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

搜索被攻击,晚上将关闭搜索功能

为了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近期服务器升级中

首页 > 古代架空
 收藏   反馈   评论 

好一场闹剧

作者:上曰十   状态:完结   时间:2023-06-10 03:00:02
  《好一场闹剧》作者:上曰十
  文案:
  梁霄小时候,云外寺的方丈曾给她算过命,说她会在十八岁得偿所愿。
  内容标签: 宫廷侯爵 江湖恩怨 三教九流 阴差阳错
  搜索关键字:主角:群像 ┃ 配角:很多 ┃ 其它:
  一句话简介:古来今往多少事,都付渔翁笑谈说
  立意:生命会给自己找出路


第1章 银子
  从国库里调出的那笔银子——用来给皇上修园子的——不见了。
  银子是在工部丢的,工部徐尚书向皇上禀告了钱消失的事后,皇上就砸了一室的瓷器,气急败坏地将人骂了一顿,接着便让刑部接管这件事,但问题是:找谁负责?
  现在的皇上就如同惊弓之鸟,谁也不敢相信。所以年过悬车的老丞相被任命监察这件事。
  老丞相是先帝登基那一年的探花郎,为大梁效力六十载,也早该回家享天伦之乐了,但皇上迟迟没有选出下一个丞相,便只能这么拖着。
  丢银子的事闹得很大,市井中也流传出各种谣言,有人说是神偷阿飞把钱劫走了,也有人说这笔钱被贪了,但紧接着便被人反驳说这又不是赈灾的银子,被贪了,皇上能不知道?更有人觉得这就是流言而已,钱也许还在皇上的腰包里放着呐。
  出事的第三天,老丞相在早朝上向皇上汇报结果。
  他年纪大了,走路慢,说话也慢,三年前就被特许见到皇上不必下跪行礼。
  此时,老丞相府不紧不慢地开口,“禀皇上,臣与高大人一起核查了现场,清点人数时,发现少了一人。”他边说边向皇上稍微弯腰,“工部侍郎——包辉。”
  后面的群臣立刻骚动起来,户部有人站出来说:“皇上,这包辉跟徐大人关系匪浅,且银子又丢在工部,依微臣之见,此事定与徐大人有关。”
  周围响起一片附和之声。
  工部徐尚书与户部苟尚书一向不合,两人又都是同等官衔,丞相之位十有八九要落到他们二人中一人头上。所以朝中也大致分为三派:一派支持徐尚书,一派支持苟尚书,还有一派保持中立。
  眼见徐尚书落难,户部官员恨不得早早落井下石,让徐尚书失了圣心,被定下罪名。
  徐尚书这边虽是气愤,却也无以辩驳。徐尚书对包辉提携有加,也算是众所周知的事。
  看着皇上看向徐尚书的目光里满是不快,苟尚书站出来,他气定神闲地开口:“皇上,现在虽然还没有证据能说明银子与徐大人有关,但臣以为,还是先派人搜查一下徐大人的宅子为好,若真找到,则解决了一件贪案,若找不到,也可排除徐大人的嫌疑。”
  皇上的脸上阴晴不定,而又有一位胖大官员出声:“皇上,这件事就交给微臣来办,臣保证毫无遗漏。”他向皇上讨好地笑着,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
  皇上看向徐尚书的眼神渐渐不善,朱财讨好地笑着,苟尚书只低着头,让人看不清他脸上神色。
  老丞相却又在这时开口,“朱大人这话,为时过早了,老朽还未说完。”他看向朱大人,“臣与高大人还发现有几人,一直鬼鬼祟祟地在现场周围徘徊,便将他们抓起来,送到刑部审讯了。”
  眼见朱大人变了脸色,老丞相又继续说道:“他们在昨天便已招供,说自己是奉朱大人的命令来此,偷这笔银子的。”
  朝堂上像炸开了锅,朱大人则神色惶恐地向皇上喊:“臣冤枉,臣冤枉啊皇上。”
  他脸上的汗越出越多,最终溅落在衣服上,染出隐晦深色的一片。
  也有人在后面喊,“朱财不光偷了这笔银子,他还贪了赈灾的那笔钱哩!”
  皇上脸色阴沉,“好!好啊!朱财,你还有什么好说?”
  朱大人立刻向着地上跪下去,而老丞相依旧淡定地说着没说完的话,“但钱并不在那些人手上,他们咬死说自己并未见到那笔钱。”
  这下不仅朱大人神色更加惶恐,也另有几人脸色剧变,皇上便是其一。
  他对朱财厉声问道:“钱到底在哪!?”
  朱大人急得出了一层又一层的汗,“皇上,臣的为人您是知道的,这种丧尽天良的事臣是绝不会做的。”他说完,把求助的目光投向苟尚书。
  老丞相在一旁悠悠地说:“朱大人为何独独看向苟大人?”
