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有个有钱的小舅子,还是很有面子的。眼红归眼红,该吹还是得吹。 因为有个体面的小舅子,赵晟的两个姐夫一到大集时就过来帮小舅子的忙。 赵晟本来带的东西也不多,一个人就能忙得过来,但是也不好拒绝两个热情的姐夫,就只能让两个姐夫帮着跑跑腿,买点煎饼啥的。 赵晟和黄豆腐在永安镇赶了几个集,就迅速跟卖煎饼的大哥处成了老兄弟,又有帮他俩占摊位的人了。 当然,在永安镇卖猪肉的大哥和卖臭豆腐的大哥也跟赵晟和黄豆腐俩人处得老好了。 每集都买五六份臭豆腐,这种人不当兄弟处,也确实说不过去。 赵晟和黄豆腐一来,这两摊位上的大哥都没少赚钱。 “我不好往家拿,你就拿着吧,回家当肉冻吃呗,用这汤炖萝卜也行。” 有了两个姐夫的帮忙,赵晟家的这点肉冻算是剩不下了,全都给两人分了。 两人见小舅子都这么说了,就乐颠颠把肉冻拎回家了。 “这么多年,我也没给大姐三姐送过啥好东西,大姐夫和三姐夫帮着忙前忙后的,我实在不好意思让人空手回去。” 赵晟没经媳妇同意,就把肉冻都送了出去,回家怕媳妇生气,赶忙小心翼翼地解释。 “送就送吧,明年咱还得把蜂箱放大姐和三姐家呢,咱提前送点礼,姐夫们帮忙时也能痛快点。” 黄豆芽倒是不咋心疼这点肉冻,反正家里人都吃腻了,家里现在也不差这点东西。 以后肯定要找两个姐夫帮忙,提前打好关系,总比现用现交强,做人不能太势利眼了。 忙完了三个大集,赵晟和黄豆腐终于可以歇一歇了。勤劳的赵甫也放下了弹棉花的弓,开始享受生活。 过年是女人们的主场,这三个闲得无聊的老爷们就拉上了李宝柱,打叶子牌玩。 几人手里的零钱有限,也不敢玩太大,每天散场,也就几文钱的输赢,还没孙大娘这帮老娘们的输赢大呢,但愣是玩得劲劲的,瘾头还不小。 不用去赵家村过年,可把黄豆芽开心坏了,她仗肚偷懒,直接拿着肉和粮食去娘家过年,吃着嫂子做的美味年夜饭,悠哉极了。 出了正月没几天,二月初五这天,黄豆芽肚子发动了,折腾了一上午,生了个男娃。 “这小子长得可真好看,跟小五媳妇一样样儿的。” 孙大娘把孩子洗干净后,见到这漂亮娃娃,忍不住感叹道。 当娘的吃得好,孩子长得也好,小牛黄跟他姐姐一样,刚出生也不皱巴,一看在肚里就没少享福。 小娃娃的大名是赵子安,姐俩正好凑上了平安和喜乐。至于小名,则从人参变成了牛黄。 “我属牛,在家还养牛,咱儿子叫牛黄多好啊,一听就是我儿子!” 赵晟这个多变的男人,早前还觉得人参这名好听,现在又变卦了。 “你不觉得儿子这名听着像老牛家孩子吗?”黄豆芽一脸困惑,实在理解不了自家这傻老爷们脑子里想得都是啥。 “四哥给狗子起个贱命,你看狗子活蹦乱跳的,长这么大,没病没灾的。我也想给儿子起个贱命。” 赵晟怕自己不说实话就说服不了媳妇,就只好和盘托出了。 “四哥属狗,他儿子叫狗子。我属牛,咱儿子按理说该叫牛犊。但我怕儿子长大了不乐意,以为我不稀罕他呢,就给他改个字,叫牛黄,跟他姐一样,都是药材。” 赵晟说得一脸得意,好像他干了一件多么了不起的大事似的。 “行吧!” 