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道要地,与岛国言,就如是陆地大国的战略要塞,万不能放弃。虾夷人受制于齐鲁二国不假,可还不至于拱手相让北方群岛这等要地。只是因为绝对主力都牵制在了与倭人的战场上,不得已而让齐鲁水师插进来了一脚。 眼下的海涛之上,三万大齐水师后方的两翼,一万虾夷水师与一万鲁国水师同样是枕戈待旦。只是两军无论军容还是人数,与齐军都相差甚远。 前者那清一水的新造战船,镇海神器五牙大舰都足足有五艘之多,艨艟、斗舰、楼船,遮蔽天日! 而鲁国和虾夷水师。空有两万之数,不要说五牙大舰,便是海战主力的艨艟都没几艘。真是战力五的渣渣,只好躲在齐国水师之后,做摇旗呐喊的用。 齐国水师都督张邦彦屹立在前阵主舰,一艘载人八百五十人之多的五牙大舰前台。千里镜瞭望着远处的倭国水师阵营,黑压压遮蔽海涛,无边无际。 虾夷人对于这次的倭国水师穿插防备严重不足,受倭国王长子这个重大目标的诱惑,南部水师主力倾侧太重。不觉中南北水师间就给空出了一个三百里长的大缺口,直到十万敌军精锐划腹地而西去的时候才恍然惊觉,可是再要弥补水师精锐却已经被倭军牵制住,欲退不下。 如果此十万倭军重击虾夷人内腹诸岛屿,虽然不能给虾夷人致命一击,却也绝对能让虾夷人损失惨重,甚至其七大主岛因此破败一个都不是不可能的。 然而十万倭军毫没把精力放在虾夷人漏洞百出的七大主岛上,而是不停留片刻的直指西来,兵锋矛头不加掩饰的刺向北方群岛! 三万对十万。还是倭国的十万精锐之师,张邦彦心中很没底。他就是对身后的祝彪再有信心,也改变不了两方间实力上巨大的差异。 主舰上,一样瞭望倭国舰队的祝彪。神情自若,神采中信心十足,似胜券在握,成竹在胸。 “山本君。齐国人的兵力不及我军的一半,他们怎么就敢倾巢而出前来迎战?” “齐王是中原第一流的名将,胸藏万千韬略。长胜不败。如无一定把握,他不会如此吧?” “川岛君怀疑齐王有伏手?” “不是怀疑,而是一定!” 同样在倭军的舰队主舰上,这支十万水师的正副都督也在细细打量着对面的齐军水师。 只三万人的齐国水师面对大军压到的‘自己’,不假思索的就洞开港口水营,倾力杀出,这似乎……太草率了一些了。 齐国水师中竖立着祝彪的王旗,这表示着祝彪在亲自领兵,与倭国之前得到的消息一样。唯一不‘一样’的就是齐国水师的反应! 难道祝彪自信心暴涨,长胜不败下的他已经自大到无视三万与十万水师的差距了吗? 山本五十五和川岛速浪都不认为如此。祝彪不是那样的人,性沉心稳,厚重如山,是所有人对他心性的公知。走到今日的地位,祝彪才不会犯‘自大’这种低劣的错误呢。 唯一可以来解释的就是——祝彪另有伏手。 手握杀手锏,三万齐国水师对战十万倭军精锐,他有战而胜之的把握。 “可我实在想不出天下有什么器物,能让三万齐国初建水师,战胜我大倭十万精锐的。” “川岛君,今日就让你我来开开眼界吧。世间若真有此逆天之物,你我之败也败得其所。而若是没有,就让我十万大倭精锐,覆荡眼前的一切!” “如我所愿!”川岛速浪胸中一股雄豪气滔天巨浪一样奔涌。山本五十五的一番话激励的他无所畏惧,心中所有忐忑,这一刻尽皆烟消云散,一切的担忧,全都成为过去。 “末将告退!” 作为先锋将军,川岛速浪要站到全军的最前方。他骄昂下船,昂首挺胸如是进入荣誉的殿堂,意气奋发。 而对面的齐国水师上,祝彪左手持剑,右手拇指正在摩挲着那锋锐耀眼的剑芒。 他没什么秘密武器,有的只是自己一个人! 他要直接从水底进入倭国水师的阵中,一人一剑,十万倭国水师,数百艘大小舰船,想也顶不住他一个时辰的做活。 再大的战舰,就是那承载八百人的五牙大舰,一剑不行两剑,两剑不行三剑,十箭,祝彪还毁不掉一艘木质主体的战舰吗? 而天赋属水的他在大海里挥劈出十剑来,又能用去多少时间? 一个弹指?两个弹指?三个弹指?还是十个八个弹指?甚至是一息时间? 一个时辰,那该是多少息啊! 倭军战舰上肯定有随行先天宗师,可又有哪个先天宗师能在海水里挡住祝彪的? 齐军还有三万水师呢,一旁鲁国、虾夷也各有一万人打酱油。 当倭军战舰频频沉没,水师阵型大乱之际,就是鲁国虾夷的两万弱军也能打的倭军精锐苦不堪言。 海战不是陆战,阵列相比言之。更为重要! 元武二十三年夏东海发生的这场大战,齐军胜了。不费吹灰之力的胜了。 十万倭军精锐全军覆没,五万齐鲁虾夷联军,却损失微乎其微。 这一战役对天下整体的征伐影响不大,直接的说几乎没有影响。可这却让唐王眼前一亮,几乎是收到战报的第二天,就传令祝彪,筹谋统帅齐鲁唐等阵营水师,浮海南下。 这是一个改变了天下局势的决定。天京方面的临海舰队,虽然兵多将广。战船如云,可于祝彪的对决中是打一场败一场,只要没人在海下挡住祝彪,那水面上的祝彪舰队就战无不胜。 天京方面上到皇帝下到重臣,所有人都坐蜡。祝彪的实力已经毋庸多言,就是地面上也找不出几个可与他媲美的,更何况是水下? 祝彪又让天下人震惊了,震惊他那天下无双的绝佳水性。