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祖父虽然只是个秀才,但是两父子相互印证又有不少收获。何况苏祖父放弃科举之后,读了家中不少藏书,理解的角度又比苏顺宽广些。 最后两人呆了大半个下午,得出一个结论,李进士做学问的水平还是有的,更难得的是为官多年(虽然官不大),官场思维和对朝廷政策的解读尤为可贵。 父子两讨论完半下午后,苏顺又去找了苏祖母。 陈嬷嬷笑着说,“老太太正念叨少爷呢,再不来就该去书房抓人了。”说完,陈嬷嬷识相的推门出去,把空间留给母子二人。 苏祖母拉着苏顺坐下,“这半个月,可是累坏了?” “娘,读书求学哪有不累的,我自己觉着也还好。” “嗯,你可记着,学问之事急不得,身体最重要,可不要苦熬。身体好了,才是基础,你要切记,家中尚有老母幼儿呢。” 苏顺自然是诺诺应是,苏祖母又神神秘秘的说,“你爹又叫你去书房半天做啥?你就顺着他说点就行了,他考了半辈子科举,如今把期待都放你身上,想着靠你复兴苏家咧。”偷偷放低声音,苏祖母叮咛说,“你自己有主意就行。你考秀才比你爹还早好几年呢,他半夜都笑醒好几次。他半辈子就考了个秀才,你已经比你爹聪明了。” “娘,”苏顺苦笑不得,“我知道了。” 苏祖母见儿子听话,转而又关心起衣食住行,“小石头照顾得可好?你们住哪?李进士家还是自己赁房子住?在哪里吃饭?” “小石头用惯了的。我们自己赁房子住,我跟隔壁何德大哥赁了一个小院子,他在东间我在西间。吃饭李进士家包了,只是要另交钱。” “哦,那吃的还行?听闻隔壁喜欢吃茱萸?你可吃得惯?” “还行,有辣的也有不辣的,不辣的吃多点,辣的吃少点。” “嗯,”苏祖母沉吟一下,“也没有办法了,毕竟是在别人家,没有自己家方便。” 母子两细细说了半响,又到吃晚饭的时间。 晚饭后,苏顺才找到时间跟妻儿好好说两句。 沈氏也问了一些苏顺情况,苏顺亦都说了,回答得跟苏祖母大不离。 反倒说苏顺,细细问了沈氏在家如何,沈氏自然是回家中和睦,身体康健,儿女听话。 又举例说了亮哥儿会抬头看人了,月姐儿活泼了许多,媚姐儿文静稳重已经学着拿针。 “辛苦娘子了。”苏顺并不是认为妻子就应该无怨无悔照顾家中老小的男人,他很是感激,“当年求娶你,曾说过给你遮风挡雨,如今却独留你一人在家?” “有相公这一片心意,我便已满足,并不觉辛苦。” 两人越说越近,渐渐相靠在一起。正是多日未见的年轻夫妻,可谓春宵苦短日高起。
第14章 .肉松苏顺在家呆了2天半,又匆匆走了…… 苏顺在家呆了2天半,又匆匆走了。时光流逝,转眼又到7月中,沈氏抱着亮哥儿到苏祖母屋里。 见到胖乎乎的孙子,苏祖母是满心欢喜的,沈氏趁机跟苏祖母商量到,“母亲,下个月又到中秋了,想问问母亲今年如何安排。” 苏祖母抱着亮哥儿,说,“就照惯例吧。李进士那边,按照原来许举人的分例再加三成。” “还是母亲思量周到,”沈氏笑到,“另外,我想着媚姐儿月姐儿也渐渐大了,厨下针线、管家理事也该接触起来了。虽年纪小不用她们经手,但女孩子,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方是正经。正好这个中秋,我想着让她们抽半天来跟着学习?” “嗯”苏祖母点头,“女孩子是应该的。我跟你父亲说吧。” 于是,晚上,苏祖母便跟苏祖父说起这个事情,原以为很简单,结果苏祖父久久沉吟未答。 “怎么?有什么问题。”苏祖母惊奇了。 “媚姐儿没有问题,倒是月姐儿,可惜了。”苏祖父答到。 “如何可惜了?”多年夫妻,苏祖母对苏祖父的了解,难得他说这句话,苏祖母的好奇心都勾起来了,又想到当年月姐儿是傻子的那个流言,莫非月姐儿有什么特殊的? “这么说,闻一知十,灵性十足,如果月姐儿是个男儿,我苏家,复兴有望。”苏祖父到。尤其这一点灵性,好苗子与寻常苗子的差别就在这里了,实属难得。 “读书天分这么高!”苏祖母咂咂嘴,要知道,苏祖父一直说自己家传承自苏大学士,一门三进士可是美谈呢,但转而一想,“可惜是个姑娘。”姑娘又不能考科举。 “是呀,可惜是个姑娘。”苏祖父也感叹一声,“行吧,让她两下午课程不用上了,学理家去吧,女孩儿家,管家理事方是正经。” 于是,苏明媚苏明月便这样成了半失学儿童。 苏明月倒不知自己得到苏祖父如此高的评价。如果她知道,也是内心有愧呢,毕竟她一直认为自己只是依仗着成年人思维和记忆去吊打小学生。 对于半失学,她也不在意,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规则,在这个时代她注定不可以科举晋身,那学文识字和管家理事一样,都是为了过上更好生活的必要手段。 然而,苏明月不在意,以翔哥儿为首的一帮小学生在意得很。 苏明月多好呀,每天下学后会提醒他们当天课业,上学前会帮他们收齐课业交给先生,偶有不懂得苏明月会帮助解答,还会在休息时间帮他们抽背课文。总之,苏明月的存在,大大减少了小学生们与严厉的苏先生接触的机会。 如今,苏明月下午不上学了,他们如何是好? 一批小学生商量半天,最后决定派翔哥儿为代表去谈谈,最好苏明月不要去学管家理事,管家理事有什么好的。至于媚姐姐,媚姐姐年纪大了,去就去吧。(媚姐儿想打人。)
