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

搜索被攻击,晚上将关闭搜索功能

为了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近期服务器升级中

首页 > 古代架空
 收藏   反馈   评论 

不良臣(科举)

作者:十年黛色   状态:完结   时间:2023-03-31 22:45:58

  “可听说那唐挽是个女人。”
  “是一个扫清倭寇,荡平鞑虏,缔造了建成盛世的女人。”唐翊道。
  台下众人纷纷点头。诚然,比起眼前的皇帝,当初唐首辅的治下,一切都要好上太多。想必人的贤能与否,原与是男是女没什么关系吧。
  继而又有人问到:“请问先生,《建成新法》可还有希望么?”
  唐翊淡淡道:“你认为有,那便有。你认为没有,便没有了。”
  “请问先生!”皇帝忽然开了口。他站在最后,声音越过人群,投向那人。众人皆朝他看来,“如果当今皇帝励精图治,一心为公,可是朝政庞杂,他力不从心。你可愿回来帮他?”
  台上的人沉默了许久,终于缓缓说道:“不会。我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
  自知之明……好一句自知之明。
  广场上的人群渐渐散去。夕阳西下,天地间一片宁静。远处人家炊烟升起,皇帝一人孑然而立,便生出一种旷古未有的孤独。
  他抬眸,沈卿彦竟站在自己面前。
  皇帝淡淡一笑:“你是何时来的?”
  “从开始就在,”沈卿彦道,“我想看看,我从年少时就倾慕了许久的唐翊,究竟是个什么模样。”
  “如何?”皇帝问。
  “果然不错,”沈卿彦点头,“可我曾见过更好的。”
  “陛下,还记得那年初见时,您说过的那番话么?”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纵观历朝历代的覆灭,无不是因为上位者专权乱政”……
  ……“内阁的几位阁老已是百官之首。论特权,除了皇帝便是他们最大。他们何苦立下这样的规矩来限制自己呢?正因为他们有着大智慧、大洞见,才不惜牺牲眼前的个人利益,为江山的长治久安谋划。”……
  ……“新法纵然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是可以谅解的。可以改,却不可废。”……
  沈卿彦的眼中隐隐含着泪光:“臣一心追随的,是那样一位睿智洞达的君主。可眼前的人,已越来越不像他了。”
  “你也要弃朕而去么?”皇帝说。
  沈卿彦低身一礼,道:“请恕臣愚钝,无法再伴君左右。”
  广场上有一群鸽子飞过,沈卿彦最后的半句话,便淹没于鸽哨声中。皇帝仰起头,轻轻摆了摆手。那人便转身离开了。
  皇帝不知道自己怎么就走到了眼前的境地。回宫的路上,他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究竟是哪一步错了呢?他想了好久,终于想明白了。当大庸是皇帝的,所有人都妄图从锅里分走一块肉。只有当大庸是天下人的,天下人才会为它添火加柴。
  可是晚了。他为它添柴的能臣良相,都不知去往何处了。
  詹盛钧一直在乾清宫焦急地等待着。他说陈延光的大军公然违抗命令,已然开拔,向着京城而来,恐有逼宫的危险:“请皇上下令,杀了陈延光,收回兵权!”
  皇帝停住了脚步。
  “陛下,陈延光是唐挽的亲信,这次定然来者不善!不可不防啊!”
  皇帝侧头看向他。绯色朝服,三粱乌纱。以前竟没注意,这身装束穿在他身上,实在别扭。
  “这身衣服岂是你能穿得的?”皇帝忽然说道。
  詹盛钧一怔:“陛下?”
  皇帝忽然抬手,打落了他的官帽。那乌纱帽在地上滚了一滚,最终停驻在皇帝脚边。
  “押下去!”
  左右侍卫应声而动。詹盛钧的呼唤声越来越远,四下里归于寂静。皇帝独自站在空荡荡的乾清宫内,以手掩面,无声地啜泣。
