便便教教,相反,正因为这是一群白纸一样的学童,他们更要在一开始就为这些未来的篮球人才树立好的打球习惯与打球方式。 莱昂走到球馆的门口,站在一旁看着场上热火朝天的训练,离他最近的是格雷格-凯特的那一组。 凯特个子很高,有6尺10寸多,站在小孩子们中间简直就是一棵大树,四周长着一圈小蘑菇。作为凯尔特人八十年代的防守型内线,凯特在nba历史上声名不显,在凯尔特人辉煌的队史上也不过是很普通的一员,他在凯尔特人给人留下唯一的印象就是强硬的防守。 退役后,凯特成为了佛罗里达篮球协会的主席,为他的家乡佛罗里达的篮球事业做贡献,这次收到老教头的召唤,到训练营来做教练,此时他正在教孩子们如何正确地传球与接球。 美国的小孩接触篮球早,很多孩子一些基本功,比如运球,投篮,很小的时候就能做的相当不错,而训练营的意义在于教孩子们他们一个人时学不到的东西,比如说传接球。 凯特的训练方法很独特,在演示了基本的传球动作,让孩子们稍加练习后,接下来他没有让孩子们两人一组做枯燥的一对一传球训练,而是让他们围成一个圈,然后把球交到一个孩子手中,接着说道:“接下来,我会喊某个球员的名字,当我喊到他的名字时,手上拿着球的人,就要迅速找到他,然后把球传过去。要快,要准,姿势要标准,我们从最基础的直传球开始。” 昨天开营仪式结束后孩子们都做了分组,互相之间做了自我介绍,不过训练第一天,互相之间肯定不熟悉,凯特的这个传球训练游戏,既可以训练孩子们传球的速度、准度、反应灵敏度,也可以让学员们之间更加熟悉。 训练一开始,场面乱成了一锅粥,要么传球人不认识凯特喊的名字瞎传,要么传的不准或者力气太大砸到人,皮球简直就是到处飞。 霍梅尼丝站在凯特组的一旁帮着把飞出去的球捡回来,这就把她给忙坏了,终于一个球直接飞向了莱昂,霍梅尼丝跑过来,一抬眼就看到了站在门旁看的津津有味的莱昂。 “为什么不进来看?”霍梅尼丝捡起篮球后走到莱昂面前问道。 “呃……怕弄脏地板,是我擦干净的,舍不得。”莱昂回答道。 霍梅尼丝听了忍不住捂着嘴轻笑,然后说道:“不用担心,今晚不会让你擦地板了,进来吧,训练可是很有意思的事,进来好好看看。” 这时,奥尔巴赫也发现了站在门口“偷看”的莱昂,便挥舞着拐杖朝他喊道:“过来,臭小子!我这里有一个小小的问题!” 莱昂只好又进了训练馆,天知道这个小小的问题,到底有多小。
第十七章 小问题 坐在训练馆里,因为小孩们在训练,所以奥尔巴赫只好收起他的大雪茄,暂时忍耐一会儿,不过他还是会是不是掏出雪茄放在鼻子边闻一闻来解解馋。 把莱昂招呼来以后,他收起雪茄,拿起拐杖敲了敲身边的座位,示意莱昂坐下。霍梅尼丝送了莱昂一个自求多福的眼神,就跑回场上工作了。 “看看球场上的孩子,这里一共有三十多个家伙,他们在这里奔跑、训练,一个个做梦都想着成为未来之星,成为赛场上最耀眼的英雄。但是,他们之中,有些注定平凡,很快就会意识到和更高的篮球世界无缘;有些则有机会走向更高的地方。现在,我想问你,你觉得,他们所有人之中,谁最有机会?”奥尔巴赫没有和莱昂多啰嗦,直接提出了他的小小的问题。
奥尔巴赫这个问题表面上看是在问三十多个孩子里谁的篮球水平最高,但他说了这么多拐了个大弯,似乎又不是要表达这个意思。 不管怎么样,这对莱昂来说可不是小小的问题,因为说实话,虽然昨天在办公室他俨然一副篮球专家的模样,可他那是开启复读机模式强行记下了皮蒂诺说过的话,然后带上一点自己的理解。光是他把皮蒂诺的话一字不差的复述就足够让人震惊,至于他到底懂不懂篮球,谁又会关心呢? 现在奥尔巴赫直接就要莱昂从三十多个小孩中挑出一个最厉害的,这又谈何容易。 “待会儿会把他们分成两个组打一会儿对抗赛,从现在开始你有两个小时的时间观察他们,有了答案就告诉我。如果你的答案让我满意,随时可以去波士顿工作。如果不能,对不起,这份工作我还要再考虑考虑是不是交给你。”奥尔巴赫继续对莱昂说道。 说完他终于经受不住烟瘾的折磨,起身到训练馆的办公室里去抽雪茄了,留下莱昂一个人坐在看台上对着一群孩子们发呆。 不过,有一点奥尔巴赫的预想是错误的,那就是他认为莱昂对篮球完全没有了解,一窍不通,可实际上,在母亲去世之前,莱昂是个不折不扣的篮球迷。 