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

搜索被攻击,晚上将关闭搜索功能

为了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近期服务器升级中

首页 > 古代架空
 收藏   反馈   评论 

不良臣(科举)

作者:十年黛色   状态:完结   时间:2023-03-31 22:45:58

  他也不知自己来得对是不对。今日早朝那场风波太过诡异。就他所知,唐、谢二公的关系实际比一般人知道的要亲密许多,说是知己至交也不为过。谢公又怎么会突然向唐公发难?
  这背后一定另有隐情。
  背后的隐情是什么,想必只有谢公自己知道。楚江连夜去谢府拜见,却被挡在了大门之外。正焦灼时,他遇见了孙钊。
  楚江与孙钊的经历比较相似。两人年纪相差不多,都是唐挽的门生,又都经谢仪提携,在党派成立之前就入了内阁,故而平素也有些私交。楚江当即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孙钊,没想到孙钊与他所见略同。
  楚江想,东阁党内,应该还有明白人。
  “唐阁老是在下的座师。座师无端遭遇构陷,在下心中也很是愤怒,”楚江先抛出自己的立场,以削减党派之间的嫌隙,继而说道,“可是诸位想想,通敌一案是由三法司审理的,证据确凿。谢阁老若真想构陷唐阁老,怎么也该想个更站得住脚的理由。”
  这话的确有理。只要将三法司的判书取出,那党同伐异之说便可不攻自破。
  冯晋阳点点头,心道这个年轻人心思活络,且头脑清醒,于此事或有助益:“楚大人以为如何?”
  “在下以为,是有人胁迫了谢阁老,妄图挑起我们两党之间的争端。诸位不妨想一想,朝臣一乱,对谁最有利?”楚江道。
  众人神色莫测。孙钊看看左右,沉声道:“新上任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吴怀,好像是之前陈公公的干儿子。”
  楚江双眼一亮。他和孙钊根本没来得及对词,此时竟凭默契想到了一处。两党之间不可内耗。不论司礼监那个太监是否无辜,都先把矛盾转移到他的身上再说。
  “不错。当初陈同便是死于唐、谢二公手中。定是那吴怀存心报复,挟持了太后和皇上,以此胁迫谢阁老,引发朝臣内斗!”楚江言之凿凿,“他的目的,恐怕是要废廷议,恢复朱批御笔的制度吧。”
  冯晋阳一惊,元朗私通内监的证据还没拿出来,这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竟已将吴怀的罪名坐实了。冯晋阳摸了摸眉毛,只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实在不容小觑。
  众人听见“司礼监”“废廷议”“朱批御笔”这几个词,个个都露出了悚然的神色。被皇权压制的恐惧,被内监窥探的屈辱,如同潮水一般席卷而来。大臣们才刚刚直起脊梁骨,百姓们也还没过上几年好日子。天下事要天下议,岂能靠着一支御笔定乾坤?廷议决不可废,内监也决不能容。
  这已不是两党之间的矛盾了,是朝臣与内监的矛盾,是士人所追求的正大光明与权术投机者的舞权弄私之间的冲突。在捍卫廷议制度这件事上,东阁党和翰林党达成了空前的一致。毕竟只有保住了廷议,两党才有关起门来吵架的地方。
  “今日上书弹劾唐公的那几人,我已查过。虽然是翰林党党籍,却都不是核心人物,且这段日子都与宫廷有些来往。可以肯定,已有旧势力渗入了我党之中,”楚江道,“在下已与褚阁老商议,在翰林党内部展开自查。也请东阁党能与我们协作,共同铲除那些不利于新法的蠹虫。”
  “楚大人所言有理,”有东阁党人应和道,“还请冯公拿个主意。”
  冯晋阳手捋青须,沉思半晌,说道:“请大人代为传达,我希望能与贵党的褚春彦大人会面。”
  冯晋阳走出小楼,夜风掀动着他的袍角,胸中窒闷也一扫而空。他抬起头,正对上屋脊那一轮明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江山代有才人出。不知不觉间,他们至和九年这一科已熬成了朝中元老。也是时候仰仗后来人了。