看着睡得香甜,浑然不知自己的小名从高贵的人参变成了牛黄的儿子,黄豆芽只能勉强同意孩他爹的说法了。 虽然牛黄不如人参,但好歹比牛犊好听。 黄豆芽也是服了,这赵家哥俩真是起名鬼才,咋就跟十二生肖过不去了呢。 其实赵晟之所以给儿子改小名,是被赵家奶奶吓到了。 “给孩子起贱名好养活,省得鬼怪纠缠小孩。小孩起贱名才能少灾少病。” 当赵晟喜滋滋地跟家里人说儿子的小名时,赵家奶奶立马就泼了一大盆冷水。 赵晟自己倒是不畏鬼神,但是涉及到孩子,就不得不加点小心了。 奶奶的话在赵晟的心里散不去,他又不敢跟媳妇说,怕惹媳妇不开心,想了好些天,才想到这么个理由给儿子换个小名。 作者有话要说:
第104章 .种稻米 · “小点声儿, 我小弟睡觉呢。” 黄豆芽坐月子期间,孩子们玩耍时都不敢大声嚷嚷了,因为小灵芝会监督大家, 只要有孩子大声叫唤, 她就去捂人家的嘴。 “对不起, 我俩忘了!” 黄念武和狗子捂着小嘴, 小声地跟小灵芝道歉,然后几个孩子开始小声地玩耍, 在炕上踮着脚尖走,生怕弄出一丁点动静。 过了正月,天气逐渐转暖,此时正是关外化雪的时候。 天虽然变暖了, 但外面土路太泥泞了,晚上一降温, 水又结成冰, 冰面薄经不住人,小孩子出去疯跑, 非常容易打滑。 若是整个人都扑进泥里了,还得换洗一身衣服,每年这时, 小孩子们都被大人拘在屋里, 不让他们满村乱跑。 深土层还没解冻,还没到翻地的时候,此时村民们都闲在家里,赵晟和金氏一起伺候黄豆芽月子, 让黄豆芽过了一个月的舒坦日子。 屋子暖和,孩子也不闹人, 娘家人又住跟前,黄豆芽这月子想做不好都难。 这一个月了,黄豆芽没少吃好吃的,鸡蛋和鱼换着吃,赤砂糖都喝腻歪了,身子养得老好了。 黄豆芽做完月子,整个人都圆润了不少,整个人白嫩嫩的,跟富家少奶奶似的。跟她一起生孩子的几个同村小媳妇,别提多羡慕了。 赵家二嫂也生了个小子,她比黄豆芽早生了几天。黄豆芽让王氏帮着捎过去点钱当下奶礼。 这要是跟王氏一起生的孩子,黄豆芽可能还会送点红枣和鸡蛋,但赵家二嫂就算了,黄豆芽就是像是寻常亲戚一样,只送了点钱,其他东西一律没送。 今年赵大丫和三丫倒是亲自来莲花山村给黄豆芽送下奶礼了,倒是让黄豆芽诧异的。 可能是赵晟今年没少给两个姐姐送东西,两家走动起来了,所以赵大丫和赵三丫才亲自过来给弟妹送下奶礼。 两个姑姐好不容易来一回,黄豆芽留两人在家住了一宿,吃喝都是赵晟安排的,特别舍得肉,把赵家两姐妹吃得满嘴油汪汪的,感慨弟弟家的好日子。 “小五媳妇生了大胖小子,咱家小弟儿女双全了!”晚上睡觉时,赵大丫跟三妹感慨道。 “小五媳妇这月子是真享福啊,好玩意一大堆,糖水都喝够了。”赵三丫睡不着觉,就翻了个身,直接面向大姐坐了起来。 两人住在赵晟家靠近厨房的小屋里,离大屋比较远,隔音效果极好,所以说起话来也不用压低嗓音。 “那是真享福啊,不仅咱家小弟宠着,人家娘家人也护着啊。小五媳妇的娘家多有钱啊。你看小灵芝穿的那身衣服,一点补丁都没有,咱家孩子过年才能穿上的新衣服,小灵芝她大舅妈给孩子做两套。” “咱家孩子啥时候得过老二媳妇的东西?咱奶那么抠,下奶礼送得都寒碜,要不是咱爹娘偷摸给咱俩贴补点东西,咱在婆家都抬不起头。” 