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拾遗》作者:婧妤 文案: 风满园,昙花雪,夜半梦中惊却。 罗帏颤,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人间道,欢愉少,长恨此身未老。 水底月,镜中花,心归何处家。 琴操不欢的写照都在这首词里了,云英却是快乐的。不基于兵权的权力争夺不过是男人间的争宠。女人,为何要甘心沦为工具人?本文三卷,第一卷 是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到第二次罢相不到三年间(1074-1076)汴京城的一些权谋游戏,主角为蔡熠。第二卷是1076-1085年秀州故事,主官家生活权谋为辅,主角是蔡熠、蔡云英。第三卷1086-1098年杭州的故事,以苏轼与妓馆行首琴操的忘年恋为基线,牵引出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故事。第一次写文,所以其实多少字我自己也没数,随心写,但一定会写完。题目可能会改,看到此文的可以帮忙取一个。 内容标签: 情有独钟 青梅竹马 朝堂之上 搜索关键字:主角:蔡熠,蔡云英,素问 ┃ 配角:太多 ┃ 其它: 一句话简介:世间万事,皆缘因果。 立意:宋朝是文人的天堂。有时文人也不配文人二字。尽一切能力描述出我眼中的文人百态和女人的情怀。
第1章 卑微如草芥 仍有怒火烧(上) 作者有话要说: 此为正剧,尽力符合史实,为了故事走向,若有不合历史事件的地方,请多包涵。意见欢迎提,说啥都行。简介: 1.开篇时间点是1074年6月前后。(本文的月指阴历) 2.王安石变法:1069-1085年间,因为发生在宋神宗熙宁间,也叫“熙宁变法”。指王安石针对宋王朝当时的社会情况制定的一系列的财政、军事、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具体问度娘。个人认为就是主敛财。 3.时局简介。自1069年王安石变法以来,大宋朝廷便分了两派,一派是变法派,另一派是保守派,五年间权力交替频繁,由于神宗皇帝的偏爱,最终变法派把持朝政。(期间,王安石打击异党也挺严重的。具体有兴趣的可以去看资治通鉴长编、宋史或宋史纪事本末。)1074年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后,朝廷斗争是变法派内部斗争。这段派系之间和派系内部的争斗可以统称为“朋党之争”。很多历史学家认为这是大宋朝衰败的起因。(我说的比较笼统,有兴趣的可以度娘或者查史书。) 4.人物介绍。蔡确当时是侍御史知杂事,就是御史台的最高长官。章惇是三司使,即三司长官,就是财 务 部 部 长。王安石江宁知府。韩绛是同平章事,正相。吕惠卿是参知政事,副相。 5.改官、朝官、京官、选人。宋朝当官有很多路子。举荐、恩荫和科举。只有科举出身的官员才叫有出身的官员。朝官就是七品以上的官。京官是8、9品的。一般中进士之后,都需要去地方当官,是京官的候选人,叫选人。三年之后可以有机会升为京官,就叫改官。宋朝官制复杂,能力有限说不清,有兴趣的可以度娘,或看相关史书。 6.文中所言“大家”均指皇帝。 7.文案中,江上调素琴,一弦清一音。是唐朝诗人,常建的诗。
第2章 卑微如草芥 仍有怒火烧(下) 祥符县衙大堂。 公差整整齐齐地站在两边,手中的杀威棒敲打着地面,空气中充斥着肃杀之气。堂中的李根在威武声中瑟瑟发抖,战战兢兢地将事情原委一一道来。 先说说这原本是苦主的李根是如何被蔡熠捉拿到堂上的。 那日,控制住一脸茫然,醉醺醺的丁万椿后,蔡熠带着仵作去李家检查了李二狗的尸体。得出的结论是凌晨寅时死亡,死因是颅内淤血堆积导致死亡。确实是受外力所致,但仵作确定其不是被殴打致死的,而是头部与硬物撞击而导致的,这一说法与现场墙角一个凸起的土砖上依稀可见的血液相吻合。 换句话说李二狗是摔死的。这下,丁万椿从疑犯成了控告方,酒醒了七八分的他即刻控告李根诬蔑,并怀疑李根是杀害他家战马的凶手。 李根大约是分不清人被打死和摔死有什么区别的,听得仵作的分析,先是傻了眼,然后死鸭子嘴硬,还要说是丁万椿打死的。看那架势,扯着脖子,瞪着眼,像只护牍的斑鸠。