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原曲的童真简单,新的一版截然不同的调子多了几分特别的沉寂感。
“太阳慢慢向西沉,乌鸦回家一群群。”
“星星眨着小眼睛,闪闪烁烁到天明。”
陈亦辞被灼伤过的声带音色显得喑哑,像是古老的玄琴,吱吱呀呀的拉响故事。
“啊,不是那首儿歌!我就说嘛,每一个音都不一样,一定是原创。”
“真的只有词一样,原来是原创啊,好厉害。”
“不过背景音好像是那首儿歌的,还有小孩子的声音呢,不用自己谱的吗?”
“好有才啊——”
“听到过很多叫小星星的歌,这版是我听过最好听的呜呜呜。”
“他声音好特别啊,沙沙的,又不像普通的那种低沉男嗓,不刻意。”
“沦陷了,他简简单单的站在灯光下显得安静又干净(我原谅他穿着破不拉几的补丁裤。”
此刻的评委席一脸懵的看着节目表。
不是唱儿歌吗?
这位选手演唱的曲目和上面写的完全不一样啊?!
底下的评委看着节目单上的儿童歌曲小星星几个大字,不解的皱起眉头。
陈亦辞努力稳住声线,唱出最后四句歌词:
“星星眨着小眼睛,闪闪烁烁到天明。”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简单的四句词,他唱得大汗淋漓。
不知道为什么,他觉得这次唱得格外的费力,差点喘不上气来,有些跑调的音高居然勉强才能跑上去。
他以前跑得随心所欲,胶囊不仅让他跑得更严重,而且跑得嗓子完全不受控。
也是这简单的四句词,让屏幕前的网友们抓心挠肝,纷纷哀嚎。
“呜呜这个调调真的绝绝子,好好好听!”
“他的词真的很简单,最简单的儿歌小星星歌词,能谱成这么耐听温柔的旋律,真的没想到!”
“高手在民间,啊不,高手在村里!”
“这首是全场听下来最好听的曲子。”
评委拿着节目单一脸懵。
怎么突然就改歌了,临时改歌都不用换伴奏吗?
这是真的强。
评委咳了声,轻声问他:
“请问这是你的原创吗?”
陈亦辞疑惑道:
“这首歌不是小星星吗?”
弹幕纷纷:
“啊小星星我记住了!朴实无华的名字!”
“我去搜了没有音源和作品。”
“真好,简单的歌词配简单的歌名,快上架音源我要听!”
“真的看不出种田小哥哥是创作型选手!”
“会发录音室版本吗?”
“天啊,平平无奇创作小天才!!”
评委一时也有些被他的才华折服,感叹道:
“很厉害啊,我们看到你原来定的歌曲是儿童歌曲小星星,是什么灵感促使你中途改成自己的原创呢?”
陈亦辞意识到好像有哪里不对,道:
“不是,我要唱的是就是儿童歌曲,最简单的那首小星星,不是什么原创。”
他有些不好意思:
“我就是唱跑调了,结果跑得有亿点点严重,就唱成这样了。”
他解释后,弹幕纷纷发出疑问:
“也就是说不是提前写好的调子吗?”
陈亦辞愣愣点头。
弹幕疯狂了:
“啊啊啊啊临场编曲!绝了!”
“不仅是创作小天才,还是即兴创作小天才!!”
作者有话要说: 陈亦辞:??
5.第 5 章
海选结束后,导演组找到陈亦辞,告诉他他海选顺利晋级。希望他能来参加下一次的初舞台。
带着塑胶手套满手土正在插秧的陈亦辞:
“……啊?”
他稳了稳身形,从泥里像拔萝卜一样拔出两条腿,解释道:
“那真的真的不是我的原创,我是唱跑了跑出这种效果的,我就是这次跑得好听,下一次还不知道跑成什么样呢。”
效果完全随机啊。
王导摆了摆手,有了上次突然消失的胆战心惊经历后,已经失去了对他的信任,不想听他胡扯:
“行了,你不要谦虚,现在你人气很高,‘即兴创作小天才’的称号已经传开了,节目组要求每个参赛选手都要录个vlog作自我介绍,下午来录,你这边准备一下。”
陈亦辞还想说什么,被王导挥挥手打断,任重道远拍了拍他的肩,扔下句加油就走了。
陈亦辞:……
他坐在田坎上戴着草帽,45度仰望天空怀疑人生。
原以为唱完就能走,结果现在赶鸭子上架,突然就成长期了。
节目组效率很高,果然下午就举着摄像机来了。
刚入眼,负责他vlog拍摄的小姐姐就被满地的书和报纸震惊到了。
小小的屋子里书和报纸堆成了小山,桌上,地上,连菜篮子里也有一大堆,扒开沙发垫子还有好几本。
负责人捡起书一看,倒吸了一口凉气。
《现代音乐理论》、《蓝晓玲基础唱法讲解》、《为止书法导论》、《现代舞派及变迁》……
而屋主人陈亦辞正襟危坐的叼着笔,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在书上勾勾画画。
为了做好家人的功课,他特地一早从书店买来了他妈、他哥、他爷爷的著作,以及“艺术名人堂”这个系列的丛书,从中午插完秧回来看到了现在。
负责人看着满屋子书,从震惊里缓过神,敬畏道:
“请问,这都是你看……研究的书吗?”