赵大丫虽然出嫁多年,最小的孩子都已经六岁了,但一想起月子里的事情,还是忍不住难受,尤其是跟小弟妹一对比,更显得她不受娘家重视。 不过赵大丫倒是不怎么嫉妒小弟妹,只不过是有点感慨罢了。 做衣服的布料都不咋结实,就算爱惜衣服的人,新衣服穿几个月就会破洞或是被刮开口子。 小孩子本就淘气,成天上蹿下跳的,没一会儿老实气,衣服更容易坏。舍得让孩子穿不带补丁的衣服,那是真阔气了。 “谁让咱是嫁出去的姑娘呢,咱奶连孙子都不稀罕,还能稀罕咱们丫头片子。” “嫁出去这么些年了,我早就看透了。要想让人瞧得起,还得自家有钱,看看咱小弟,这大瓦房一盖上,咱爷笑得牙花子都出来了。” “小弟去年给我送点蜂蜜,我家老太太都不冲我甩脸子了。我把小弟的肉冻拿回家时,我婆婆恨不得把我供起来,这些年啊,我头一回扬眉吐气。” 赵大丫和三丫嫁得都算不错,跟赵家村其他姐们比,算是好的了。 但是跟公婆住在一起,时不时就得受点闲气,平时忍忍就过去了,这回亲姐妹好不容易聚一回,赵三丫憋在心里的话也终于能往出说说了。 赵三丫跟黄豆芽年岁相差得大,两人也没啥好比的。在赵三丫心中,只要比娘家二嫂的日子过得好就行。 赵家两姐妹就是借着小弟妹的由头,说说心里话罢了,夜深人静,两人越唠越精神,索性连觉都不睡了,直接唠到天亮。 第二天一大早赵晟给两个姐姐一人准备了一大碗豆浆,还往豆浆里放了不少赤砂糖。赵家二姐妹喝得眼睛都冒光了,美滋滋地回了家。 “狗子他爹说,今年蜂蜜要是好卖,冬天就给我买皮袄!五弟赚了这些钱,明年你是不是也得买个皮袄啊?” 王氏得了赵甫的准信后,第一时间就跑到黄豆芽跟前炫耀。这么多年了,好不容易压自家妯娌一次,王氏十分兴奋。 皮袄对男女的吸引力都是一样的,不光男人想要皮袄,女人们也都盼着在冬天穿上皮袄回娘家显摆显摆。 王氏跟着赵甫弹了一冬天的棉花,赵甫有些过意不去,就打算给媳妇点好处,哄哄她。 “我冬天也不出门,买了也没用。”虽然明知王氏是故意来炫耀的,但黄豆芽也没生气,好声好气地跟她说话。 黄豆芽来关外这些年,还真没咋在冬天出去过,她是真不用穿皮袄。 赵晟早就说过要给媳妇买皮袄,但黄豆芽没要,不过她没跟王氏说这话。别人难得的小幸福,黄豆芽不想说些话破坏人家的好心情。 虽然王氏是故意来炫耀的,但人家说话也不气人。忙乎了一冬,累瘦了一圈,皮袄是她应得的。黄豆芽不仅不嫉妒,心里还挺替王氏开心的。 许是年岁大了,黄豆芽跟人相处也不像以前那样非黑即白了,即便王氏有很多小毛病,但只要不犯原则性的大错,黄豆芽还是愿意顺着她说话的。 这一冬天,赵甫家的两个孩子没少在黄豆芽家吃饭,王氏不仅没白占便宜,还给黄豆芽送了不少油和面。 过年从娘家回来时,王氏还给黄豆芽带了好几斤松子,黄豆芽还是挺念着这个妯娌好的。 不过黄豆芽没吃几口就生了,这些松子最后全都让赵晟和小灵芝这对大小馋猫吃了。 黄豆芽出了月子,农耕就开始了。赵甫买的小牛还干不了拉犁的活,就每天颠颠地跟在母牛身后,去庄稼地里啃野草。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31 首页 上一页 121 下一页 尾页
|