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实习生还是会安排在财务这块,因为审计、财务这块的工作量是最大的。但会比审计宏观,不会盯着那些报表的科目或者很细节的内容,会更关注整个收入的大风险或者收入大变动。 虽然投行员工一直顶着高薪的光环,但对于实习生卢希安来说,则过着相对拮据的生活。 有次出差已经是晚上10点,起飞前客户突然需要卢希安负责的一份文件,并且要在12点前提交上去,连请人帮忙的时间都没给他留。在飞机上啥也做不了,卢希安只能在脑子里疯狂路演思路,手心不断冒汗。落地时,留给他的时间不足1小时,他只能在人来人往的航站楼里,就近找个角落里蹲着,争分夺秒地工作。 在出租车、高铁上工作是家常便饭,甚至在饭桌上掏出电脑,就着工作下饭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除了繁忙的工作本身,还要说服自已适应其他的一些事情。 比如,有次两个部门一起点外卖,现场有十几个正式员工和三个实习生,点了满满两大桌菜,席上大家你来我往,一派和谐。可结束时,正式员工仿佛约好了一般,集体扭头就走,只余遍地狼藉和三个凌乱的实习生。那一瞬间,卢希安心中充斥着被当“保姆”用的羞辱感。 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真的很考验精神承受能力,支撑卢希安卷生卷死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可预见的高回报,以及心中那股执念:他不要做那只四处逃窜的灶马蟋,而要成为高空的雄鹰。 其实,实习期也有遇到过不错的人。 vP正在会议上侃侃而谈,结果卢希安突然发现自已检查了n遍才发给vP的ppt上页码没有更新,是乱序的,很明显的低级错误。 当时卢希安脸立刻红透,完全不记得是如何结束会议的。回到工位上,满脑子是羞愧。 “……这么简单基础的事情,我怎么就漏看了呢,我真的太傻了。”给陆时发这条消息时,卢希安手都恐慌抖了三抖。 但实际上,在会议室上vP已经发现了问题,但对此并没有深究。后来vP平和地告诉他:“初入职场不可避免会犯错。要向前看,学习如何解决问题规避再犯错,专注于即将到来的任务。以后多使用工具检查。不管是什么工作,客户都只会根据你上交的东西评价你。你只是个实习生,如果这没有妨碍到工作,那么你做得很好。如果这妨碍了工作,那么我就会和你谈谈,表明我欣赏他的积极性和干劲,但是作为实习生就需要在这两者之前保持良好的平衡。明确期望并在未达标时进行沟通是你的工作。” 这一点,戳中了实习生卢希安的心声。多年后,他成为领导,也是如此告诫实习生们的。 实习期间某个凌晨,怕吵醒陆时,卢希安偷偷起床,动作很轻,幅度很小,来到书桌旁,写下了一段语无伦次的文字:关于我们的努力,可能的未来以及存在的价值,我们从无意义,我们不可能毫无意义…… 第二天卢希安早早去上班了,陆时在书桌上那张写了几行字的稿纸空白处回应着: 山高不?高。人生有些大山,始终无法攀越,遇到的许多困难都如一座座高山。海深不?深。深到鱼虾混杂,暗流涌动,你我只是一只小鱼,大海无边,人生无常,会遇见比我们庞大很多倍的鲸,遇见差点就把自已吞噬的浪。 但是,你若决定灿烂,山无遮,海无拦。 你,我,我们都不可能毫无意义…… 第14章 时间再次回到现在。 如果在校园时代的风光,只不过是过眼云烟。 长大后,则需要在各种说不清原因的行为里作出抉择。 即将三十岁的陆时也许追求的也只不过是排除掉一个错误答案 就业环境极度紧张,比陆时想的更糟糕。 理想固然值得歌颂,但现实也应该得到尊重。 进了个求职群,29岁的陆时想看看群里有没有合适的工作机会。群里有蛮多人交流,发布一些招聘信息,互帮互助,偶尔也会水个群,吐槽一番。 群友@寒潭说:“7月1号的时候,那天是我28岁生日,突然发现自已一事无成。没有女朋友,没有房子,也没有一份好的工作。都说三十而立,如果按这个世界标准鉴定,我的确很无能。” 群友@伊万说:“上次想跳槽的时候。找了好几家公司,发现他们的要求都是30岁以下。” 群友@洋阳说:“上次半夜刷淘宝的时候。我在一个小城市,拿着死工资,商场的一件连衣裙恨不得抵我半个月工资。想辞职去大城市,但我已经快30了,真是没有北漂的勇气了。” …… 陆时回想着这段时间浏览的信息,招聘网站上确实大多只招聘35岁以下的人,包括电商巨头京东的一个高级经理的岗位,要求硕土学位;还有旅游网站携程的销售岗位,年龄要求为20-28岁。网易在招聘前端开发人员的信息中表示,愿意放宽对学历的限制,但年龄不行。大学学历并非必须,但是超过30岁的勿扰。 陆时环顾了一下四周,马上就30了,发现自已是无一事可立,仍就保持 “二十而蹲”的姿势。 陆时反复刷着招聘软件,其实每天都很焦虑,但要强的性格跟一脸无所谓的样子弥补了他慌张的神情,他就是不想被别人看穿,尤其是卢希安。 