翔哥儿跑去跟苏明月说了一通,被苏明月残忍拒绝。翔哥儿不敢置信,大家都是一起的,你如何能背叛大家。 “翔哥哥”苏明月耐心的劝导,“你看祖母年纪大了,娘要照顾小弟弟,爹已经出去读书了。我和媚姐姐要帮助娘亲干活的。你看,等我做出好吃的,送过来给你们吃好不好。” 翔哥儿这个胖墩听到好吃的,有点怀疑,“你不会像我娘一样,什么都煮不好吧?” 姑妈,你的秘密暴露了。 “当然不会,翔哥哥你是怀疑我吗?”苏明月梗着小脖子,“即使我刚刚开始做得有一点点不好吃,翔哥哥你也会给我鼓励的对不对?” “好吧。”翔哥儿无奈到,显然苏姑妈给了他某点教训,他已经是成熟的大小孩了,爹说要给女人面子。 “我以后下午不上学了,还要靠翔哥哥你告诉我下午大家都学会了什么呢?一想到这里我就很担心,万一我落后了被祖父打板子怎么办?翔哥哥你这么聪明可靠,一定会帮助我和姐姐的对不对?”苏明月又怂恿到。 “当然,你放心吧,月妹妹,包在我身上了。”翔哥儿听到聪明可靠,拍着胸脯答应了。 于是,翔哥儿跑过来一趟,原来的目的没有达成,又领了一项任务回去。 苏明月苏明媚半失学,除了翔哥儿为首的一帮小屁孩不习惯,苏祖父也十分不习惯。 没有人帮忙提醒和收集这帮小屁孩的课业了,小屁孩有疑问也憋着不敢问,一问啥也答不出来,下午的菊花茶也没有人给自己泡好了,实在是十分烦躁。 小学生们战战兢兢,果然没有了月妹妹/月姐姐,苏先生更可怕了。月妹妹/月姐姐什么时候可以回来呀? 被念叨的苏明月正在绕有兴致的跟着沈氏学厨下理事,当然,以她这样的年纪,肯定是不能让她动手的,事实上,沈氏只打算让两姐妹有个概念。女子的传承就是这样言传身教,所以古时候有丧母不娶的说法。没有一个好母亲悉心教导,嫁到婆家如何能挑起当家主妇的重担。 苏明月围观古代小中产人家是如何过节的,沈氏的庄子送来了中秋前的的蔬果,苏家还剩下百十亩祖田半年收益,又要准备中秋前的点心吃食,又要给相熟的邻居亲近的亲戚来往节礼。 因8月中秋,苏顺7月末和8月末两月的假期集中在8月一起放的,是故6月末之后隔了一个半月苏家人才见到苏顺。 这一见,众人大吃一惊,苏顺实在是消减了许多。 自不说苏祖母见了如何心疼,沈氏担忧,连苏明月都暗暗想按照他爹现在的身板,要熬过秋闱春闱的恶劣环境,真是让人不放心啊。 对于如此消瘦,苏顺的解答是学业过累,尚不习惯导致的。过些时日跟上了就没有问题了。 沈氏却是不信的,她细心,找来小石头细细询问。小石头瞒不住,才说了。 原来,李进士家的伙食是交给李太太管理的。奈何这个李太太是第三任填房了,李进士一树梨花压海棠,李太太年轻想要点钱财傍身,便克扣起这帮学生的伙食。 “最初是一餐一顿肉,后来变成里一餐几片肉,现在就是各种肉沫青菜了。”小石头十分愤愤不平,“没有油水,只能多多的放茱萸调味,少爷只能用热水过一遍再吃,天天这样,少爷不瘦才怪。” “天杀的,收了我们这么贵的伙食费,这样糊弄人。”苏祖母这等老人家都大骂出口,动她心肝儿子比动她更让人愤怒,“这就是上辈子穷死的,这辈子干这等缺德事,我看她一辈子都是穷命。” 骂是骂了,但是也没有法子,谁让本县唯一的举人许先生高升了,估计李进士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苏顺都说李先生对学生的课业十分尽心。 出了这等事,一家人过节都不开心。苏祖母憋着劲,一心只想给苏顺大补。 苏明月见此,想起前世亲戚家为孩子辅食折腾的各种鱼松肉松,方便易食,便于保存,便想试一试。 “娘,如何不把肉煮熟了给爹爹带过去呢?”苏明月问她娘。 “月姐儿乖,肉放久了容易臭呢?”沈氏也为苏顺的身体担忧,二人年轻夫妻感情好,实在不忍丈夫受这等罪,但丈夫肯定不能因为这等事退学的,只是沈氏想尽办法,也想不到如何破这个局。 “那娘,腊肉不臭呢。”苏明月又问。 “腊肉都晾干了没有水分了”沈氏并不迁怒女儿,还是耐心解答。 “那娘,要不将煮熟的肉,晾干水分试试,”苏明月到,“不过晾干时间太长了,能不能炒干呢。” 沈氏并不因为苏明月的年纪小而否定苏明月说的一切,她想了想,觉得有点道理,但又从未听过过这样的事情。 “娘,要不我让田婆子试试?”田婆子,苏家雇佣的厨娘。 田婆子长的胖墩墩,十分有分量。自古以来,厨子先尝三分味,从来没有饿瘦的厨子一说。 对于自家二小姐的奇思妙想,田婆子心里嘀咕从未听说过把肉炒干的,但是一个好的下人,是听命行事。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72 首页 上一页 1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