  他知道自己错了。可他错得太离谱,老师恐怕已不会再原谅他。
  那一夜,皇帝做了个梦。他梦见自己回到了年幼的时候,在御花园里追蝴蝶。老师和母后就坐在不远处的石桌旁聊着天。他偶尔回过头,就能看见她们对着自己的笑脸。
  忽然,不知从何处传来的鼓声,把这梦境击了个粉碎。鼓声一下又一下,越来越响,敲得他心头烦躁。皇帝努力睁开沉重的眼皮,就见室内一片灯火。身边有人说道:“陛下醒了,高热也退了!快去端药来!”
  鼓声却没有停,反而敲得愈加急促。
  “是谁?”皇帝哑声问道。
  “回陛下,是谢仪谢先生,敲响了登闻鼓。”左右答道。
  “谢仪……”皇帝的眼中渐渐清明,“快,快请他来。”
  脚步声传来,缓慢而沉重。谢仪跨步走入殿中。他没有丝毫的变化,依旧面如冠玉,眉目如远山秋水,额上却覆着一层薄汗。他以布衣之身敲响登闻鼓,已受了三十笞刑。淡淡的血色渗透背上的白衣,如雪中绽放的点点红梅。
  皇帝的眼泪滚落,颤抖地跪在他身前:“岂能让老师受此折辱!”
  谢仪伸手扶住他:“陛下一向可好?”
  皇帝很想说自己过得不好,可他却说不出口。他扶着谢仪的手臂哭的隐忍,喃喃道:“太傅,我错了。”
  悔不该一时争强斗气,误入歧途;悔不该任性妄为,新法尽毁;悔不该自作聪明,将自己置于这般境地。
  他只是从未有过机会做一回真正的皇帝,所以念念不忘,以致心生怨怪。可真正手握皇权之后,他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天下人都在奉承他,天下人都在欺骗他,天下人都想窃夺他。何必如此?天下本就是天下人的。
  “陛下可记得你小时候,有一回想看高处的景色,就爬上了一棵树。结果那树太高,最后竟下不来了。”谢仪缓缓说道。
  皇帝点了点头:“是太傅在下面接着我,我才下来的。”
  “今日也是一样,”谢仪眸光沉静,道,“有臣在下面接着,皇上,只管下来罢。”
  ……
  建成十年十月初八,皇帝颁布罪己诏,驱逐奸佞,重立新法。文渊阁大学士谢仪官复原职,出任次辅,重组内阁。一月之中,曾挂冠致仕的官员纷纷回京,引得京城万民夹道欢迎;
  十月初十,皇帝颁布“钦定国是”诏,着内阁组织廷议。有趣的是,这份诏书并非出自翰林院,而是出自民间学者唐翊之手;
  十月二十五,《廷议法案》颁布,彻底将“廷议”作为固定流程确立下来。廷议代替了皇帝的职权,政策的通过、内阁的选举、法案的确立、军队的调度,皆由廷议所出。皇帝仍是万民的君父,可这君父却从此退居高阁,不理闲事了。
  这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突如其来,却又恰如其分。消息经由邸报传往四海,引发万民欢腾。
  可却有一群人不知道,便是陈延光带领的回京大军。他们日夜兼程,终于在十月三十这一天,兵临城下。
  京城大门紧闭。朝阳渐渐升起,给凹凸的垛口勾上一道金边。陈延光执着马鞭立在最前,高声道:“西北大军回城,给老子开门!”
  声音四下回荡,没有人应。
  “西北军回城了!守门的,开门!”
  仍是没有声音。
  陈延光刚要再开口,忽听一个声音破空问道:“城下何人?”
  “西北军,陈延光!”他高声道,“你是何人?”
  垛口间出现一道绯色的身影。陈延光眯着眼睛看去,便听那人说道:“内阁首辅,唐挽。”
  可不就是唐挽么!
  陈延光十分激动,屁股在马鞍上一颠一颠的,几乎要坐不住了。他高声大笑,道:“唐挽,你果然没事了!”
  唐挽扬眉浅笑:“你呢,兵临城下,这是要做什么?”
  陈延光一愣:“不是你说的,阅兵啊!”
  三个月前他接到唐挽的来信,说不管接到朝廷发生任何事,都必须在十月底带大军回来。三个月中,不论兵部如何调度,上峰如何威吓,他都不为所动。终于赶在这一天到达了京城。
  “所以这三个月到底发生了什么?”
  唐挽淡淡一笑:“八方无事,天下太平。”
  ※※※※※※※※※※※※※※※※※※※※