陈亦辞这才见到来人,忙收拾收拾,给她倒了杯水,不好意思指着他妈的著作道:
“其实我都看不太懂,太高深了。”
他是真的看不懂,买的时候失策了,他买回来了一大堆他妈他哥的著作,结果发现里面的理论和专业名词他一个都没听说过,他看着跟天书一样。
不过他后来发现用来催眠特别好使,两秒就睡着了。
负责人想起这位在海选现场惊为天人的发挥,在记录本上写下“谦虚过头”两个字的评价,暗自对面前这位朴素的种田小伙夸赞:
人虽穷志不穷。
她又采访道:“请问你看书都学到了什么呢?”
想起在另一个世界,把自己真的当家人看的艺术大家们,他心中一阵温暖,真心实意回答:
“其实不是学习,我看书其实是想离他们更近一点、多了解他们一些。”
他买回来最有用的书是“艺术名人堂”系列。
他通过这个系列,了解到了他妈、他哥、他爷爷的生活习惯和爱好。
他知道了他哥晚上睡觉会磨牙,他妈初中就开始早恋,他爷爷喜欢在喝可乐时偷偷加枸杞……
这些让他拉近了他和他们的距离,让他觉得他们不是历史人物,而真的是温暖接地气的家人。
负责人肃然起敬,打开采访的小本本记道:
“他看书,是想多了解前辈们,了解他们在历史上沉淀下来的文化,了解他们积极进取、刻苦攻坚的艺术精神。”
她摇头感叹,重重的加上一笔:
“他虽然在村里,未行过万里路,但有志读万卷书,抱着学习艺术的精神来到了这个节目。”
陈亦辞看她写得起劲,刷刷刷的一直没停,好奇道:
“你在记什么?”
她看着面前淳朴的少年,心疼道:
“如实给观众说你学习情况。”
陈亦辞似懂非懂,觉得好像有哪里不对,懵懵懂懂点头:
“噢……学习……确实,学无止境嘛。”
确实也、也能算学习的吧?
因为选手比较多,采访任务比较紧,小姐姐虽然留恋,但也不得不告别。
临行前,她让陈亦辞给她学习笔记,说要作为学员的vlog素材。
陈亦辞拿出了小本子,小姐姐看也没看,匆匆拍完就走了,走的时候还鼓励陈亦辞,说他的原创《小星星》已经上架音源了,很好听,让他继续加油。
陈亦辞:……
送走了摄像团队后,陈亦辞松了口气,翻出小本本,看着里面的“学习笔记”:
蓝晓玲:
爱好:打羽毛球、散步。
喜欢吃:青菜、玉米鲜虾粥、蜂蜜、辣椒炒肉(备注:最好少给她吃,辣椒伤嗓子)
……
在现实中历史上,蓝晓玲是个妥妥的吃货,能吃的海了去了。
但在书里的世界,可能是原作者漏写了美食这一设定,导致世界根本没有什么吃的,大家只能吃苦涩噎人的胶囊。
陈亦辞又在几人“喜欢吃的菜品”那一栏打了个三角着重符号,然后翻身下了菜地,从里面摘了几株小青菜、西红柿和土豆,又去鸡窝鸭窝里掏了几个鸡蛋鸭蛋,打包好放到被窝里。
他打算今晚穿书的时候试试把这些带到书里的世界里。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带进去。
西红柿、土豆、葱蒜、鸡蛋……
大家爱吃的都在这里面,他还顺带带了些种子,看能不能在书里种地,把粮食传播过去。
正当他系好袋子时,突然愣住,慢下动作皱眉。
神明爱吃什么?
他在现世中找不到关于神明的任何记载。
生平也好,爱好也好。
一点痕迹都没有,和他给人的感觉一样,孤独又神秘。
陈亦辞想了想,从自己柜子里掏出了一个笨重的存钱罐。
他最重要的钱一般都存在这个罐子里,除了钱罐子里还有一些奶糖。
他平时没有乱买东西的习惯,最放纵的时候就是家里收成好了,多卖几斤谷子,他就用多出来的几块钱买几颗奶糖,存起来慢慢吃,能吃很久。
存钱罐里有七八颗糖,因为天气有点热,已经有点化了。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70 首页 上一页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