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家里也能早点用上灶台了,天天在外面做饭十分的不方便。 关外春天的风很大,在外面做饭不光废柴,而且风刮得火星子到处都是,金氏的衣服都被火星子烧出口子了。 金氏一行人光顾着开荒了,捡柴这事给耽搁了,只在路上顺手捡了一捆。 现在黄豆腐不在家,应该是又出门拉粘土了。金氏也不等自家男人回来了,把锅从屋子里端了出来,架在灶台上,把早上的剩饭用那一小捆柴火热了一下。 开了一上午的荒,大人和小孩都饿得肚子咕咕叫了。搬家走了二十多天,黄豆芽从来没这么饿过。看来今天是真的下力气干活了。 黄豆芽中午饭都多吃了一碗,把金氏都惊到了,生怕小姑子撑破了肚皮。 第一天开荒,金氏怕家人不适应,再累坏了身子,就强迫小姑子和两个孩子睡个午觉,歇足了精神再出门。 其实不用嫂子强迫,黄豆芽的身体也支撑不住了,刚吃饱饭就上下眼皮打架了,两个孩子更是累了一上午,倒在炕上就睡着了,三人并排躺在炕上,睡得跟三只小猪似的,还打起了呼噜。 金氏并没有睡午觉,而是帮着自家男人打土坯,这样家里的灶台也能早点搭上。 两个人一起协作打土坯的速度更快,一个人负责铲土,一个人负责用石杵砸土。 负责铲土的人将坯模子固定在石板上,往里面先均匀的撒一些干土,可以防止土坯模子和石板粘连。 然后再往模子里铲土,一般先铲个三四铁锨土,负责石杵的人开始用石杵,上下捶打铲进模子里的土。 一般是先要捶打个三四下,用脚稍微平一下模子里的土,再捶打三四下,再平整一下土,再捶打三四下,土坯就打好了。 老话说“打坯三遍不能少”,这就是三遍打坯,基本上要捶打十二三下,这样打出的土坯才平整、结实。 放模子、撒干土、铲土、砸土、拆模、搬坯、摞坯、晾干,以上工序一样都不能少,但凡少了一个步骤,就做不出好土坯,土坯打不好,搭建出来的灶台也不扛用。 “打坯不用催,一天五百坯”,黄豆腐和金氏从下午才开始打土坯,一下午能打出二百块土坯,这么多的土坯用来砌灶台是足够了。 不过黄豆腐还想给家里的两头驴搭个驴棚,就还得再多打几天土坯了。 黄豆芽见哥嫂在忙,就带着两个孩子打算去莲花山那边捡干柴,顺便再摘点野菜。 早上出门时碰见了村长媳妇孙大娘,孙大娘说莲花山上起了地瓜皮,正适合熬汤。 家里这几顿吃的都是干粮,也没有菜。趁着捡干柴的机会,正好去山上挖点菜。 孙大娘说莲花山上没有狼,黄豆芽也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把铁锹和柳筐放在了驴车上,带着两个孩子就往莲花山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10章 .野韭菜 黄豆芽姑侄三人来到山脚下,就发现了一大片的地瓜皮。 地瓜皮在黄家老家又被叫做地木耳,常生长在山丘和平原的岩石、草地、田埂以及近水堤岸旁。 地皮菜一年四季都有,春秋季雨后的地皮菜最为新鲜,尤以春季的三月到五月、秋季的九月和十月为最佳采收期。 地皮菜多生长于阴暗潮湿的地方,虽说地瓜皮常见,一般在雨后的山坡或者草地会大量生长繁殖。 大热的天,地瓜皮被晒得干干的,跟土地一个颜色,不仔细查找,很难发现其踪影。 虽然最近没下雨,但好在山坡上的土地还算湿润,再加上有树木遮挡太阳,地瓜皮还没有被晒得干干的,稍微好找一些。 