正文完结~ 在线召唤长评~
  之后会有几篇番外,大家想看谁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十黛会集中考虑~
  再一次鞠躬感谢小天使们的陪伴!让我们相约下一本《我夫君是文坛泰斗》,期待一下唐翊和谢莞儿的故事吧~
  啾咪你们!


第205章 番外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歌女仍在不知疲惫地唱着。十指纤纤,拨弄琴弦, 乐曲便如珍珠散落于玉盘之上,应和着窗外的霖霖细雨。少年的手指骨节分明,随着音律一下一下敲着桌面。忽然他停了手, 下垂的眼角兴味索然。
  他今年刚满十八岁。本该是爱说爱笑的年纪, 却偏偏生了一副清冷寡淡的性子,与谁也聊不过三句话。他是琅琊谢氏的嫡长子,年纪轻轻就得中解元。如此出身,如此才学, 纵然高傲了些, 也是应当。
  可不知为何,今日的谢仪却觉出几分寥落来。杏花酒入口绵醇, 却越喝越没有味道,乃至连作诗的兴致都淡了下去。
  这世间竟无一人知我。年轻的谢仪望着窗外重重雨幕,更觉心头萧瑟。诗成百篇又有何用?人人都道他风流纨绔,可他内心所想,却无人能懂。
  若是能够选择, 他倒更希望自己能出身寒门。他被这一身富贵拖累, 就连金榜题名的喜悦, 也不那么畅快了。
  可他没得选。
  雨水将青石板路面冲洗得纤尘不染。长街上, 一个老仆牵着一头毛驴缓缓而来, 驴背上还坐着个年轻的公子。那人戴着宽檐斗笠, 脊背笔直。雨水将他身上的白袍都洇湿了,却不见半分狼狈神色。谢仪被这一幕勾动了神思,忽然想起曹子建的那一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公子,我瞧着这雨倒是越下越大了。我们投家店,住一晚再走吧。”乔安说道。
  “好啊,乔叔。”
  斗笠倾斜,水珠顺着帽檐滚落,打湿了脚下的木地板。掌柜的打量来人的穿着,便知是个学生,还是个穷学生。下这么大的雨,连个马车都雇不起,怎么可能出得起房钱呢?
  这些上京赶考的学生最是惹不起。打不得骂不得,真要赊了账,只能自认倒霉。掌柜的可不愿惹这麻烦,暗地里使了个眼色,小二便笑脸迎上来:“二位客官,不巧得很,本店客满了。”
  乔叔怔了怔:“刚刚不还有人退房了么?”
  “是呢,也是刚刚满的。”小二笑道。
  “这……”乔叔还能不明白对方是什么意思么?无非是遭人嫌弃了。刚待张口辩驳一番,却听身后唐挽道:
  “乔叔,算了。”
  唐挽的目光四下扫过,看店内的装饰摆设,便此处知价格不菲。她的老师一生清苦,临行前将全部身家都给了她做盘缠,也刚够支撑到京城的。这一路上每一笔花销,她心里都得有个掂量。
  “洛阳城这么大,又不止这一家店。我们再问过别家就是了。”唐挽淡淡道。
  乔叔原是担心她淋了雨生病,可眼下似乎也没别的办法了。主仆二人转身欲走,忽听二楼传来一个清冷的声音。
  “你也是进京赶考的学生么?”
  唐挽仰头望去,就见二楼栏杆之后,一个青袍士子截然而立。他虽穿着一身文人直缀,却没有戴冠,满头青丝用一支碧玉簪子松松挽着,眉宇间一派清贵冷肃。
  此时正厅里没有旁人。唐挽摘下斗笠,拱了拱手,道:“正是。阁下也是么?”
  谢仪垂目打量着眼前人。刚刚隔着窗子并不觉得她这样年幼,现在一看,好像不过十三四岁的模样。虽然年纪小,可进退谈吐倒不露怯,尤其那一双眼睛,点了墨一样,真是好看。
  年纪轻轻就有了举人的功名,当也是个人物。
  谢仪淡淡点了点头,说道:“我房里有两张床榻。公子若不嫌弃,自可挑一张。”
  唐挽怔了怔,随即咧开嘴笑了。她自然是不嫌弃的。
  唐挽对谢仪的第一印象,就是有钱。天字号一等一的房间,他自己一人独住不说,竟还给随身的书童也开了一间。不过这倒方便了唐挽,她与谢仪同住,乔叔正好与鸣彦挤一挤,各不耽误。
  “在下姓唐名挽,表字匡之,”唐挽规规矩矩行了一礼,“阁下如何称呼?”
  “我姓谢,单名一个仪字,表字元朗。”谢仪在桌前坐下,淡淡道。
  唐挽璨然一笑:“今日多谢谢兄收留。”
  谢仪淡淡应了一声。他也不知自己是怎么了,平素最讨厌与人共处一室,今日竟然会收留一个陌生人。不过他也没有纠结太久,只是冷冷地看了唐挽一眼。这个人,他不讨厌。
  这世上许多故事的开头,原本就没有什么原因。
  ……
  雨水连绵,黄河凶险,北上进京的船只不敢出港。这洛阳城便如一座孤岛,困着两个人。
  谢仪爱诗也爱酒,更爱珠帘后轻音浅唱的美人。自从唐挽来了之后,诗更多了,酒更浓了,就连美人的歌声都愈发悦耳了。
  在谢仪看来,唐挽是个合格的酒朋诗侣。虽然她从不作诗,也不怎么喝酒,可每每谢仪诗兴大发,她总会在一旁打着节拍,偶尔也能唱喝两句。这已是寻常人做不到的了。
  在唐挽看来,谢仪是个古道热肠的朋友。这些日子,唐挽跟着他好吃好住,他竟从来没提过和自己分账的事儿。像这样不计较金钱的朋友,即便眼高于顶了些,恃才傲物了些,唐挽也是极看重的。
  “等一等,你刚刚唱那句的是什么?”谢仪打断了歌女的吟唱。珠帘后,女子抱琴而立,轻声道:“回公子,是苏北传来的新词。‘花开花落自有时,一任东风吹到明’。”
  “不好,本是在讲梅花,怎的突然就说到东风了。吹到天明又如何?终也逃不过零落成泥辗作尘的命数。”谢仪点着桌面,咂摸着句子中的滋味,道,“梅花虽然品性高洁,却生于苦寒,出身就带着无奈。不若改作‘花开花谢自有时,总赖东君堪怜顾’。你再唱来听听。”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是黑粉我有话说,去评论一下>>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