当他听到丁万椿之后的控诉,再看那气势,就是只泄了气的鹌鹑。 蔡熠也不和他多费口舌,带到公堂之上,肃杀之气压得李根喘不过气来,再不敢嘴硬,信了仵作的说法,从实招了。 李二狗是祥符县乡绅张士浩家的佃户。去年京畿大旱,收成不好,交不起租子,张员外提议让李二狗家的三小子李树替自己家行役,这样张家省了免役钱,李二狗省了租子,见李二狗有些犹豫,又承诺额外给李二狗一贯钱。李二狗一想以张家的户等,约摸是从事催缴的轻松杂役,于是二话没说就应下了。 服役当天李树被派去缉捕盗贼,在追捕中右手伤了经脉,残了。 李二狗找张家理论,还没等李二狗开口,张老爷先是一顿诉苦。 原来陈留县的大乡绅丁盛不知使了什么手段抢了张家的差役。张士浩对于李树的事情,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还大方免了李二狗两年租子,外加给了两贯钱,权当是他自己的一点小心意。 听了话,拿了钱,李二狗那没装一个字的脑袋一时想不出再理论的理由,可胸口就是闷闷的...有着说不出道不明的难受。 到底是哪儿不对呢? 回到家看着正在用左手笨拙练习执箸的儿子,李二狗知道哪里不对了,胸口憋着的那口气更紧了些,差点撅过去。 李根作为长子,有心为父亲和弟弟出气,打听之下,得知丁老爷的侄子便是邻乡的丁万椿,而丁万椿在去年划分荒地时不知使了什么手段硬是将原本应该属于自己乡的肥地划入了七里村。 这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头来,便如同那天一样,头顶生烟的李根一冲动,弄死了丁万椿家的战马。 动手那天李根戴着李二狗的头巾,只是他没想到,在动完手脚离开时让人瞧见了。 吴茂原顺着那顶写着李字的头巾找到了李二狗,累的李二狗白白挨了一顿打。更揪心的是两天后的夜里,李二狗起夜,没注意被什么东西绊倒了,迷迷糊糊中丢了性命。 没见到李二狗摔跤却见到他气绝的李根一股脑的认为是丁万椿打伤所致。于是有了后面的事情。蔡熠没预想的事李根都交代了,可就是不承认诬陷了丁万椿,他说他还是觉得他爹是丁万椿打伤,才致死的。 听得疑犯质疑仵作,公差的杀威棒敲打地面,威武声再起,李根眼里又露出了怯意,不再言语。 案情明朗后,蔡熠一一查证,证实李根所言不假。案件并不复杂,蔡熠当下做出了七里村大保长丁万椿聚众殴伤八里沟平民李二狗一案的判决。判主犯丁万椿判仗责六十,其他从犯不分轻重皆判仗责三十。 八里沟乡民与七里村乡民斗殴一案,全体判仗责四十。两事均参与者仗刑累计,可分次行刑。 按律,蔡熠是一方县令,只有对仗责及以下的判决权力。 八里沟平民李根故杀官马一案和控告丁万椿杀人一案的判决超出蔡熠职权范围。于是蔡熠写好扎子,与供词证物结论等一并呈交开封府,静待批文。 蔡熠认为李根若非得仵作解释,确实以为丁万椿是杀害其父亲的凶手,并非故意诬告,因此并没有将李根简单的认定为诬告。这一观点,蔡熠在扎子里表述得清清楚楚。 原本以为的谋杀案,实则是个意外,案件性质也就从故杀变成诬告,这本身就让蔡熠绷着的神经轻松了不少。所以蔡熠写完扎子后那轻松的神情,如何预料得到这么个简单明了的案子会牵出日后那么多事来。
第3章 哪朝闻道夕可死 鸡犬相连又一级 开封府衙正堂空无一人,府尹不坐堂之时,衙役们都在班房里待着,公正严明四个大字像镇守一方的元帅,让整个大堂透露着一股威严。 赵府尹正在偏厅看着蔡熠呈上来的扎子,将证物、供词细细捋了一遍,叫上捕头、仵作快马赶到祥符县复查案情。得出的结论与蔡熠所报无差,稍有不同的是对于李根诬告丁万椿的定性。很快开封府批文已下。 八里沟平民李根罪一,故杀官马,判徒一年半,并计价赔偿。罪二诬告七里村大保长丁万椿斗殴伤人致死,处以反坐,判秋后处斩。二罪并判,双倍赔偿官马,秋后斩立决。 下批文之时,赵府尹将批文内容通过书信告知了蔡熠。原本,赵府尹是不必如此的。可是,谁让蔡熠是个不普通的下属呢。 此时的蔡熠正值休沐,已从祥符县回到汴京的宅子,带着蔡夫人准备的礼品,准备去拜访章惇章大人。此行目的,只为解惑。 话说,蔡熠,字明煜,25岁便高中进士十七名,为官清明正直。三年选人之后,托蔡确之福终能改官,出任秘书郎试封丘县丞。 蔡熠虽和蔡确沾亲带故,两人却相互没照过面,较为疏离。此番能得蔡确保荐皆因蔡夫人。 蔡夫人柳氏,小字珺珺,出身秀州名门柳家。其曾祖父武将出身,戎马一生,从军头开始,最终官拜卫大将军,但其四个儿子却未能出将入相加官进爵,多为贴职。