  建成七年八月,安定了多年的内阁终于迎来了一场阁潮。事情的起因是礼科给事中胡孙树一封含沙射影的上书,上书中用各种不具实的假设和模棱两可的论证,直指内阁阁老唐挽是通敌案的幕后推手。此事在当日的晨会上引起一场激烈的辩论,东阁党和翰林党之间的矛盾再度激化。
  消息迅速传入市井,更多的猜测纷至沓来。不难看出这是一场构陷。唐阁老在兵部尚书任上,南平倭寇、北拒鞑虏,大庸这数年的安定是她一力促成。唐阁老通敌?她若真的通了敌,京城早不知被踏平多少次了。
  随即便有人推测,这一切是谢阁老在背后主使。两人争夺首辅之位已久,加上唐阁老现在不在京城,实在是一个清除政敌的最好机会。
  只是这欲加之罪,未免太拙劣了些。
  于是众人都擦亮了眼睛,等待东阁党的反击。然而东阁党还没什么动静,稷下学宫却先热闹起来了。
  首先说话的是法家学派的几个学生。他们将三法司的判书内容逐条做了整理批注,分析这其中有无暗箱操作的空间。结果是,这个案子是板上钉钉,绝无人为操作的可能。批注的文书被贴在了稷下学宫的公示栏内,当天就传遍了整个学界。
  做学问的人都爱较真。当他们无聊的时候,就会特别爱较真。也不只是哪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官员,把胡孙树参奏唐挽的奏折原文传了出来,瞬间点燃了各位学界泰斗们的熊熊战火。
  口舌功夫一向是名家的看家本领,众人纷纷对上书中的行文、用词展开校对,以“鸡蛋里也要挑出骨头”的态度,逐字逐句进行批驳。于是胡孙树这一篇五百字的上书,衍生出上万字的笔墨官司。
  其中一个叫顾芳的名家辩者在这场围攻胡孙树的运动中异军突起,他行文诙谐幽默,却又逻辑强势,环环相扣。他引用胡孙树原文里“其伐诛异己之心且莫须有”一句,结合胡孙树的为官历程,给他编出了一个“莫须有”的故事。故事中胡孙树才是内阁的实际掌权人,他甚至夜夜睡在宫廷里,连皇帝都要听他的训斥。
  这个荒诞的故事很快就传开了。大家都是有文化的人,自然明白其中的讽刺意味。随即又有人模仿他的笔调,写出新的故事以供娱乐。一时间人人争相效仿,京城掀起了一阵以“莫须有”造句的狂潮。
  想象中两党之间的内斗并没有到来,取而代之的是一场由学界发起的、全民参与的,对造谣生事的乱臣的群嘲。督察院体会民意,向内阁上书,直言胡孙树少德多宠、才下位高,未免伤害百姓对朝廷的信任,请求罢免他的官职。
  这话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是这人水平太差,被百姓们嘲笑了。为了避免整个朝廷跟着他一起丢脸,还是早早给他发落了吧!
  内阁中,元朗对着纷至而来的弹劾胡孙树的上书,陷入了沉思。怎么事情的发展和他当初设计的完全不一样呢?
  每一个现象都有它的根源。学政改革自显庆二年开始,至今已历经十三个年头。虽然还达不到人人读书、个个识字的程度,可百姓们崇尚学问的意识已经建立,尊师尚辩的风气已经形成。再加上儒学绝对地位的动摇,百家学说的兴起,百姓已不再盲从于权威。同样一件事,往往能延伸出十个角度,衍生出上百种评判。大多数的人已经学会了选择自己的立场,并且包容他人的不同。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当朝廷将百姓看做愚蠢的牲畜,用陈腐的教条来禁锢他们,用恶俗的棒子来驱赶他们时,百姓亦会用愚蠢和盲从来回应;可是如果朝廷能将百姓视为平等的人,给予他们知识,分享他们信息,让他们能够独立判断,明辨是非,民众就不会被轻易地被煽动和利用。百姓人心稳固,才是国家真正的长治久安。
  元朗觉得自己错了。可他错得畅快,错得欣慰。当百姓的头脑开始觉醒,新法的春天才真正来临。
  ※※※※※※※※※※※※※※※※※※※※
  今天在内阁水群,更新差点没写完2333
  再次请求小天使们帮忙预收一下专栏里的《我夫君是文坛泰斗》,下一本开这个~没有预收不敢开文呀,谢谢大家!
  另外玩微博的宝宝们可以关注十黛的微博:十年黛色(认准黄V),完本之后有抽奖活动,送《不良臣》的周边~
  完本倒计时7天


