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二嫂家的日子不好过,明年开春时,我跟你哥打算让张三给她家捎点木耳过去,这东西飘轻的,还不占地方。她舍得吃就尝尝,不舍得吃就卖了。” 杜二嫂每次来信,都在信封里放些菜种,虽然有些菜可能在关外都种不活,但好歹是份心意。 金氏也经常把这边的东西往那边捎,不过都是小来小去的东西,因为让张三送包袱这种大件东西,得加钱,金氏有些舍不得。 今年家里的买卖赚了钱,金氏终于舍得钱了,想给老姐们杜二嫂捎点好东西。 这些年,金氏和杜二嫂两人有来有往的,一直没断了联系,也是真不容易。 想必杜二嫂也挺喜欢这种书信往来的,一个农家女人,很少有能吹嘘的东西,但是年年不断的信件,绝对能让她在村里备受瞩目了。 邻居搬到关外了还惦记着自己,这话说出去,就能说明她家人好,是值得深交的人家。这样的快乐,值得每年花点钱写信了。 金氏还在为老家人忧心忡忡,黄豆腐却无暇顾及旁人,现在他满脑子都是家里的买卖。 想要赚钱的雄心战胜了肚里的馋虫。香甜美味的红枣馒头都留不住黄豆腐往外走的脚步。 黄豆腐刚从集上回来,叼了个大馒头就往钱老五家走去。 集上春卷卖得好,黄豆腐打算再做一个箱子,下个集再拿去四百个春卷,他坚信肯定能卖光。 家门口的大集刚赶完,在家歇了四天,赵晟和黄豆腐又要去赶永安镇的大集。 金氏养的蒜苗已经可以割了,不过爬犁上实在放不下了,只能留着下个集卖给本镇人。 三个大爬犁早就已经做好了。赶集的三大一小,一人拉一个爬犁。 黄豆腐的爬犁上放着锅、豆油和面团。天冷也有点好处,豆油直接被冻凝住了,就算把油罐子倒着放在锅里,也不用担心油撒出来。 赵晟拉着半锅卤味,他这次没敢多卤肉,只卤了猪头肉和二百张干豆腐。 一来他怕卤味卖不出去,二来怕锅装得太满再翻了。 冰面太滑,一个不稳,爬犁翻了,一锅的吃食可就全扔冰面上了,赵晟可不敢冒这个险,宁愿少带点东西。 赵晟用绳子把锅严严实实地绑在爬犁上,锅周围塞满了稻草和木柴,只要爬犁不倒扣,锅里的卤味绝对撒不了。 黄念文披着自家爹爹的皮袄,拉着两个火炉行走在冰面上,炉子里放满了柴火。 天还没亮,三人就出发了,黄豆腐拎着灯笼打头,黄念文紧跟在亲爹身后,赵晟押后,三人走成一排。 等三人走到永安镇时,集上已经来了不少人了,摆摊的好位置也没有了,三人交了摊位税,把摊位摆在了街尾。 “你们卖得啥啊?” 赵晟和黄豆腐刚把火点起来,热情的永安镇人就把他们的摊位围住了,十分好奇地瞧着两人的铁锅。 这大冬天的,难得碰到新摊位,大家都忍不住好,想要看看这两口大锅里都有啥。 “我家卖得吃食可多了,您就站在这瞧着吧!等锅热了,香味就钻出来。” 买卖做得久了,黄豆腐整个人都圆滑了许多,还学会了卖关子。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集上的人还都挺赏脸,真就站在黄豆腐和赵晟的摊位前等着。 黄豆腐把油锅烧开,就开始炸麻花。麻花的香味要比油条冲,下锅就有香味往出冒。 不过麻花的香气,跟赵晟家的卤味一比,立马被压制了。 只要鼻子好使,都能闻出来赵晟家卖得是肉。 麻花和卤味的香气彻底散出来了,香气往人鼻子里钻,立马勾起了食客们的食欲。