黄念文和黄念花兄妹二人很少上山,黄念文在老家时倒是跟爹娘一起去山上捡过柴火,黄念花那时年纪小,第一次上山还是在来关外的路上。 但是搬家途中,大家上的山也就是个小山坡,山坡上也就有片小林子,能帮大家遮阳罢了,跟莲花山这种连绵起伏的青山是没法比的。 虽然孙大娘说山上没有狼,但黄豆芽还是不敢带着孩子冒险。 这么大的山,虽说海拔不高,但是这么大的一片林子,谁知林子里面会不会突然出现什么野物呢。 所以黄豆芽就只带着两个孩子在山边晃悠,坚决不往树林里面走。 山边应该是常有村民行走,因为有野草被割断和踩踏的痕迹,黄豆芽让两个孩子捡地瓜皮,自己则拿着砍柴刀,去山上弄柴火。 上午跟嫂子在荒地弯腰割野草后,黄豆芽就腰酸得难受,是一点都不想弯腰了,就带着砍柴刀,挑高点的枯木下刀,木柴直接扔到地上,等砍完了再一起收拾。 枯木上偶尔还能看到一些已经被晒得半干的木耳,也全都被黄豆芽摘了下来,放进了腰间的布兜里。 凡是下力气的活,黄豆芽是通通干不了太久,才砍了两捆柴不到,身体就又开始冒虚汗。没法子了,只能找了个木桩子,坐下休息。 坐在木桩上,听着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唤,倒是让心情好了不少,黄豆芽环顾着四周,看看有没有啥其他好吃的,就正好发现了两丛野韭菜。 真的是运气到了,挡都挡不住,随便找个地方休息都能碰见好吃的。黄豆芽缓了一会儿,等身体不再出虚汗后,就跑去挖野韭菜。 早知道能碰到野韭菜,就把家里的铁锹带出来了,正好家里还闲着一把铁锹呢,黄豆芽懊恼自己思虑不周。 不过后悔也没用了,野韭菜现在特别嫩,用手直接薅肯定是不行的,不仅薅不出韭菜根,很可能把韭菜叶都薅坏了。 为了把韭菜连根带走,黄豆芽只能蹲在野韭菜旁,用砍柴刀一点一点地挖,好在野韭菜的根扎得不深,挖通了一边后,就可以从根处慢慢地往出薅了。 两丛野韭菜挖出来后,黄豆芽小心翼翼地把这些野韭菜放进了柳筐里,生怕伤了韭菜叶。 现在家里的菜园子还是空的呢,弄些韭菜根回去栽上,时不时还能给家里添道菜。 两丛野韭菜就把黄豆芽带来的柳筐底装满了,黄豆芽也没继续挖附近的其他野韭菜,反正山上有都是,村民们好像都不咋把这野韭菜当好玩意。 黄豆芽体力有限,也不贪多,反正下次上山再挖也不迟,用砍柴刀挖菜,实在是太费劲了。 对于力气小,体力差的黄豆芽来说,还是保存体力砍柴比较重要。 姑侄三人忙活了两个多时辰,肚子都饿得咕咕叫了,这才恋恋不舍地打算回家,三人把砍好的柴拾起来,一捆接着一捆地往驴车上运。 三人第一回 上山就满载而归,要不是肚子饿了,还真舍不得回去呢。 这莲花山真的是座宝山,物产之丰富,让黄豆芽惊叹不已,这还仅仅是在山边,要是再往山里走走,不定会碰到什么好东西呢。 柴火装满了驴车,三人没有坐的地方了,姑侄三人就牵着驴儿,慢慢悠悠地往家走。 这个时间点,大部分人都往家回了,黄豆芽也终于见到了同村的其他村民。 几个妇人也是刚从山上下来,黄豆芽跟这几位妇人互相报了家门,也算是认识了,就攀谈起来了。 远亲不如近邻,能碰到就是缘分,这一路上几人倒是聊得十分起劲,黄豆芽还认识了不少以前没见过的野菜。 得知黄豆芽一家的菜园子还是空的,热心的白嫂子还邀请黄豆芽去她家里拔葱。 