可能是搜索了相关的内容,如今的互联网算法真是精准到位,抖音向陆时推荐了李程远的《三十,而立》纪录片,记录了许许多多三十岁的故事,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能找到自已的影子。这部播放量过亿的片子里曾经引用过诗人北岛《波兰来客》里面的几句诗,“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年少的时候,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已的诗与远方,可能是做自已想做的工作,可能是买一辆自已喜欢的车,也有可能是到处去旅游,或者是更崇高的志向。 干杯,若能忆理想,陆时肯定选择宿醉。可惜现在的他不敢喝醉,因为身体,因为还要继续找工作,因为他要假装像个大人模样。也许他已然是个大人了。 陆时暂时不想继续思考这些难懂的人生大道理,决定出去转转。陆时最近难得有的快乐就是坐在公交车上,插上耳机听播客。 播客成了陆时碎片人生里至关重要的输入,而有输入的一天就让他觉得这一天有所收获。 最近听的一期是在讲工作,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在《毫无意义的工作》里想象了一种最糟糕的工作的形态:其中没有赤裸裸的规训与惩罚,却有无尽的荒诞和虚无,他称之为bullshit jobs,即“狗屁工作”。 “狗屁工作”指的是:一份毫无意义、毫无必要且往往有害的定期领薪水的职业,其无意义或有害程度是如此之高,乃至于从事这份职业的人都无法为其找出合适的存在理由,但从事这份工作有一个条件,即从事者不得不假装这份工作是合理。 对此,也听到了一些网友的声音: “狗屁工作是在人际关系上的消耗大于工作本身的工作,一些职业狗屁的成分会比较高,比如咨询类、银行柜员、律师等。” “我是图书编辑,以前出的书基本没人看,也没有什么政绩工程,完全就是典型的狗屁工作,每次还要加班加点赶进度。换了一家出版社,做的书有人看了工作更有意义了,唯一的不好就是钱包扁了。” “即便医生在各个层面上都被认为是最不狗屁工作的职业,完全有意义的工作,但实际上,会被很多无意义的工作所侵占消耗。工作占比中,政策性、法律性的文书工作>病例、知情同意书填写>教学的内容>真正的临床治疗;顺序已经完全倒置了,有用工作的无用化很严重。” “如果一个工作在异化我和世界的关系,那我觉得它对我来说就是狗屁。经常会觉得自已的重要性是这个机构的名声赋予的,这个工作换另外一个人来做是完全没有区别的。” 怎么样才是成熟的呢? 大概就是一个人完全适应了这个社会的规则,并且最好是在这个圈层里获得传统意义上的成功。有时候不是我们没有长大,而是我们没有按照现有的模板长大,不符合这个社会对于长大的主流叙事。 陆时感觉脑子要炸了,准备休息一下,好好做一顿晚餐,鼓捣鼓捣新菜品。 现在天气热,要不弄个甜品冰饮什么的吧。刚好新买的冰箱也到了。重新买个冰箱是因为卢希安说以前那个旧式的不能满足他的需要,而且也确实耗损比较严重了。 新买的冰箱的说明书不见了。 没一会,卢希安下班到家,看到陆时在找什么东西的样子,问道:“怎么了?” 陆时指着崭新的冰箱,说:“冰箱的说明书不见了。” 卢希安挠挠头,双手垂下,说:“可能是我扔垃圾的时候没注意,混在里面扔掉了。” 陆时摊摊手,一脸难以置信,毫不客气地回道:“这么大一份东西,怎么可能丢了?我都还没来得及坐下来研究功能呢……” 冰箱是他们精挑细选了很久的最满意的款式,内置的制冰机等功能完美符合俩人的生活需求。 卢希安完全能理解陆时恼火的原因,但陆时一声不吭地逐个逐个抽屉翻,卢希安紧张地站在一旁,感觉像回到被宿管老师翻查有没有偷带手机的17 岁。 “我去官方店找客服要电子版吧。” “别找了,应该是真扔了。” “好了嘛。” 卢希安一连说了好几句。 最后,陆时站上凳子,从冰箱顶部翻出那份说明书。 两人都沉默了。 卢希安忽然开口说:“其实有时候跟你相处,压力挺大的,洁癖什么的真多” 陆时也不遑多让,回道:“我也是,当初不知道是谁非要住进来。” “是我自已要租这的,行了吧。没多久就30岁了,还吵架?咱不吵了。”卢希安对陆时怕怕的,嫌弃的,却又始终是欣赏的。 “30怎么了?你这是年龄偏见,我是在特定的年纪还无法达到该年龄最理想的状态。我对自已也很失望,从学校辞职后,我尝试过改变,但没有成功,我没有找到那条我认为我很值得去拼的那条路。”听到30这个数字,陆时一下子就炸毛了,可能是这段时间看多了这方面的东西,奔三却一事未立的他正承担着一份理想被现实打破的焦虑。 “你不是喜欢教育行业嘛,从学校辞职后不再考虑相关职业嘛,或者说你想全心全意做自媒体?” “还没考虑好。但我很确定哪些是我不想要的,我会果断地离开这类人与事。”陆时的眼里,是酸涩,是茫然,是决绝。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83 首页 上一页 2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