第199章
  拈着红珊瑚串子的手指猛地收紧, 回事的太监便知趣地停了嘴,瑟缩着跪伏在地。
  太后冷着脸色,压着声音问道:“当真没有人发现么?”
  “太后放心,绝对没有, ”太监低头道,“奴才几个直接在司礼监把人卸了,分成三个袋子背出去的。”
  “别说了!”太后面色苍白, 抬手挡在面前, 好像如此就能将自己不愿听到的话隔绝在外。她的手有些颤抖, 缓了好一会儿, 方才捏着那珊瑚串子, 继续拈弄。
  “你做的不错,下去领赏吧。”太后缓缓闭上眼睛。她生得端庄大气,此时看上去就像道观里宝相庄严的神仙。太监悄悄抬头看了她一眼, 壮了壮胆子,说道:“奴才还有一句话,想向娘娘禀报。”
  太后动了动眼皮:“你说。”
  太监额头点地, 高声道:“娘娘是大庸的国母, 是这后宫的主子。您要哪个奴才的命,他就该欢欢喜喜地给您送来。请娘娘切莫再因这些小事劳神了。”
  这小太监名叫薛瑾,是司礼监秉笔,吴怀的左右手。别看他此时声音洪亮, 说得坚定非常, 可其实他心里也没底。吴怀死了, 且不管他为何而死,司礼监掌印的位置可是空了下来。薛瑾想要高升一步,眼下便是最好的机会。
  他的小聪明用对了地方,这番话可是说到了太后的心里。是啊,为何要惊慌害怕?她是皇帝的母亲,是天下最尊贵的女人。还有什么事是她做不得的?
  若不是吴怀那个蠢货搞得朝廷大乱,太后也用不着如此头疼。胡孙树被弃市了,连带着自己埋藏在朝中的十几个言官也都被贬出了京城。后宫与前朝的联系彻底被切断,这一回,太后可是真的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若此时谢仪发难……太后不敢想。毕竟通敌案中的林泉南、吴鹏等人,都是受了自己的命令,太后不知是否还有把柄落在谢仪手中。
  从来君主最忌惮的,莫过于功高盖主的大臣。如今的内阁太过强势,太后不得不替儿子谋划将来。
  必须先解决了谢仪。至于唐挽……太后还拿不定主意。本也该杀了她以绝后患,可太后总能想起那一年熹微的晨光下,乾清宫通天的石阶前,她在自己耳边的低语。
  那个人,竟成了自己活过一场的证据。
  “唐阁老还没有回来么。”太后喃喃道。她这话是说给自己听的,却忘了薛瑾还没有走。
  “回娘娘的话,唐阁老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薛瑾答道。
  太后这才睁开眼睛,第一次看向这个跪伏在自己脚边的太监。她对这些阉人满含厌恶,却终究还是离不开他们。
  “谢仪那边你要盯紧些,有什么风吹草动,及时来报,”太后沉声道,“待此次风波过去,司礼监掌印的位置,就是你的。”
  薛瑾喜上眉梢,当即连磕了几个头,道:“太后放心,奴才一定把事办好。”
  太后唇边勾起一丝笑意。奴才,她是从来都不缺的。
  殿外,一众宫人默默地跪在地上。雪莺看着皇帝的脸色一分一分阴沉下去,几次想出声提醒太后,却终于被皇帝的目光压制,不敢张嘴。
  “不必告诉母亲朕来过。”皇帝留下这么一句话,转身便走,随行的小太监急忙亦步亦趋地跟上。
  雪莺的心已提到了嗓子眼儿。待薛瑾离开,她急忙走进殿中。
  “皇帝来过了?”太后问。
  原来太后娘娘知道?
  “是。”雪莺小心地答道。
  “他可都听见了?”太后又问。
  雪莺点点头,道:“娘娘,是否要同皇上解释解释?只怕皇上不理解太后的一片苦心。”
  他们母子之间早有嫌隙。太后对皇帝好,万事都替他筹谋。可皇帝待太后虽然恭顺,却总好像不那么真切。这一点,雪莺一个外人都看得明白,太后又如何感觉不到?她也想做个慈母,奈何她的儿子是皇帝。
  皇帝,便该有个皇帝的样子。
  “他都快到亲政的年纪了,也该知晓些事了。”太后沉声道,“既然做了皇帝,就没有天真的借口。”
  皇帝已经十五岁了。太后琢磨着,等他过完今年的生辰,便给他娶一位皇后。有了家室便是成年,亲政,也就顺理成章了。
  太后累了。她还未到不惑之年,鬓边竟已生出了白发。她为了守住祖宗的江山费尽了心血,为了儿子的帝位算尽了筹谋。她只希望儿子能快快成熟起来,成为一个强势的皇帝。母子齐心,她再不用孤军奋战。
  明月挂在高墙之上,照着深宫冷苑,也同样照着市井人家。这一夜太后做了个梦,她梦见唐挽回来了。唐挽用一把剑刺死了谢仪,斩杀了所有不顺从的大臣们。然后扶着她的儿子,稳稳地坐在那金光灿灿的龙椅上。
  太后这个梦做得无比畅快,清晨醒来时,唇边犹挂着一丝微笑。直到雪莺的脚步声匆匆从外殿传来,打破了梦中余韵。
  “娘娘不好了!百官围了乾清宫,正同皇上对峙!”
  太后一惊,急忙坐起身:“怎么回事?!”
  事情的起因在昨日傍晚。稷下学宫的公示牌上又贴上了两张新纸。起初也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毕竟那牌子上早已贴满了各家的文章,新纸压着旧纸,繁杂而热闹。可很快就有学生发现,这两张纸并不简单。
  一封是已被斩首的叛国大臣吴鹏的口供,另一封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吴怀写给谢阁老的密函。两份文书虽然都不是原件,可其中细节丝丝环扣,相互佐证,都指向了一个世人从未怀疑过的方向——宫廷。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是黑粉我有话说,去评论一下>>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