这时莱昂坐在看台上,看到一群十岁到十五岁不等的孩子们在球场上跑动、传球、投篮、运球,脑海深处的记忆浮上了水面。 莱昂终于记清,那场曾经在梦里梦到的比赛,是1984年nba总决赛第五场的天王山大战,波士顿花园广场的空调坏掉了,酷热的六月加上一万五千名观众,让整个球场热地像一个桑拿房。莱昂想起来那天他坐在那个身材魁梧的胖大叔身上,就像坐在一个太阳底下被晒了两小时的大石头上一样。 不过那场比赛球迷的热情和球场的温度一样可怕,坐在后排的莱昂几乎什么都听不见,只能看到球场上的白球衣与紫球衣,白球衣就是凯尔特人,穿紫球衣的正是他们的对手洛杉矶湖人。 那天晚上梦中所体验到的兴奋和激动再度涌上心头,莱昂不禁从坐着的地方站了起来,他往看台上爬了几步站到更高的地方,这样他能把训练场面看得更加清楚。 …… 与此同时,奥尔巴赫在办公室抽着雪茄过烟瘾,坐在他的大转椅上,奥尔巴赫的脑子随着雪茄的一暗一灭快速地转动着。 就在这里,就在昨天,奥尔巴赫从福克斯-莱昂身上模模糊糊地看到了一种冉冉升起的力量,一种在篮球界还不存在的力量。作为在篮坛纵横几十载的枭雄,奥尔巴赫竟然很难形容当时的感受。 在几年后倒在病床上迎接死神到来时,奥尔巴赫又回想到了那个下午,那个让他有些枯寂的篮球之心重新跃动起来的小黑板,即将走到人生尽头的奥尔巴赫这样形容那时刻的感受:“我看到了光。” …… 孩子们又训练了将近二十分钟,双方开始分组打一场简单的对抗赛,对抗赛的目的并不是胜负,一是为了提高孩子们的竞争意识,感受到训练营的竞争氛围,毕竟只有真正地比赛才能体现篮球对抗的魅力;二就是给所有孩子的篮球水平进行一次基本评估,让这群小孩在球场上好好展现自己,安吉等三人会对每个人的表现做出评价,然后按照这个评价来给每个孩子安排针对性的训练。 这是一场没有具体时间限制的比赛,两边各有十几名队员,大家轮流上场,没有暂停,没有休息,像一场永无止境的车轮大战,而正是这样的比赛方式,让孩子们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篮球天赋。 这些孩子里最小的九岁,最大的十五岁,九岁的孩子和十五岁孩子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九岁的小孩儿往往还没有发育,细胳膊细腿,骨架没长开,手里拿着的篮球感觉比人都大。 而一些十五岁的小孩已经发育长高,像有几个白人孩子块头已经很大,有了成年人的样子。 所以,一些在训练时还显得球技卓着的小孩子,到了比赛中真正开始跑起来进行全场的对抗,就全面落于下风了,面对那些更加高大、强壮的孩子,他们的技巧完全发挥不出来。 奥尔巴赫从办公室走出来,掸了掸身上的烟灰,他一边观察着场上孩子们的表现,一边注意看了看站在看台高处聚精会神的莱昂。 作为浸淫篮球数十年的老江湖,并且一向以善于发掘人才而着称,奥尔巴赫自然是目光如炬,虽然随着篮球事业的发展,对球员的评估判断工作越来越专业和细化,但那是在职业篮球领域;像在这样的业余青少年儿童篮球,基本上十分钟的对抗赛,奥尔巴赫就能把球员们的水平摸得八九不离十。 “这将是我给你的最后一次考验,如果你能通过,我就会遵循我的直觉赌上我最后的篮球生命;如果你不能,那就抱歉,我只能在球队的球馆给你找一份清洁工工作了。”奥尔巴赫在内心对莱昂说道,虽然昨天已经和莱昂讲了给他介绍工作,可是并没有说是一份什么样的工作。 这也是奥尔巴赫让莱昂走之前来一趟训练馆的原因,他要给他一次最后的考验。 …… 对抗赛进行的相当激烈,孩子们走马灯似的轮番上场,大家体力都很充沛,充满了干劲,像一群不知疲倦来回奔跑的小羊。同时比赛打的也是一板一眼,并没有因为互相之间不熟悉而乱七八糟。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309 首页 上一页 1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