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

搜索被攻击,晚上将关闭搜索功能

为了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近期服务器升级中

首页 > 古代架空
 收藏   反馈   评论 

不良臣(科举)

作者:十年黛色   状态:完结   时间:2023-03-31 22:45:58

  歌女应了。重整琴弦,又唱了一遍。
  这一回谢仪满意了不少,他侧眸看向唐挽,问道:“唐公子以为如何?”
  唐挽淡淡含笑,道:“不错。”
  “不错?”谢仪挑眉,“莫非唐公子还有更好的?”
  唐挽今日多吃了两杯,脸颊泛着酡红。她以手撑头,说道:“世人说起花来,总逃不过花开为喜,花落为悲之语。殊不知花开花落本是常态,或许在梅花看来,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这话倒有些意思。谢仪双眼一亮,道:“那你说,当如何改?”
  唐挽朱唇轻启:“宁可枝头抱香死,不向东君乞微怜。”
  谢仪心头一震。好一句“宁可枝头抱香死,不向东君乞微怜”。人世间行走一遭,虽无法决定出身,却总能决定自己面对霜雪的态度。
  盘旋于心头许久的阴霾,竟被这人的一句话,就吹散了。
  谢仪心中生出无限感慨来。同室共处了这许多天,他第一次这样认真地看唐挽,才发现自己竟然从未了解过她。如此高远的立意,如此惊艳的诗才,这样一个妙人啊,他竟直到今日才发现。
  人皆藏拙,可唐挽却会藏巧。大巧若拙,自己在她面前,竟是逊了一筹。
  可谢仪心里是高兴的。十八年来,他第一次生出这样的欢喜。惺惺惜惺惺。他想,有这人在身边,往后的漫漫旅途,该不会无趣了。
  后来啊,“唐公子”变成了“匡之”。而那个整日以“谢兄”相称的人,也终于一口一个“元朗”地唤起他。
  元朗,元朗……他觉得自己这表字起得好,倒比大名还要顺耳许多。若将来得以名垂青史,只望史官笔下,也用元朗二字来代他。
  京城的月光清冷如霜,映照着满地白雪,将屋子也照得澄亮。屋子里的炭火盆已经灭了,可床上的两个人却还没睡着。
  明日便是会试,今夜注定无眠。
  “元朗。”唐挽低声唤道。
  “嗯?”
  “你想过没有,如果考不中进士,你要做什么?”唐挽问。
  元朗淡淡一笑:“那就回去再读三年,下一科再考。”
  “若还是中不了呢?”唐挽又问。
  “那就再读三年,再考,”元朗侧头,看看身边被窝包里露出来的小脑袋,笑道,“你呢?若是考不中,又当如何?”
  唐挽想了想,道:“我没想过,大概也同你一样吧。”
  过了一会儿,她又说道:“不过我觉得,咱们俩也不至于考不中。”
  元朗笑了:“那便不要担心了。早点睡,养足精神。明日可不能迟到。”
  “嗯……”
  室内一片静默。许久,唐挽小声道:“你睡着了吗?”
  回答她的是深沉绵长的呼吸。
  唐挽吸了吸鼻子,自顾自地说道:“我倒是想过,将来致仕以后要做什么。我想在山上盖个房子,房前屋后种上梅花,再养几只鹤。过一过‘梅妻鹤子’的日子。你以为如何?”
  自然也不会有人回答她。
  唐挽勾了勾唇。翻了个身,迷迷糊糊地睡去了。
  再睁开眼,已是建成十五年的春天。
  内阁首辅大臣唐挽到期卸任。廷议上,满朝文武上书挽留。皇帝封她为辅国公,赐美宅,享宗庙。一切的尊荣,都加诸在她一人身上。同样的礼遇,只出现在三年前谢阁老致仕的时候。
  全天下都希望她能留下来。
  可唐挽去意已决。
  一个包袱,包裹着几件衣物;一个书箱,装着几本圣贤书。唐挽骑着毛驴,踩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出了城。来时什么样,走的时候仍是什么样。谁都没有惊动。
  五里亭前春意正浓,离人故友折柳相赠,步履匆匆。没人知道,这个牵着毛驴缓步独行的白衣文士,就是那个一手缔造了建成盛世的内阁首辅。
  “唐公子。”
  唐挽脚步顿住,缓缓转过身。一双点了墨的眸子转了转,望向高坐于马车上的人。
  谢仪仍穿着那件广袖青袍,领口都洗得发白了,却仍旧干净挺括。他未曾戴冠,头发用一根碧玉簪子松松挽着,隐约可见鬓间几缕银丝。他挑唇一笑:“你可是要致仕归乡?”
  唐挽淡淡含笑:“正是。”
  “不如同我走吧,”谢仪道,“我有一处山宅,房前屋后种满了梅花。又有仙鹤盘旋于屋顶,正是个修心养性的好地方。”
  唐挽低眉浅笑,道:“那就多谢你收留了。”