到柳氏已传四代恩荫不再,靠着祖上积累的财富人脉做起了商贾,但世族大家的风范尚在,柳氏娘子多嫁入官宦之家。比如蔡夫人、她二姐、三姐、五妹和七妹,但她本家八妹嫁与了商贾。而此番改官正正仰仗这位八妹。 柳氏八妹柳姻姻夫家江宁米商,名唤章堂,正是叛军器监、知制诰再兼直学士院章惇的族弟。由着章堂的推荐,章惇才将蔡熠推荐给了蔡确。说起蔡确,现下可是朝堂上的红人。 神宗皇帝听取王安石的建议在开封实行了“免行法”。即免去行户的义务。何为行户义务? 自□□皇帝建国以来,为了权衡宗室贵族的势力,多突出身份之尊贵却不予实权。比如在京城皇族、官府、宫廷所需物资都由京都诸行无条件提供。许多行户往往因为费用开销太大而破产。 熙宁六年(1073年),京畿适逢大旱,五谷不生,百姓疾苦,同平章事王安石设立“行户利害所”实行免行,也就是说农商各户可以根据上缴的税收的多少实行免行。这样一来皇亲国戚们就吃了亏。 吃了亏就讨回来,不然皇室的尊贵如何显现呢。 是日,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设灯宴,岐王拉着王相公赴宴。谈笑间过了宣德门,门卫以王相公至宫门不下马为由打了相公的坐骑和马夫,这可恼了王相公,愤然找神宗皇帝说理。 大孝子神宗皇帝为了不让新政遭人诟病,不惜弗了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面子,硬是将守宫门卫杖责以平王相公之怒。 这就是“宣德门事件”。 本来事情应该到此结束的,谁知监察御史蔡确刚直不阿地跳出来为侍卫叫屈。神宗皇帝依旧有心偏袒王相公,对此朝堂之上多多少少有些言语,深居后宫的太后们也颇有微词,圣上左右为难之时,王相公主动请辞。 神宗皇帝再不忍也只能先顺了王安石的意,许了他的请辞,迁知江宁。同时,仗义执言的蔡确加直集贤院迁侍御史。 就在此时,章惇借机将蔡熠推荐给了春风得意的蔡确,那是在蔡府。 蔡大人听闻之时,昂着头想了一圈道:“章学士所荐之人可是秀州蔡氏?”章惇笑着点头,蔡确便扬头大笑:“系我本家,何劳学士引荐。”便送客了。被如此唐突,章惇出了蔡府后,脸上笑意不改。1074年,夏,蔡熠赴京,改为京官。 只能说,运气来了,谁也挡不住。蔡熠祖上大约是积了不少德。 临了,蔡熠到开封府办理入职手续,谁知,自己的官职整整升了一级,担任祥符县令。面对突如其来的升官,蔡熠脸上没有笑意,而是一脸不解地询问缘由,对方却只说有贵人相助,不肯多言。
第4章 雪雨风无定 福祸所相依 任命文书已下,蔡熠只得接受,不安的他上任后一个多月内兢兢业业,不偏不倚,生怕惹出什么祸来。在与蔡夫人商议中,思来想去也只能是章惇或者蔡确帮忙了。 只是,何故呢?百思不得其解,只得趁着休沐前往拜访,寻求答案。 章惇是个阔眉大眼的中年书生,没有多少官架子,见了蔡熠便问他章堂可好。蔡熠接着话,寒暄了几句。 “熠不才,蒙学士举荐,出任祥符县令,临任升官,特来拜谢大人。” 说话间章惇表情变化,当他听到祥符县令的时候,眼角微变,正是出乎意外的表情。章惇放下茶杯,大眼微抬,“蔡大人言重了,此事全仗蔡御史,章某不敢居功。” 蔡熠也听出了误会,为进一步确认,说得更是直白。 “虽说我与蔡御史同族,但系旁支,两家并无来往,若非学士举荐,何来下官今日,提拔之恩,蔡某没齿难忘。况,临任职,将某提升为正八品祥符县令,如此大恩,蔡某铭记于心。来日定当报答。” 他岂知章惇当下心中亦是嘀咕,面上却不露声色:“蔡大人又言重了,惇哪有能力平白无故将蔡大人官升一级,怕是蔡御史才是你的贵人。” 果然,章惇并非蔡熠的贵人,看来还得去拜访拜访那位本家蔡御史了。 蔡夫人给蔡确准备的拜礼是前两日老家刚送过来的珊瑚树,高不过八寸,通体彤艳,甚是好看。 沾亲带故的远房亲戚一阵介绍寒暄之后,蔡确对于拜礼辞而不受:顾,凑近“想那王恺和石崇比富,奢华之风祸国殃民,而今我朝提倡简朴。”说到这顿了一下,两眼四了蔡熠,:“知道吗?前几日,我见着大家常服上都有补丁。大家都如此简朴,本官身为御史怎好受此重礼,助长奢华之风。”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62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