海战还能这样打?天京方面所有人都哭了。 无数人对祝彪拥有的水性赶到不可理解,北汉可不是河网江流密布的江南。他什么时候,怎么练起这么好的水性的呢? 无数人感到不解,可再多的怨念也挡不住祝彪的无解。元武二十五年,地盘临海的宁王、梁王投效唐王。 这就像是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立即就引带起了连锁的反应。一年之后,天下临海诸侯和藩国,尽数向唐王纳诚。 天下大势也由此发生了根本性逆转。 唐王直接把自己的小女儿许给了祝彪的第五子祝哲。绝不是唐王不想嫁女祝彪嫡子,而是年龄不相搭。且祝淳都已经有两个孩子了。 元武三十年,唐营二百余万大军,兵分五路。直逼天京而来! 天下所有人的目光都凝聚到了这里,天京,中原皇朝的心脏。都预计着一场血流成河的死战开启! 而出乎意料的是,皇帝走了。带着自己还能控制的大军和愿意跟随的朝臣子民,退往了西南。唐军近乎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姬发梦寐已久之地! 当年九月,姬发天京称帝,年号永安! 从此唐军变成了官军,官军变成了叛军,双方连身份都逆转了。 永安二年,齐国泰始山! 白雪皑皑地山巅,让祝彪想起了‘华山论剑’四字。只是小说中的华山论剑,挣得是天下第一,而此次的泰始山之战,挣得却是天下。 退缩西南诸州的元武帝,并没有放弃抵抗,反而因为地盘的龟缩,兵力的集中,在两年来的战事中小占上风,搬回了一丝局面。 姬发得天下,却也从天下诸反王的扛把子变成了众矢之的,而且要治理新得的诸州地盘民生,地方错综发杂的利益关系搅扰了他和智囊们太多的精力。 在天京之战结束之后,祝彪已经不在出现在中原了。他年纪也不小了,齐国的发展重点又都在域外,才不想再陷在中原呢。可姬发又怎么舍弃的了这么一位金牌打手呢。 一封手书送来了淄博,内容情深意切,直言自己年纪也大了…… 祝彪大感头疼,却也只能着手整军。这个时候,三个先天宗师来到了齐国。 短短一个月里,圆通、燕紫、祝忠、祝仝外带稷下学宫,被三人碾压式的全部横扫。以至于今天,祝彪得不得亲自走一趟泰始山巅。 北风呼啸,雪花飘飘。祝彪仡仡而行,雪地不留半点痕迹。他似慢实快,眨眼就是小百丈的距离。泰始山虽高,祝彪也是半刻钟里就蹬到了顶峰。 抬望第一眼,他就可看到不远处一人盘腿坐在一块青石上,呼啸风雪吹不动他一丝发丝,沾不了他一片雪片。身边甚至还放着一席酒菜,热气袅袅。 此人一身白衣,膝盖上平放着一把样式俭朴的长剑,即便背对着祝彪,也依旧让祝彪从他身上感觉到一种高贵恬淡地气质。 祝彪不用问就知道。这位登山都带着酒席的高手就是大周皇族里名满天下的中州第一高手,剑道宗师,天京第一剑,明国公姬林。 他是大周皇室放在明面上的一张招牌。可惜天京易主时,任姬发如何抛媚眼,都理也不理的随了元武帝而去。 面如冠玉,颔下有须,明明年已六旬,看起来则如三十一般。 祝彪来到,也不曾见他扭转过头看上一眼。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 相比之下,原天京供奉堂的另一王牌高手凌天凡就要坦诚多了。不知是不是此次出城出来的三大宗师级高手都有永葆青春的秘诀,这位成名甲子的传奇高手看起来也是只有三十许,乌黑地头发直往后一披散,甚是潇洒。 容颜俊伟,如是古铜铸就,线条硬朗而冷峻,无半点瑕疵,雄健的体魄也足以让祝彪前世所有的健美先生羞愧到无地自容。皮肤闪烁着古铜样眩目的光泽。双腿粗壮,手掌宽厚阔大,铜色中带着赤红,如同烧红地铜块。蕴含着烈焰的灼烧。 凌天凡只要一站,耸在那里,整个人就如同一根擎天之柱,顶天立地。气势雄浑的无可附加。 齐国除朝堂外的另一位先天高手,稷下学宫的镇宫之宝,有齐鲁一剑之称的曹秋道。与凌天凡比试的时候,愣是连剑意都不能在他面前放出,整个人彻头彻尾的被压制下来,十招就重创败北。 “某家已应约而来,还是让其他人出来吧。这么藏头露尾,有辱先天宗师之身份,也解决不了问题。”手指滑过湛卢神剑剑柄上简单朴质的纹理,祝彪将目光投向被白雪覆盖的重重远山险峰,纯净的白色与山壁间未被大雪覆盖的青灰就是今日泰始山的主色调,无限延伸的边缘处与天际相接,灰灰蒙蒙,风雪中一片混沌。 “好胆量。你孤身而来,真不怕就葬身在这里吗?”凌天凡的声音粗犷洪亮,隐隐中风吼雷鸣。一句话说完之后,空气里都还残留着嗡嗡的震动。 “你们敢杀我吗?” 不是‘杀得了’而是‘敢杀否’,似乎没前者硬朗,实际却更气势雄浑,睥睨顾盼。 泰始山之争,乃是较技。较技与生死搏杀,有太多的不同,首先就是杀意上。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831 首页 上一页 83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