  元朗挑唇,朝她伸出手。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
  之前有读者问十黛,为什么文章里谢仪不称为谢仪,而要写”元朗“。你看,是元朗自己这样要求的,十黛也没办法呀~~
  顺便吆喝一声,十黛微博里正在抽奖,截止日期是6月22日,奖品是很精美的《不良臣》周边纪念册。大家移步十黛的微博去看一看吧,中奖率超高~ 要找对抽奖微博哦,不明白了欢迎私信问我~
  今晚还有一更番外,十黛正在肝,稍等片刻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深水鱼雷]的小天使:雪霁天青 1个;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雪霁天青 1个;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谢又清、Mbojue、超可爱的是南南呀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夏薄荷、茯苓饼、超可爱的是南南呀、超级可爱、陵渡、红药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莓治 20瓶;谢又清、红药、D.will-power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06章 不是番外的番外
  谢莞儿十四岁这一年, 京城里颇不太平。朝堂内的风云诡谲对于她来说都太过遥远。她的头等大事,是同唐翊退婚。
  做出这个决定委实不那么容易。且不论唐、谢两家的私交, 就说她干娘卢氏对这场婚姻有多期待, 这些年谢莞儿都看在眼里。她很喜欢干娘,是当做自己亲生母亲那样地喜欢。可她实在没办法嫁给唐翊。
  不论什么样的感情, 心一旦冷了,就再难坚持下去了。
  谢莞儿是个果断的性子。既然已经做了决定,就不能拖泥带水。退婚的事肯定是要家大人出面的。谢莞儿打算先回琅琊老家, 把自己想法同父亲说明白。父亲虽然平时不怎么靠谱, 可事事以她为先,断不会让她受委屈。
  其实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干爹和干娘都极疼她,纵然做不了他们的媳妇, 也还是能做他们的女儿。
  问题在于, 以后要是真见着了唐翊, 又该如何自处?未婚夫婿变成了干哥哥, 想想就透着那么尴尬。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回琅琊的日子定在一个月之后, 她正好趁着这个时间, 与京城的旧友告别。
  谢莞儿的朋友不多,最要好的便是冯家的大小姐冯恬恬。两人年纪相仿, 又因为父辈交情好,从小就玩在一处。谢莞儿生性恬淡,话也少。偏冯恬恬是个火一样的性子。她们刚认识那会儿, 冯恬恬说十句, 谢莞儿才说一句。两个小姑娘并排坐着, 就见一个吧嗒吧嗒小嘴不停,另一个沉默寡言恍若未闻。大人们都看不下去了,直说冯恬恬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可冯恬恬却不觉得什么,仍旧有机会就来找谢莞儿玩。在她坚持不懈的热情攻势之下,两个人终于成了无话不谈的手帕交。
  其实谢莞儿不是不想说话,她只是不知道能聊什么。对于冯恬恬的热情,她是既钦佩又羡慕,还有一种深深的感激——感激她没有放弃自己这个不会聊天的朋友。
  故而这一次莞儿离京,两人都很是舍不得对方。
  “你当真就这么放弃了?”冯恬恬有些惊讶。
  这些年来,“嫁给唐翊”几乎已经成了谢莞儿的唯一念想。她还不知情为何物时,就知道唐翊是她命定的良人。她对唐翊的喜欢,是与生俱来的职责和使命。纵使从未谋面,也未有一时一刻不曾把他放在心上的。在冯恬恬看来,都可以称得上是疯魔了。
  这样的感情,竟也能说放下就放下?
  谢莞儿低垂着头,说道:“我再坚持,又能如何?总不能守着个空口的婚约,连个人影都见不到。”
  冯恬恬幽幽一叹,看来经历了这一场大病,还真是让她顿悟了。
  年初谢莞儿意外落水,染上了风寒,后来又转为高热。虽然最后有惊无险,可也着实是在鬼门关前走了一回。生病的日子里,谢莞儿只有一个念想,她想让唐翊回来。毕竟是喜欢了那么多年的人,临死前,总要见上一面。
  可唐翊并没有回来。
  三个月的病榻缠绵,谢莞儿的一颗心也终于冷了下来。
  然后她就想明白了。唐翊她不要了,左右他也并不喜欢她。