黄豆芽曾担心被当地人排挤的情况也并没有发生,大家都十分的热情,明明是初次见面,才聊了几句,就立马熟悉了起来,这让对陌生人一向有些冷淡的黄豆芽还有些不适应。 “可算是回来了,再不回来,我就让你哥去找你们仨了。”黄家姑侄三人到家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金氏时不时张望着小姑子的身影,远远见到家里的驴车后,这才放下心来继续干活。 黄豆芽接过嫂子手上的铁锹,跟大哥一起做土坯,黄家两个小娃娃则被金氏安排去摆放柴火。 因为家里的柴火不够,金氏也没做饭,现在家里有一车的柴火了,金氏赶紧洗洗手,开始做饭。 金氏接过闺女递过来的半布兜子地瓜皮,抓了一把,泡在了盆子里,其他的则被晒在外面了。 地瓜皮可是好东西,做汤喝,还能清热去火。 野韭菜叶被金氏全都割了,剩下的韭菜根被埋在了菜园子里,还浇了两瓢水。野韭菜生命力旺盛,没几天就能再割一茬了。 柴火多了,金氏打算把开锅剩下的肥猪肉炒了,正好现在家里还有韭菜,韭菜味冲,正好能掩盖猪肉上的铁味。 肥滋滋的猪肉下锅煸炒,慢火熬油,直到猪肉全都缩成一小块。金氏用勺子舀出了锅里大部分的油,这才舍得把切好的韭菜放进锅里炒。 猪肉炒韭菜的香味飘得满院子都是,院子里的其他四人不约而同地看向铁锅,同时狠狠地咽了口口水,紧接着肚子都不争气地叫了起来。 黄豆腐抬头瞅了一眼自家妹子,见妹子正不错眼地盯着铁锅,这才放下心来,不然自己这个大哥可在妹子跟前丢脸丢大发了。 猪肉炒韭菜盛出来后,金氏往锅里又倒了一点油,撒上韭菜末,放了小半锅的水,然后把泡好的地瓜皮洗干净后,直接扔进了锅里,在锅边又贴了几张粗粮饼子,等锅开了,汤和饼就都好了。 闻到了饭香,大家干活的热情也上来了,想着赶紧把活干利索了,直接吃饭。 配着炒韭菜,粗粮饼都好吃了不少,一口饼子,一口菜,再来一口汤,别提多美了,肚子也暖呼呼的,舒服极了。 因为是晚饭,三个大人都有意地少吃了些粮食,一个劲地往肚子里灌汤,家里的菜和汤都被吃得干干净净的。 等大家吃完饭了,黄豆腐揪了块粗粮,把菜盘子里星星点点的油水刮干净,把沾有油水的饼子掰成两块,分别喂给了自家小妹和媳妇。 金氏被自家男人弄了个脸红,赶紧借着收拾桌子,跑去了厨房。 黄豆芽慢慢地嚼着大哥给的粗粮饼子,其实味道并不怎么好,炒韭菜本就没有多少油水,盘子上沾的油水更是少得可怜,但黄豆芽却觉得这块饼子,比猪肉还要美味。 忙活了一天,天刚黑,黄家人就倒在炕上睡了起来。累了一天了,一夜无梦,五口人一觉睡到天亮。 小孩子的觉要比大人多,黄豆芽睡醒时,炕上的两个小娃还在打着奶呼,小肚子随着呼吸一颤一颤的,可爱极了,黄豆芽给两个踢被的孩子盖好了被子,这才穿好衣服下了炕。 黄豆腐已经开始打土坯了,金氏则在院子里做饭。黄豆芽洗脸梳头完毕后,跟大哥一起打土坯。家门口时常有人经过,全都是去地里开荒的村民。
黄豆芽本以为自家哥嫂已经够勤劳了,但看着这一帮帮一大早就开荒的人,只能感叹比自己勤劳的人实在太多了。 黄豆腐昨天挖的粘土够用了,家里的两头驴就被金氏和黄豆芽都牵到地里去了。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31 首页 上一页 1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