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大伯母:“对对对,就是这样。”说了一句,又嘀咕,“李大夫肯定会看好的,灵儿之前磕破了脑袋都流血了,李大夫也看好了。”许是在顾大伯母以及众多古代人的心里,晕倒是没有磕破脑袋流血严重的。 顾大伯母不提顾灵还好,一提顾灵,顾兰心头又起了火。她大声吼道:“所以她顾灵比我金贵是不是?” 顾大伯母被她吼的一愣:“我……兰儿,你怎么会这么想?在娘的心里,你是最重要的。”这可是她的第一个孩子啊,尽管不是儿子,但也是她最疼爱的孩子。 顾大伯则没有什么反应,甚至不懂顾兰在生气什么。再说一句,顾奶奶看重顾灵,顾大伯向来听顾奶奶的,如果有好东西,在自己的闺女和侄女之间,他还真是先顾虑到侄女。不然等他娘生气了,后果就严重了。 顾兰不想跟顾大伯母说话,她自己加快脚步往前走。 “兰儿……”顾大伯母追了上去。 顾兰还没吃完饭,回到家里,看着厨房里温着的饭,看着锅里和饭一起温着的几块炒鸡蛋,她的心里又有些暖了。 家里能下蛋的母鸡有三个,在没有意外的情况下,一天有三个鸡蛋,所以她娘每天会拿出一个鸡蛋炒一炒或者放蛋汤,来给一家子的人补身体。一个鸡蛋如果炒的话,他们家五口人,一人一筷子就几乎没了,可这里还有好几块,必然是爹娘没吃,留给她了。 这也是就算顾兰重生了,她怨爹娘却不恨的原因。因为爹娘不是不疼她,只是在那个家里,他们习惯听奶奶的。 顾兰叹了一声气,好在分家了。 顾兰私自认为,这次分家的原因是顾灵的受伤,让奶奶忍不了他们了,所以把他们一房赶了出来。如果上辈子能知道伤了顾灵可以分家,她一定……可惜没有如果。而同样,上辈子,她也没有勇气去伤顾灵。 顾兰闷声不响的吃着饭,想着等朱策考中童生、考中秀才、考中举人去当官,想着顾灵为何会在私塾出现,为何会和富绅李家有关系。又想着杜嬷嬷为什么会提早出现?她甚至在想,是不是有人和她一样重生了,提早把杜嬷嬷买下了? 想到有这个可能,顾兰心里打了一个机灵,莫名的有些害怕。她越想越觉得有可能,那么,谁会和她一样重生?顾家二房里,留在村里的这几个人显然不可能,唯一有可能的是奶奶和顾灵,可是又觉得不像,奶奶和顾灵不论谁重生,都该去找钟敏辉才对。 所以,这是巧合吗? 如果是巧合的话,也是有可能的。毕竟上辈子的这个时候,顾灵没有受伤,没有去镇上。难道是因为这次顾灵受伤成了契机,让他们去镇上看病,以至于提早认识了杜嬷嬷? 顾兰脑子一片凌乱,可不论是哪个,她现在最想知道的是,奶奶和顾灵为什么会住在镇上,顾灵又为什么会从私塾出来。 顾兰决定,明天再去打探消息。 翌日 一大早的,顾灵先去了一趟李宅,把六张一组的猴子样式给了李太太,接着,顾灵又和顾奶奶一起回了乡下。 两天前她们从乡下来到镇上,带的蔬菜也吃的差不多了,这次回去,自然要带回一些蔬菜,然后还有柴火什么的。虽然镇上的柴火十文钱一捆,一捆一百斤,但是顾奶奶也不舍得花这个钱。 顾灵和顾奶奶坐着拉人做生意的牛车在村门口下了,和一大早赶早去镇上监视他们的顾兰错开了。 顾大伯母一大早的起床,想叫女儿去李大夫那里看看,结果发现女儿已经起床不在了。 一大清早的,村子里出来的人特别多,有的上山、有的去地里、有的去洗衣服、有的去镇上,所以顾灵和顾奶奶在村门口下牛车的时候,有不少人看见了。 “顾崔氏,你这两天去哪了?可没瞧见你出来。” “顾老太,你这是一大早的从外面回来啊?” 顾奶奶姓崔,所以又叫顾崔氏。 顾奶奶拎着篮子,一脸傲慢道:“我们以后住镇上了,成镇上人了。”顾奶奶之所以这样说,心中是有了计划的。他们住镇上的事情不可能一直瞒着,而且顾奶奶也想需要炫耀一番,所以今天就借此机会说了。 “啥,你们住镇上了?” “你们住镇上做什么?” “可不就是,顾老太,你这是发财了?” 顾奶奶:“我哪有什么发财的本事?是我们家乖宝出息了,挣了银子了,给我在镇上买房子了。” “啥?” 在场的人面面相视,怎么就听不懂呢。 “顾崔氏,你这话啥意思?” “顾老太,你仔细说说啊。” 顾奶奶道:“说啥说?告诉你们怎么挣银子吗?想的倒是美,乖宝,我们走了。” 顾灵没有想到她奶奶的嘴巴那么快,她根本来不及阻止,也来不及说什么,她奶奶的话就不要钱似的从嘴巴里蹦出个不停。“来了。”顾灵只能眼巴巴的跟上。 “你们看,灵丫头这身是新衣裳吧?” “一看就是新衣裳,肯定贵。” “顾老太这做人……顾老大一家衣服都是补丁,看看顾老二一家……” “顾老二一家也是这样的衣服,你瞧着顾老二有啥好衣服?顾老二的两个儿子有啥好衣服?也就灵丫头穿得好。” 这话的确实诚,顾奶奶虽然对顾灵好,但是对顾大伯和顾老二却是一视同仁的。就是对顾大伯母和屈氏也是一视同仁的,就拿分饭来说,两人的饭都是一样的。只是屈氏有底气,女儿得婆婆疼爱,又生了两个儿子,所以就算明面上的饭吃不饱,她也会给自己开个小灶。 “一个丫头片子,做什么吃的好穿的好?” 顾奶奶是听不到他们的话了,如果听到了,肯定不依的。丫头怎么了?她给乖宝吃的穿的,又不花他们的银子,要他们多嘴。 从村门口到村里还有一段路,路边是山和田地,不过朝前看,也能瞧见村子。两人走了一半,瞧见两个熟悉的身影从山上下来。 “大弟、二弟。”顾灵叫了声。原来是十岁的顾森,和六岁的顾木。 哥俩背着背篓,里面装着猪草、生火的枯叶等。 “姐姐、奶奶。”看见他们,兄弟俩眼睛一亮。顾森牵着弟弟往顾灵这边跑,“姐姐,你们咋回来了?镇上不好玩吗?”说起来,他虽然十岁了,但是极少去镇上,一年到头也就去过一两回,还是多亏姐姐缠着奶奶才让他去的,至于顾木,还没去过。顾森对镇上的印象就是很大、很热闹,吃的东西很多很香。 顾灵道:“镇上不好玩,这次回来是因为想你们了,还给你们带了好吃的东西。”她一边说,一边把顾木头上的树叶给取下。 顾木看着姐姐傻笑,听到好吃的东西,嘴巴巴拉了一声,馋了。 顾森也好奇姐姐带的东西,倒到底不是小朋友了,是克制的住:“那你们还去镇上吗?” 顾灵:“去的,下午就去,去了就把你们也带上。”顾灵是想送他们兄弟也去私塾的,不为考科举,如果考中自然好,但如果没考中也没关系,念书识字,能让他们明辨是非,增长见识。之前一直没有提起,是因为她打算等自己有了挣钱的途径之后再提起。 顾森眼睛一亮:“我们也去镇上吗?” 顾灵道:“是啊,不过去了镇上你们要听话,知道吗?” 顾森高兴道:“我一定会听话的。” 说话间,一家四口已经回到了家。 家里只屈氏一个人在家,她正在喂猪,听到院子里的动静,赶忙从后院出来:“娘、灵儿,你们回来了。爹和当家的去山上砍木头了,今儿一大早村长吆喝着大家上山砍木头,据说有人来收。一棵大一点的木头十文、小一点的八文。”