第一回 卖,黄豆腐特意切了根麻花和油条给大家尝尝,赵晟家的猪头肉倒是不用切,人家光闻味就行了。 两人都是第一次来永安镇做买卖,都没多带东西,只带了最好卖的几样,想着把这点东西卖光就行。 赵晟卤了一个猪头,卖得干干净净,剩下的肉冻倒是没人买,但正好碰到赵三丫过来赶集。 赵晟直接就把肉冻都送给自家三姐了,让三姐回家时顺便给大姐捎过去一半。 “我家离得近,正好赶上晌午了,我都买肉了,就上我家吃个饭呗,还能暖和暖和!” 赵三丫本来是凑热闹的,没成想看热闹还能碰到弟弟。于是在弟弟卖光东西后,就拽着弟弟去她家。 这要是没碰到就算了,碰到咋也得招呼一顿饭,毕竟弟弟身边还跟着他大舅哥呢,可不能让人家觉得赵家人不会办事。 “真不去了,着急回家呢,没赶车过来,去你家吃饭,今天就回不去家了。” 面对热情的三姐,赵晟也没假客气,直接把原因说了,省得姐弟俩还得继续撕巴。 赵三丫见弟弟是真没法去自家,也就没继续拉扯,跟黄豆腐客气地打了声招呼,就拎着小弟给的肉冻回家了。 “下个集咱多带点东西,把你家干豆腐带来,我家卤干豆腐卖得多好啊,一眨眼就卖光了。”赵晟把沉甸甸的钱袋子放进锅里,兴奋地跟大舅哥说道。 “下个集我再多带点面,多炸点油条和麻花,这边的人比咱们家这边还认吃,真舍得花钱啊。”东西卖得顺利,黄豆腐也忍不住兴奋起来了。 回家的路上,黄念文是最快乐的,因为他可以坐着爬犁回家了。被亲爹拽着在冰面上飞驰,别提多爽了。 东西都卖光了,也不怕翻车了,赵晟直接把两个爬犁连在一起,把东西都堆在爬犁上,一起拽着。 冰面比较滑,拉两个爬犁也完全不费劲。赵晟还时不时打个出溜坡,快乐得像个傻小子。 赵晟和黄豆腐见冰面上没人,两人也放开了,跟两个淘小子似的,撒开腿快跑。 黄念文坐在爬犁上欢呼雀跃,两大一小玩得不亦乐乎。 作者有话要说:
第103章 .小儿子出生 · 还剩下三个大集就要过年了, 李富贵家的五头猪也陆续杀完了,赵晟把他家的头蹄下水都包圆了。 卤好的头蹄下水冻在外面,想吃时用锅热一下再吃, 跟新卤好的猪肉味道不差多少, 吃起来十分方便。 临近过年, 有几个熟客直接跟赵晟要了整个的猪头, 赵晟不用去集上,就已经卖掉三个猪头和两副下水。 还有一些熟客自带头蹄下水找赵晟帮着卤制, 赵晟的加工费也是明码标价,一个猪头收八十文,一副下水收五十文,猪蹄五文钱一个, 若是卤一整套头蹄下水,给一百二十文钱就行。 虽然加工费看着挺贵, 但架不住赵晟家的东西好吃啊, 能舍得吃一整套头蹄下水的人家,也不差这一百二十文钱, 也就是五斤猪肉的价,自家多卖几斤肉,钱就回来了。 一百二十文钱, 也就是五斤猪肉的价, 自家多卖几斤肉,钱就回来了。 吃这种便宜的不好卖的头蹄下水,总比吃二十多文钱的五花肉实惠啊。 在家门口做买卖这种好事,赵晟自然是来者不拒, 再加上黄豆腐的特意宣扬,十里八村有猪的人家大多都找赵晟加工卤味。 “你男人我厉害不?”赵晟拎着一串钱在媳妇跟前晃了晃, 一脸期盼地等着媳妇的夸奖。 “厉害!你是全镇最厉害的男人。”看在钱的面子上,黄豆芽非常不走心地夸着自家男人。 赵晟听完媳妇的夸奖,乐颠颠地跑去了厨房,继续卤制猪头肉。 用火炉卤肉,热气会往外散,有些浪费柴火。