  众人的目光一齐聚到苟尚书身上,有工部的人抓住时机,开口嘲讽道:“这朱财定是想要苟尚书替他说话吧,可苟大人素来自恃‘君子’,又怎会无缘无故对他伸以援手呢?皇上,也许此事也与苟大人有牵连。臣以为,也搜搜苟大人的宅子为好。”
  而苟尚书的表情则从故意忽视变成了被冤枉的不满,他向皇上拱手,“皇上,臣与这种蝇营狗苟之辈向来不和,又怎会与此事有关”
  他身边有户部众人附和,说这朱财分明是死不悔改,就是想拖人下水。
  仿佛水珠乍入油锅。
  一瞬间,朱大人成了众人鄙夷的对象——有对其行为不齿的,有自视品德甚高的,也有怕被其牵连的,更有怕其多说的。
  整个朝堂乱得像锅粥。
  皇上的脸色愈发难看,他突然开口:“来人!把朱财押下去,明日午时斩首!”
  朱大人忽然从地上爬起来,他用手直直地指着苟尚书,“我明白了,我明白了,一定是你,苟权,你好大的胃口,我说怎么迟迟见不到联系信号,原来是你打算一石二鸟啊,既要独吞这笔钱,又要嫁祸给徐尚书。”
  苟尚书脸色也沉下来,“你不要血口喷人!”
  朱大人又砰地一声跪下,他膝行着向前,对着皇上的方向不停地磕头,“皇上,这一切都是苟权指使我的,他要我安排人去偷这笔银子,留下一半,再将剩下的藏在徐大人的宅子里,这样既能立下大功,徐尚书也再难与他争丞相之位了,皇上,这都是苟权的主意,我确实是做了错事,但罪不至死啊皇上。”他说着并不住地磕头。
  整个朝堂就像是乱哄哄的菜市场,群臣交头接耳,大发议论。
  苟尚书也跪倒在地,“皇上,这一切都是朱财此人垂死挣扎的臆测之言,他没有任何证据来证明自己所言。”
  朱大人看着苟尚书冷笑几声,“苟权,你自以为做事周密,不肯留一丝把柄,我又怎么会不知道?现在仍待在刑部里的那名小吏,我早就把所有事都告诉他了,只要派人去问一问,就能知道我说的是不是事实。”
  众人大为吃惊,工部有人开口:“这苟权真是好狠的心思,这笔钱可是有赈灾的三倍之多。”
  苟尚书面如死灰,而皇上抓起茶杯直直砸向苟尚书,“你们两个真是好样的!苟权,我问你,钱到底在哪!?”
  苟尚书依旧坚持说:“臣真的不知,皇上,这都是朱财诬陷于我。”
  皇上站起来,“好,好,好,把他们都给朕压下去审,不管用什么方法,撬开他们的嘴。”
  众人连忙跪下,喊着“皇上息怒”,只有老丞相还站着。
  大臣中忽然有一人出声:“陛下,何不从工部侍郎包辉查起,或许只需问问丞相大人包辉最近拜访过朱大人还是苟大人,便能知道钱究竟在谁那儿了。”
  皇上气息稍定,微微点头看向老丞相。
  只是这次却是高大人有些为难地出声:“皇上,包辉失踪前只去过一个地方,就是丞相府上。”
  老丞相还是那副不紧不慢的样子,“没错,包辉三日前找到臣家中,”他慢悠悠说完,众人的心都被提了起来,老丞相的声音还是平淡的,“不过却是因为他意外得知两位大人的计划,徐尚书于他有恩,他想向臣揭发这件事。臣便让他趁此机会,将钱带走了。”
  皇上站着问:“那钱现在究竟在哪里?”
  老丞相却慢慢跪下了,时隔多年再一次向皇上磕了一个头,“已经以您的名义送去赈灾了。”
  朝堂上静悄悄的,只有皇上一个人站着。
  下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第2章 更迭
  与苟尚书有牵扯的一派官员都被下了大牢,零零总总三十多人,等着秋后问斩。
  至于老丞相,虽然皇上未明说什么,但朝中有眼色的人都能看出来,丞相被冷待了。
  老丞相是先皇继位那年中的进士,为官六十载,也算看着皇上长大。
  皇上将李大人,也就是老丞相的职位更改为左丞相,又扶了一位右丞相上位,这个右丞相不是工部徐尚书,也不是高大人。
  右丞相是贵妃娘娘的父亲张贵。
  于是潜移默化地,权力渐渐从老丞相手上转移到张贵手中。
  因为有了右丞相在朝堂上的支持,皇上很是过了一阵快活日子。
  不过,所谓好事不长久,东南地区的起义军马上就要打到盛京了。
  起义由旱灾而起。
  西北连续三年没下雨,已经旱了三年了。
  赋税还是照样地收着,壮丁也被征去服役,剩下的老弱病残,死的死,病的病。
  剩下的人一咬牙,揭竿,反了。
  这大逆不道的苗头自出现至今,如野火一般,一路蔓延,烧到了盛京。
  起义军攻进盛京那天,艳阳高照,兵戈,甲衣相撞的声音响荡在京畿地区。
  程威,起义军首领,控制了皇室,皇上和他四个儿子被当场诛杀,几位王爷也都进了大牢,跟苟尚书他们面对面眨眼睛去了。