第24章 入V了,请大家多多支持啊!…… 顾奶奶一听:“啊哟, 那敢情好,正好今天家里有腊肉,这中午炒了菜给他们补一补。” 屈氏一听:“是镇上的有钱人家送的吗?” 顾奶奶翻了个白眼:“什么有钱人家?你当是大风刮来的?这是你闺女挣来的。”
屈氏很意外:“那……那……”屈氏不明白了,之前婆婆和闺女去镇上的时候, 不是说跟有钱人家的老太太有关吗?怎么现在又? 顾奶奶:“这事情等老头子和老二来了再说。” 顾灵已经拎着自己的袋子进了厨房里, 并且从袋子里拿出两个梨,然后把每个梨洗干净切成八块, 两个有十六块。这梨还是钟敏云送的六个, 一个给了杜嬷嬷、两个那天中午做了水果甜点,一个叫顾奶奶和顾灵一起吃了, 剩下两个顾灵带回来给家人尝尝。 “姐, 你在干什么啊?”顾森和顾木像两条小尾巴一样的跟了进来,看见顾灵在切果子。他们没有吃过梨, 但也知道这是果子。 顾灵朝着他们道:“进来。” “姐,这是什么果子啊?”两兄弟走到顾灵旁边,顾森好奇的问。 “这是梨,很甜的。”说着, 给他们兄弟一人一块,然后又把剩下的放进盘子里。 顾木先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哇, 比糖水还要甜。” “什么东西比糖水还甜?”屈氏进来了, 看见了桌子上的梨, “这是什么果子,好大?” 顾奶奶道:“这是乖宝同窗给她的果子, 啊哟, 这果子可贵了,叫梨,市井里在卖五六文钱一个了。” 屈氏一听, 五六文可以买五六两的肉了,这果子吃的她牙缝也得塞住。 顾灵自己拿了一块,又拿了一块塞进顾奶奶的嘴巴里:“奶,您一路累了,吃块梨休息一下。” 顾奶奶满意道:“还是乖宝孝顺。” 顾灵道:“那是必须的,您是家里的当家嘛。”接着,又拿了一块给屈氏,“娘,这两天奶不在,您操持家里也辛苦了,您也吃一块。”不过没喂了,直接送到屈氏手里。免得老太太看见了,心里酸丢丢的。 顾奶奶看了屈氏一眼,心想,乖宝还是最孝顺她。 屈氏则是想,闺女心里也是想着她的。 屈氏咬了一口梨,难怪这梨要五六文钱一个,可真心甜。等等,她好像忽略了什么:“娘,您刚才说灵儿的同窗是咋回事?” 顾奶奶呸了一声:“啥大呼小叫的,不就是同窗吗?灵儿去私塾念书了。” “啥?”屈氏连让儿子去念书的概念都没有,更何况女儿,她都反应不过来了。不过农村里,谁家都没想过供孩子去念书的。 顾奶奶不想解释第二遍:“等老头子和老二来了再同你们说。” “好嘞。”屈氏也没有多说。对于婆婆当家这件事,屈氏是没有任何意见的。当然,她自己如果能当家,她也高兴,但是她知道没希望。好在婆婆是向着二房的,婆婆有好的东西,也是给二房的,所以屈氏对于婆婆当家这件事,接受的很坦然。 顾奶奶是个闲不住的,吃了一块梨,就开始数这几天存下来的鸡蛋,一天五个鸡蛋,去掉每天家里吃的,应该还有七八个鸡蛋,顾奶奶一数,还有七个。她把七个鸡蛋拿出来,下午回镇上的时候得带着。乖宝私塾里念两天休息一天,刚好她们在镇上住两天回来拿一次蔬菜鸡蛋。至少在镇上的时候不用买菜了。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40 首页 上一页 1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