  或许他连她是谁都不清楚吧。
  执念一旦放下,心也跟着冷了。从此不惦记也不怨怼,何尝不是另一种海阔天空。
  “此去琅琊,你有什么打算?”冯恬恬问。
  谢莞儿歪头想了想,说道:“我父亲办了一家书院,我想跟着他读书。从此青灯黄卷,另有一番天地。”
  “你这口气,该不会是要出家吧!”冯恬恬惊讶地捂住嘴,“天涯何处无芳草,你可别因为一个唐翊就心灰意冷了啊!”
  谢莞儿斜睨了她一眼,含笑将一叠手稿递过去:“喏,这个应该还够你发上几期的。”
  冯恬恬双眼一亮:“这是……唐翊诗集下半部的注解?”
  谢莞儿点了点头。
  唐翊其人,光彩夺目。十五岁连中八府解元,年纪轻轻就独创了“新学”学派,为天下士子追捧。这些追捧的人中,不乏一些名门贵女。不过她们追捧的却并不是唐翊学问,而是他这个人。
  少年俊杰,惊才绝艳。正当年华的姑娘们都存着点私心,想和这位名满天下的才子谱写出一段佳话来。
  此事原与谢莞儿没有什么关系。可偏偏冯恬恬是个心思活络的。她看准了其中的商机,要拉着谢莞儿一起成立一家报房,起名叫“北邙京报”。唐翊号北邙山人,这份私报就专门写唐翊的故事,卖给那些人傻钱多的大小姐们。
  她们两个小姑娘自然不具备注册京报的资质,可万事难不倒冯恬恬。她居然说服了谢莞儿的干娘卢凌霄,以她的名义注册了报头;又拉上了自家姑姑冯晋雪出资,租赁了报房。“北邙京报”就这样平地而起。冯恬恬管运营,谢莞儿来主笔,居然还办得有声有色,第三个月就实现了盈利。
  谢莞儿从小长在唐府,没有人比她更了解唐翊的成长轨迹。虽然素未谋面,可唐翊的诗词文章,她并不觉得陌生,甚至还能从字里行间品味出执笔人的心境。
  于是她化名为“抱朴斋”,点评唐翊的文章、批写唐翊的经文、注解唐翊的诗词,有时还会根据唐翊写给干娘的家书,撰写一些他的小故事。她文笔清婉含蓄,落笔满含深情,颇受姑娘们的欢迎。冯恬恬甚至还将她的文章按照题材整理出一个系列,单独刊印。首印三千册,一经问世就被抢购一空。
  眼看着真金白银到手,冯恬恬还有更大的计划。可眼下,什么计划都变成了一场空。谢莞儿不喜欢唐翊了,以后再没有这样的好文章了。
  “莞儿,我同你商量个事儿,”冯恬恬道,“以后你不写了,这个‘抱朴斋’的名字,我还能用吗?”
  谢莞儿侧头想了想,觉得既然自己已经同唐翊没有什么关系了,这名字也再没了什么意义。于是她点点头:“随你吧。”
  冯恬恬咧嘴笑了。只要“抱朴斋”这金子招牌还在,她的北邙京报就倒不了。
  ……
  谢莞儿的马车于次日清晨离开京城,同行的还有她的干娘卢凌霄。她们走得急,冯恬恬也没来得及送她一送,只能暗自期待着她到了琅琊,再给自己写信来。
  莞儿离开之后,京城里就不大安稳了。冯恬恬从父亲明显增多的叹息声中,感觉到了风雨来临前的压抑。
  唐叔叔被关进诏狱了。还有其他一些相熟的叔叔伯伯,也纷纷前来同父亲告辞。甚至连父亲也辞了官,整日长坐于廊下,饮茶望天。京城里乱糟糟的,到处都是高谈阔论的学生。冯恬恬再也不能轻易出门去了,北邙京报也不得不暂时停刊。
  就在这一片纷乱之中,唐翊回京了。
  那一日阳光正好,冯恬恬的马车刚好路过稷下学宫。她挑开车帘,隔着重重人海望向高台,却只能看见一个模糊的白色身影。唐翊的声音却听得清楚,沉稳、干净,带着竹林的风声。冯恬恬不禁心生感慨,若莞儿能晚走一个月,就能见到她心心念念的这个人了。
  因缘际会,实在奇妙。
  为避京城风波,冯恬恬跟着姑姑回到了洛阳老家。洛阳繁华,却太过安逸了。冯恬恬还是喜欢京城,喜欢那些高谈阔论的学生,喜欢那些机巧擅辩的名士,更喜欢那变革之下,带来的无尽机会和可能。
  京城的风波并没有持续的太久。父亲的家书随着邸报一封一封传来,每一封都有好消息。冯恬恬的目光却只关注着一人。
  唐翊撰写了定国是诏,获封了国子祭酒,成了大庸历史上最年轻的翰林院大学士,盛名空前高涨。他再不是那个行踪不定的云游学者了,可谢莞儿却没了消息。冯恬恬接连给她写了几封信,全都石沉大海。她不禁有些怀疑,难不成莞儿真的出家了?
  谢莞儿自然没有出家。她就在青阳书院求学,只不过改了名字。她的父亲谢仪说,治学就当有个治学的名字,方显庄重,故而该作“谢又清”。这三字取自前人诗句“中间小谢又清发”,寓意谢家门楣后继有人。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是黑粉我有话说,去评论一下>>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