  大臣们被困在朝堂上,后妃被关在后宫里。程威带着部下扫清了整个皇宫,发现几日的皇宫格外鲜艳和肃穆。
  大梁唯一的公主在今日行及笄礼。
  “多好的日子啊,”程威如此说着,用沾满鲜血的刀背抬起公主的下巴,“你叫什么?”
  “梁霄。”梁霄的眼泪无意识地纵横于脸上,庞大的袖口下手指掐进肉里,灌进肺里的铁锈味让她几欲呕吐。
  那血,是她哥哥和侄子的血。
  程威笑了,“好名字,今天也是个好日子。”
  于是在这个他口中的好日子里,程威登上了九五之尊的位置。未行大礼,其权已握。
  新帝在众人眼中确实是个仁慈的皇帝--相较于大梁最后一位皇帝来说。
  新帝没有为难任何一个豪门士族;遣送了不想继续待在宫中的后妃,其他不想离开的人纳进自己的后宫;留下前朝公主的性命,还给了她一个封号--梁宵;朝中的官员也是任走任留。
  先前因为贪污而入狱的官员未被释放,维持原判,此番另说。
  令程威倍感无奈的是李憧泰,左丞相--李大人。
  程威原本是个庄稼汉子,本本分分种了十年的地,他一向少于言语,很少跟同村的人聊过什么。
  在大家都在旱灾的压力下大骂朝堂鱼肉百姓的时候,他还是沉默地种着地,打着猎。
  于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当起义的野火烧到了他们村子的时候,程威参军了。
  所有的事情都是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的,程威不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习惯了鲜血,刀锋和战争。
  起义军原来的首领死在战争里,程威娶了他的女儿,成了新的首领。
  从西北打到盛京的路上,程威时常会在夜半时分从睡梦里惊醒起来。抬头望着明晃晃的月亮,他分不清今夕何夕,自身来去,沉默地擦着锐利的刀锋。
  这把刀藏在他的枕头下,每天晚上,程威握着刀柄入睡,偶尔,他也说不清这把刀到底是用来索别人的命,还是索自己的命。
  原本的首领,程威妻子赵氏的父亲,就是死在睡梦中的。
  这是战争和纠葛留在人灵魂上的刀疤。
  直至打下盛京,程威麻木的心才真正松懈了一刻,当他用刀背抬起大梁公主的下巴时,她脸上的泪痕像是唤醒了他为数不多仅存的良知。
  xiao, 是个好名字。liang xiao, 梁消。
  她才十五岁,程威想起自己家小妹,也是十七八的年纪,整日叽叽喳喳和他斗嘴。
  小妹留着两条乌黑的麻花辫,尾梢用艳红的发带扎着,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美人。
  小妹和他的父母死在程威参军前一天,是被旱灾更严重的地区跑出来的流民杀死的。
  程威留下了大梁最后的血脉,给了她一个封号,梁宵。
  新朝需要让大臣安心,需要让天下的人安心。
  程威是想留下李大人的,可自他登位至今,李大人便一直称病在家,不来上朝。
  老丞相为官几十载,程威小时候就已听说过他的名字,利诱是行不通的,威逼更是万万不能。
  于是,在进京一个月后的清晨,程威带着二十多个部下到老丞相家亲自请人。
  老丞相未明说什么,只让人设了饭菜迎接。
  “您真不愿助我稳固天下?”
  “陛下,”老丞相看着他,像是看着一个普通小辈一样慈和地笑,“我在大梁作了多年的官,夙夜思虑,只恐因我耽误国事,但资质平庸,没什么名留千古的作为,只图能见百姓安居乐业,至今也有几十载了。”
  他有些怔然, “前朝之人难作今朝之官。我也不得不承认前朝实在天命已尽,唉,皆是命数啊。”
  老丞相低下头,他看着杯中上下起伏的茶叶,“只期望您会成为一个好君主。往后自会有贤才名士前来投靠您,至于我这微贱之人,恳请您允许我归老还乡,安度我这荒唐的一生吧。”
  程威沉默着。
  老丞相看着他,平和地笑了几声“说起来,老朽也有十多载不曾回过自己的家乡了。”
  老丞相最后还是走了。
  大牢里的人被关了几个月,在九月中旬被提到闹市中处刑。
  苟权与朱财都被凌迟,其他人流放的流放,砍头的砍头。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是黑粉我有话说,去评论一下>>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