灶台能把热气都聚在灶里,不仅省柴,还能顺便烧炕。 赵晟以前赶集时,都是在自家的两口铁锅里先卤制猪头肉,等肉卤好了,再连肉带汤舀进大铁锅里,带去集市。 这回在家门口做买卖,赵晟自然也得用灶台上的大铁锅,卤完两锅猪头肉,再把烟囱和灶坑口一堵,热气散不出去,晚上都不用烧炕了。 不过在屋里卤肉还是有点麻烦,就是小孩受不了。喷香的卤肉味往鼻子里一钻,孩子们嘴角的哈喇子就没停下来过。 夏天时,把厨房的前后门一起打开,过堂风一吹,卤肉的味道还是比较容易散去的。 但现在是大冬天,外面的西北风刮得呼呼的,前后门一开,厨房的锅碗瓢盆都能被吹飞了,赵晟只敢开朝向菜园子的后门。 只开一个门,这卤味的香气就散得慢。卤肉的香味本就浓郁,只要门上有缝,香味就能钻出去,不大一会儿,就从厨房散到了屋里。 屋子被卤肉的香味萦绕,馋得几个孩子无心玩耍,眼巴巴地往厨房瞅。 赵晟家的伙食还是不错的,毕竟家里是做肉食买卖的,隔几天就能吃着肉。就算没肉吃,也有肉汤喝,再加上四大爷和大舅的投喂,小灵芝被养得白胖白胖的。 但就算总能吃肉,但也受不住这么长时间的香味诱惑啊。被一帮流着哈喇子的小孩眼巴巴地瞅着,赵晟可真遭不住啊,就只好在帮客人卤猪头时,再卤上二斤五花肉。 五花肉卤好后,切得细碎,夹在馒头里,相当美味了,正好给几个孩子解馋。 家门口的买卖做得好,集上的买卖也不差,家里有了本钱,赵晟的胆子也大了,每个集都要卤上两个猪头,再配上十只鸭子,剩下的空隙里再放点干豆腐,直到把铁锅塞得满满的。
吉昌镇的百姓也是真给赵晟面子,每次都让他把吃食卖光光。 等到了永安镇大集时,赵晟就没法卖那么多东西了,一来是猪头不够用了,二来也是拉不动这么多东西了。 十里八村的猪头已经被赵晟买得差不多了,为了买猪头,他都跑到别的镇子去买了。 平时不招人待见的头蹄下水,愣是被赵晟买成稀罕货了。 赵晟的大姐和三姐知道弟弟缺猪头用,就使唤自家男人去买。 赵晟的两个姐夫对帮小舅子买猪头这事还是很上心的,大雪寒天,愣是帮小舅子买了十多个大猪头。 农家爷们一年到头除了种地外,很少有啥新鲜嗑能唠。 帮小舅子买猪头,让赵晟的两个姐夫有了跟村里老少爷们吹嘘的本钱。 农家人一辈子都拘在这一亩三分地中,不少人一辈子连镇上都没去过几回。 听说赵晟一口气买这么多猪头,不少村民都惊住了,在他们眼中,这真算得上是大买卖了。 “我那小舅子老厉害了,家里的大瓦房比河套人盖得都大。我去瞧过一回,跟进了早头的地主家似的。” “我那小舅子一年老能挣了,家里买卖做大了,都跑到咱镇上来了。集上卖猪头肉的,就是我亲小舅子,每次卖完肉,剩下的肉冻全给我送来,那肉冻老香了,吃了一口想第二口。” 这个冬天,赵晟的两个姐夫是有事干了,不仅要帮小舅子买猪头,还得跟村里人吹嘘自家小舅子的买卖,过得那叫一个充实。 赵晟的两个姐夫也不是不眼红小舅子赚钱,背后更是没少说酸话,但跟外人唠嗑时,他们可就顾不上眼红了。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31 首页 上一页 12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